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發展頂層設計方案——《京津冀協同發展總規劃》 以下簡稱“《規劃》” 近日已完成,或于本月底正式發布。
知情人士表示,“《規劃》現階段已經相關部門審批,并下發至地方,應該很快會發布。”《規劃》將明確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區域定位,并將對產業布局、產業轉移對象進一步明晰。此外,生態環境保護、交通一體化建設方面將有較大突破。
北京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強調,只有明確區域內不同城市的職能定位,才能真正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職能,加快產業轉移和功能轉移。“另外,考慮到生態環境容量是京津冀區域發展共同的基礎,區域規劃必須建立‘底線思維’。”這位負責人進一步解釋,推進京津冀區域范圍內共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確定生態管制區域,要進一步統籌京津冀區域山、海、田、林、水等環境要素,構建綠網相通的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其中包括盡快劃定跨界城鎮群的共同生態管制區,重點是西北部山區的生態和水源涵養區、東南部平原的大型生態廊道等。
同時,在下一步規劃實施中,北京與周邊地區城鎮空間的拓展必須充分考慮生態安全格局的限制因素,避免盲目擴張和城鎮建設攤大餅的現象。
據消息人士解讀,按照《規劃》,北京市的重點工作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因此,北京市2014年制定實施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關停退出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392家,搭建了30個產業疏解合作平臺,推進產業轉移疏解項目53個,拆除中心城商品交易市場36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指出,要進一步對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功能和產業,逐一列出清單,拿出具體方案,盡快組織實施,確保取得實質性進展;明確指出加快疏解動物園地區批發市場、大紅門地區批發市場、天意小商品批發市場,對其他區域性批發市場逐步制定調整疏解計劃。積極推動部分教育、醫療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向外轉移和疏解,深化醫療衛生領域合作。
此外,雖然目前還欠“規劃”東風,但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已走在前列。2014年12月30日,京津冀三地和中國鐵路總公司共同出資100億元組建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在此背景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馮正霖表示,交通部正會同有關方面組織編制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將從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智能交通、港口航道、綜合樞紐等領域,建立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實施項目清單,并在強化各種運輸方式銜接、城際軌道交通、運輸立體化等難點方面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推進措施,對項目清單實行消耗式管理,確保交通一體化能夠取得真正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