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中國建筑或迎來“裝配式”革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8-19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建材報
核心提示:到2015年底,全國已建立起56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11個住宅產業化試點城市,行業整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不過,隨著裝配式建筑的星火燎原,在為行業帶來新氣象的同時,建筑行業業態或將面臨洗牌和重構。

2016年2月6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重點提出,要爭取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要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標準和質量。”8月1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對2012年以來發展裝配式建筑情況展開調查,包括各地裝配式建筑政策標準制定、技術研發情況,裝配式建筑管理機構、設計、生產、施工等單位信息,以及裝配式建筑工程建設情況。10年達到30%就意味著市場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機遇,爆發點或許就在不遠處。


發展裝配式建筑勢在必然


截至2015年,全國已有30多個省市出臺了針對裝配式建筑及建筑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相關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對建筑產業化的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的“10年30%”的目標,更為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送來政策東風。


到2015年底,全國已建立起56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11個住宅產業化試點城市,行業整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不過,隨著裝配式建筑的星火燎原,在為行業帶來新氣象的同時,建筑行業業態或將面臨洗牌和重構。建筑產業現代的核心是建筑工業化,建筑工業化的重要特征是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建筑工業化是生產方式變革,是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工業化生產方式轉變的過程,它不僅是房屋建設自身的生產方式變革,也是推動我國建筑業轉型升級,實現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節能減排戰略、綠色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


裝配式建筑可以實現全產業鏈整合,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環保,是建筑產業走上中國特色的綠色建筑產業化道路。其總體目標是生產方式變革,技術核心是主題結構工業化,建筑部品集成化。類比國外的發展經驗,我國住宅產業化或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出現首次下降,下降幅度為0.6%。隨著建筑人工的緊缺和成本剛性上升,產業化住宅的優勢將逐步體現。隨著各地示范工程的陸續完工,產業化住宅的技術經濟性能將得到較為完整的體現。盡管在外部需求下降和自身產能過剩的雙重壓力下,建筑業的高增長時代漸行漸遠,但隨著國家及各地扶持政策的漸次落地和社會認同感加強,比如在保障住房建設中支持產業化住宅、對于采用產業化住宅的小區給予一定的容積率優惠、農村住宅建設首選裝配式等等,龐大的住宅建設市場將為產業化住宅占有市場規模提供有力保證。


當前裝配式建筑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的實踐來看,裝配式建筑的特點是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車間生產加工完成,構件種類主要有:外墻板、內墻板、疊合板、陽臺、空調板、樓梯、預制梁、預制柱等;現場大量的裝配作業,原始現澆作業大大減少。新型建筑工業化,是以構件預制化生產、裝配式施工為生產方式,以設計標準化、構件部品化、施工機械化為特征,能夠整合設計、生產、施工等整個產業鏈,實現建筑產品節能、環保、全生命周期價值最大化且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建筑生產方式。


有媒體報道,2014年整個沈陽PC(預制裝配式混凝土構件)構件廠銷量僅2萬立方米,產能釋放率只有8%,雖有“積木”卻無處可“搭”。無獨有偶,哈爾濱、合肥、江蘇、河北等PC發展較為領先的地方也不同程度出現了類似沈陽的情況。甚至有媒體爆料:2016年裝配式建筑的市場占有率不到1%。作為一場建造方式的大變革,大家有各種各樣的擔心是正常的,如裝配式建筑的質量安全有無保證?建筑成本是高了還是低了?裝配化=建筑產業現代化嗎?配套“軟件”是否完全到位了?是追求PC率還是社會效益?客觀地講,目前的住宅產業化、裝配式建筑在頂層設計、技術標準、全產業鏈打造、關鍵技術等方面確實存在不少缺陷,這是全行業必須正視的問題。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將建筑產業現代化等同于部品工廠化生產、現場裝配化施工比例的提高,這種以偏概全的思維可能導致我們走上一條畸形的產業現代化發展之路。二是一次性成本過高成為攔路虎,對循環利用、規模效應帶來的性價比改善等潛在優勢缺乏研究和了解,看到相對較高的造價就望而卻步。三是行業宣傳推廣力度有待加強。四是技術創新、研發需要有更多突破。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劉東衛認為,大力創建我國新型建筑工業化的建筑通用體系與部品技術,發展裝配式建筑,突破傳統生產建設模式、促進建筑產業技術升級換代,應當成為當前我國建設行業發展方式轉變的科技攻關目標。


多措并舉助力裝配式建筑發展


首先,下決心解決好現有建筑業從業人員的分流問題。未來隨著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建筑行業內分化將變得激烈,不可避免地會有大量企業和從業人員退出。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建筑業從業人員不下5000萬,隊伍非常龐大。建筑業有很多崗位,就土建一塊來說,就有木工、泥工、水電工、焊工、鋼筋工、架子工、抹灰工、膩子工、幕墻工、管道工、混凝土工等崗位。做裝配式建筑后,一些墻體、樓梯、陽臺等部品構件在工廠中就已經制作好,工人的現場操作就僅是定位、就位、安裝等步驟,所以木工、泥工、混凝土工等崗位需求將大大減少。同時,采用裝配式工法施工后,多采用吊車等大型機械代替原來的外墻腳手架,所以架子工也將無用武之地了,而吊車司機、裝配工、焊接工及一些高技能崗位可能愈發吃香。可以肯定,隨著裝配式建筑的一步步推廣,所需的勞動力會越來越少,如何解決因機械化生產代替人工作業而帶來的過剩勞動力安置,將是擺在行業面前的一個大課題。


其次,找差距,補短板。一是從根本上平衡建筑產業現代化推進中存在的鋼構、木構、砼構發展不均衡問題。目前行業發展熱點主要集中在裝配式混凝土剪力墻住宅,框架結構及其他房屋類型的裝配式結構發展并不均衡,無法支撐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為此,要展開研究,制定政策,鼓勵鋼鐵企業轉產鋼構,使三大裝配式建筑齊頭并進、均衡發展;


二是完善技術體系。目前國內裝配式剪力墻住宅大多采用底部豎向鋼筋套筒灌漿或漿錨搭接連接,邊緣構件現澆的技術處理,其他技術體系研究尚少,應進一步加強研究;


三是加強裝配式結構基礎性研究,作為主流的裝配剪力墻豎向鋼筋連接方式,套筒灌漿連接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作為一種機械連接形式應用,但在接頭受力機理與性能指標要求、施工控制、質量驗收等方面對三種材料(鋼筋、灌漿套筒、灌漿料)共同作用考慮還不周全;夾心墻板連接件是保證“三明治”夾心保溫墻板內外層共同受力的關鍵配件。連接件產品設計不僅要考慮單向抗拉力,還要承受夾心墻板在重力、風力、地震力、溫度等作用下傳來的復雜受力,且長期老化、熱漲收縮等性能要求很高,還應進一步加強研究;


四是抓緊起草標準規范。標準規范在建筑工業化發展的初期階段其重要性已被全行業所認同。由于建筑工業化技術標準缺乏基礎性研究與足夠的工程實踐,使得很多技術標準仍處于空白,亟需補充完善。可以借鑒發展高鐵的經驗,“拿來以后再消化”;


五是抓緊培養專業人才。裝配式建筑需要一大批掌握相關技術的專業人才,如BIM設計人員、預制構件生產技術人員、現場施工指導人員等,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2013年開班培養裝配式建筑專業人才,但這屆學生離校時遭遇了建筑業的“寒冬”,結果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隨著產業化市場轉暖,職業院校要主動研究裝配式建筑崗位新需求,與企業攜手開發新課程和新教材,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培養適應產業化發展的裝配式建筑崗位專門人才。


最后,先示范,后強推。當前,應以少量工程為樣板,以嚴格技術要求進行控制,樣板先行再大量推廣。應關注新型結構體系帶來的外墻拼縫滲水、填縫材料耐久性、疊合板板底裂縫等非結構安全問題,總結經驗,解決新體系下的質量常見問題。要加大科研投入,突破關鍵技術;加大高強度、自保溫、阻燃、長壽命、可循環、健康的輕質、高強、多功能新型建材產品的開發力度;要加快項目建設體制改革,創造有利于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市場環境。此外還要按區域容量,扶持和培育一批大型產業化企業集團,激發市場主體推進裝配式建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本文作者:河北建材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材料工程系主任石常軍,教師韓飛)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即墨市| 平邑县| 巩义市| 景洪市| 普洱| 太康县| 蓬溪县| 姚安县| 汽车| 汶川县| 中宁县| 吴堡县| 寿阳县| 万全县| 焉耆| 阳东县| 中牟县| 嘉善县| 黄山市| 阿巴嘎旗| 古蔺县| 玉林市| 沂水县| 台南市| 凤冈县| 沂源县| 新源县| 东兴市| 嘉荫县| 天水市| 安化县| 乌拉特前旗| 准格尔旗| 韩城市| 东至县| 同心县| 南召县| 翼城县| 崇左市| 石河子市| 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