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鐵路近年來發展勢頭較為迅猛。資料顯示,“十二五”期間,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8萬億元,新線投產3.05萬公里,是歷史投資完成 最好、投產新線最多的五年。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全國新建鐵路將不低于2.3萬公里,總投資不低于2.8萬億元,這還不包括一些地方編制的項目投 資。
然而,雖然我國鐵路發展勢頭蒸蒸日上,跟發達國家甚至部分發展中國家相比較,仍存在較大差距。據2013年相關數據,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占世界總里程的7%,但是卻承載著超過25%的運輸量,運輸壓力較大。由于我國地廣人稠,鐵路路網密度遠低于發達國家。以下數據可以看出,按國土面積計算,我國路網密度遠遠低于德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甚至低于經濟發展程度低于我國的印度。
李群表示,此次國家規劃中同樣提到我國鐵路密度低于發達國家。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國內路網布局不完善,尤其是中西部鐵路發展不足。相關數據顯示,華北、華東地區鐵路路網密度相對較高,西南、西北則較為落后。國務院會議決定完善普速鐵路網,擴大中西部路網覆蓋,優化東部網絡布局,形成區際快捷大能力通道,加快建設脫貧攻堅和國土開發鐵路。打通普速干線通道瓶頸、卡脖子路段,實現鐵路交通基本覆蓋縣級以上行政區。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已經達到12.1萬公里,其中高鐵超過1.9萬公里,占世界高鐵運營里程的60%以上。計劃2016年鐵路將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000億元。而據專家分析,未來我國鐵路投資仍會保持這一水平。業內人士預計,2016年至2020年年均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將達8100億元,比2011年至2015年高15%。
如此巨大的投資力度,對與鐵路建設相關的鋼材、水泥等起到利好刺激。相關研究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鐵路建設每投資1億元的資金,將直接帶動鋼材需求3330噸。鐵路建設所用鋼材中鋼軌用量占鐵路建設的10%左右,螺紋鋼占比40%左右,鋼板占比30%。那么粗略估算,“十三五”期間,鐵路建設將帶動鋼材需求約1.35億噸。同時,鐵路建設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