國資委在9號的媒體通氣會上明確了央企重組的三大思路:瞄準培育世界一流企業推進重組,助力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推進重組;發揮協同效應提升效率推進重組。
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從實踐情況看,這兩年的央企重組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明年央企數量會繼續減少,明確地說,會減少到兩位數。
張喜武表示,中央企業重組整合,不是簡單地減少戶數,也不是單純地做大規模,而是為了內強企業素質、外優市場表現,為了行業產業的調整優化、轉型升級,為了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打造世界一流企業。
在去年完成6對12戶中央企業重組的基礎上,今年國資委繼續推動港中旅集團與國旅集團、中糧集團與中紡集團、中國建材與中材集團、寶鋼與武鋼、中儲糧總公司與中儲棉總公司5對10戶中央企業進行重組,目前中央企業戶數已調整至102戶。
思路一:培育世界一流企業
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提升我國國家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有利于實現資源共享,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世界級企業。
重組后的國家電投加快推進了我國核電技術自主創新,有力推動了AP/CAP三代核電產業化發展和核電國際化發展。中國遠洋海運,重組前中國遠洋和中國海運行業排名分列世界第6和第8,重組后綜合運力、干散貨、油輪和雜貨特種船隊運力規模排名世界第一,企業影響力、話語權明顯增強。而前不久破產的韓國韓進集團,行業排名世界第7,對比來看,更加凸顯這兩家航運央企重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寶武集團成立后,粗鋼產量近6000萬噸,其中高端產品產量達到4000余萬噸,超過韓國浦項和日本新日鐵。中糧集團和中紡集團重組后,總資產和營業收入都接近5000億元,在國際大糧商中排名第一,油脂、棉花等品種的經營能力將躍居全國首位、全球前列。
思路二:產業發展轉型升級
中央企業間產業重組合作整合是實現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進優勢互補、盡快突破瓶頸,擴大有效和高端供給,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比如鐵塔公司成立,并不是三家運營商鐵塔業務的簡單拼盤,而是走集約化、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之路,提高效率,煥發活力。成立以來累計節約投資806億元,節約用地2.1萬畝。
推動中航工業與國機集團實現航空鍛模合作,能夠推進把萬航公司聯手打造為國際領先的高端模鍛件供應商;中國核建與中國一重推進上下游合作,有利于共同合作開發第四代核電產業化高溫氣冷堆項目。
思路三:發揮協同效應
推進產品結構趨同、區域布局重疊、目標客戶相同、同質化發展的中央企業重組整合,能夠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減少重復投入,降低運營成本。
寶武集團成立后,可對原寶鋼湛江基地和原武鋼防城港基地的未來發展進行整體規劃,據企業測算,可以減少投資約400億元,減少1000萬噸新建鋼鐵產能。
中國遠洋海運重組后的協同效益逐步發揮,1-10月新集團實現利潤總額135億元,經營成本同比下降176億元,全球運輸服務水平和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
中國建材與中材集團兩家企業在水泥、玻璃纖維等多個業務板塊重合,重組一方面可以有效減少惡性競爭,實現強強聯合,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建材產業鏈上的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