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透露,相比“一核、雙城”,“三軸”對京津冀空間格局重塑力量更大。“沿京津、京保石、京唐秦等主要通道,以軸率點,以點帶面,推動產業要素沿軸向聚集,建設產業發展帶和城鎮聚集軸,構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協同發展的主體框架。”
京津冀協同發展空間格局定型。
“國家提出要進一步明確三地的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調整優化區域生產力布局,加快推動錯位發展與融合發展,創新合作模式與利益分享機制,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進程中實現區域良性互動,促進三省市協同發展、協調發展和共同發展。”一位接近《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編制的專家對記者分析。
記者獲悉,三地各自比較優勢突出。北京作為首都,政治地位突出,文化底蘊深厚,科技創新領先,人才資源密集,國際交往密切;天津擁有北方最大的綜合性港口,制造業基礎雄厚,研發轉化能力較強,發展勢頭良好;河北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相對充裕,產業基礎較好,經濟體量較大,具有廣闊發展空間。這為三地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為此,國家提出優化京津冀的空間格局。按照“功能互補、區域聯動、軸向集聚、節點支撐”的思路,以“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為骨架,推動疏解非首都功能,構建以重要城市為支點,以戰略性功能平臺為載體,以交通干線、生態廊道為紐帶的網絡型空間格局。
“在上述區域空間布局中,一核、雙城和多節點都是從城市群定位中著眼的。”中國社科院工經所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對記者表示。
“三軸”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體框架
前述專家介紹,所謂“一核、雙城”比較好理解。其中,“一核”指北京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調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和解決北京大城市病是協同發展的首要任務。
所謂“雙城”指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要引擎。通過京津雙城的聯動與全方位合作,加快實現同城化發展,發揮對周邊地區的高端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發展壯大石家莊、唐山和保定城市規模,推動由雙城聯動向多城聯動發展。
前述專家透露,相比“一核、雙城”,“三軸”對京津冀空間格局重塑力量更大。“沿京津、京保石、京唐秦等主要通道,以軸率點,以點帶面,推動產業要素沿軸向聚集,建設產業發展帶和城鎮聚集軸,構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協同發展的主體框架。”
其中,京津發展軸主要是推動北京、廊坊和天津交通沿線主要城鎮加快發展,輻射張家口、承德,打造京津冀地區科技研發轉化、現代服務業、高端制造業發展帶和主要城鎮聚集軸;京保石發展軸指推動北京、保定、石家莊、邢臺和邯鄲交通沿線主要城鎮加快發展,打造京津冀地區重要的先進制造業發展帶和城鎮聚集軸;京唐秦發展軸是說,推動北京、寶坻、唐山和秦皇島交通沿線主要城鎮加快發展,輻射滄州市,打造京津冀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帶和城鎮聚集軸。
推動京津保地區率先聯動發展
規劃將京津冀劃分為四個功能區。
“國家要求結合三地的自然資源環境、產業發展特點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需要,從區域長遠發展和合理布局考慮,形成中部核心功能區、東部濱海發展區、南部功能拓展區、西北部生態涵養區四個功能區。”前述專家介紹。
在四個功能區中,中部核心功能區最引人關注。這一區域包括北京市平原地區、天津市平原地區、廊坊和保定市平原地區,特點是要素資源聚集、產品層次高、創新能力強,是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區域。為此,應重點抓好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承接工作,推動京津保地區率先聯動發展,增強輻射帶動能力。
東部濱海發展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區域,該區域對外開放優勢明顯,發展勢頭強勁,發展空間廣闊,具體包括天津、河北沿海地區。國家要求應嚴格保護自然岸線資源,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以及生產性服務業,形成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的沿海型產業聚集和城鎮發展區。
同時,南部功能拓展區是推動京津冀協發展的戰略腹地和城鄉統籌的重要示范區,該區域的特點是發展基礎良好、自然資源豐富、增長潛力較大,具體包括石家莊、邯鄲、邢臺市平原地區以及衡水。發展方向為重點承擔農副產品供給、科技成果產業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功能。
再者,西北部生態涵養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生態保障區域,該區域生態系統較為完整,水資源比較豐富。具體包括北京市山區、天津市山區、河北張承地區以及其他山區,應重點發揮生態保障,水源涵養、旅游休閑、綠色產品共給等功能。
此外,國家在京津冀空間格局中還提出了“多節點”的概念。具體而言,發揮石家莊、唐山、保定和邯鄲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打造河北經濟增長極,強化張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島、滄州、邢臺和衡水等節點城市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能力,有序推動產業和人口聚集。
“石家莊作為省會城市,要對省內城市發揮一定的引領作用,所以它的定位應該區別于其他三個區域性中心城市,可惜規劃對此并未明晰。”陳耀分析,建議下一步可以研究適當提高石家莊行政級別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