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三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時期,節約建筑能耗和發展綠色建筑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我省城鄉建設模式和建筑業發展方式轉型的重要途徑。為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十三五”期間,我省將以生態文明理念為主題,持續推進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節能條例》以及福建省“十三五”生態省建設專項規劃、福建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十三五”規劃綱要精神,編制本專項規劃。
本規劃是“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福建省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一、發展現狀
(一)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間,我省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發展成效顯著,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等“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指標超額完成。
1.建筑節能取得新成效?!笆濉逼陂g全省新增節能建筑面積3.7億m2,節約標準煤493萬噸,超額完成“十二五”400萬噸規劃目標。節能監管制度日益完善,每年開展專項檢查,依法依標開展監管,建設、規劃、設計、圖審、施工、監理等各方主體自覺執行節能強制性標準已成為常態,全省新建建筑設計階段和竣工驗收階段節能標準執行率達100%。提升新建建筑節能指標,2014年底修訂發布了《福建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福州市市轄區和廈門市居住建筑2015年起率先執行節能60%設計標準。泉州中節能美景家園1#樓通過國際合作,開展夏熱冬暖氣候區被動式低能耗建筑示范。
2.綠色建筑實現快速發展?!笆濉逼陂g,全省新增綠色建筑建筑面積約3260萬m2,達到預期目標的三倍;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共107個。2013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福建省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要求2014年起全省政府投資的公益性項目、建筑面積2萬m2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10萬m2以上的住宅小區以及福州、廈門、泉州等市財政性投資的保障性住房等四類項目按綠色建筑標準規劃建設。開展綠色建筑百項重點工程示范,圍繞綠色住宅小區、綠色保障性住房、綠色大型公共建筑、綠色生態城區、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路燈節能改造、村鎮太陽能應用和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等八個方面開展示范,累計示范面積1950萬m2,完成投資460億元。建成福建省綠色與低能耗建筑綜合示范樓等一批高水平的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完善綠色建筑激勵政策,廈門、莆田、龍巖等地在財政支持、金融服務、容積率獎勵等方面對綠色建筑項目賦予優惠政策。出臺加強綠色建筑管理系列文件,發布綠色建筑設計、施工、評價等技術標準,建立綠色建筑規劃審查、設計專篇、施工圖審查等三項基本制度。
3.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成效明顯。發布福建省地源熱泵系統、太陽能光伏系統等應用技術規程,大力推廣應用地表水地源熱泵技術。建立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財政部、住建部示范市縣9個,獲得中央補助資金2.15億元,其中福州、武平、連城、華安、永安、將樂于2015年通過示范驗收。建成福州東部新城辦公樓、貴安新天地等一批成規模、有影響的地源熱泵示范項目。完成省建科院閩候鐵嶺辦公樓等太陽能光伏建筑應用示范工程9個,裝機容量9MWp,獲得中央補助資金3434萬元。累計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3016萬m2,其中太陽能光熱建筑應用690萬m2、地源熱泵建筑應用303萬m2,超額完成十二五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面積3000萬m2的目標。
4.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取得突破。編制發布福建省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等技術標準。2012年啟動三明、南平、寧德三個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改造試點工作,累計完成建筑面積26.52萬m2。廈門市、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集美大學、華僑大學、福建工程學院列入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示范建設,建成廈門市建筑節能監測數據中心和6所高校的監測平臺,累計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910萬元,地方及學校配套資金1291萬元,完成388棟建筑的能耗在線監測。2015年底啟動福州、廈門和福建農林大學、福建師范大學、集美大學國家財政部、住建部節能改造示范,獲公共建筑改造中央資金補助共2.18億元,任務面積577萬m2。
5.建設科研上新臺階。完成省科技重大專項《建筑節能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示范》驗收,序時推進《建設行業信息一體化軟件核心技術應用》。省建科院首次參與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子課題《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低能耗及熱環境改善技術研究與示范》和“863計劃”重大項目子課題《建材型光伏構件制造與測試關鍵技術及裝備》。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總部大廈等30個項目列入住建部科技項目計劃,《建設工程廢棄土綜合利用技術研究》等523個項目列入省建設科技計劃項目?!冻鞘形勰嗌疃让撍幚硖幹煤唾Y源化利用》等24個項目獲省科學技術獎或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在我省示范工程中得到試行推廣,加速了科研成果產業化發展。發布福建省綠色建筑適宜技術和產品推廣目錄,推廣墻體、門窗、屋面、空調、建筑電氣、新型節水和排水、建筑綠化與透水鋪裝、建筑節材、可再生能源利用、計算機模擬優化設計等十大類節能技術;開展建筑節能材料和產品備案工作,加氣混凝土砌塊等401項節能材料得到規?;瘧?。
6.宣傳培訓得到加強。舉辦2011年全國綠色建筑工作交流會、第四屆熱帶及亞熱帶綠色建筑聯盟大會,連續舉辦四屆海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博覽會,發布建設科技成果推廣項目536項。開展同英國、德國、荷蘭、新加坡、臺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學術交流活動,推進國際合作。召開全省綠色公共建筑現場觀摩會、建筑信息模型研討會,在福建日報刊登綠色建筑專版,加大綠色建筑宣傳力度。不定期舉辦了多場專題培訓,累計培訓專業技術人員達2萬多人。
(二)主要存在問題
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以及今后一段時期,建筑能效提升、綠色建筑發展任務艱巨,面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除福州、廈門外,其余地市綠色建筑在人才、技術、政策扶持、工程示范、產業培育方面比較薄弱。
二是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進展較慢,省、市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尚未建立,大部分地市未啟動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市場氛圍還未形成。
三是綠色建筑發展的法律法規建設滯后,政府監管體系尚不健全,建設工程各方主體執行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標準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是我省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產業規模小,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三)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隨著我省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發展的空間依然很大,相關政策和標準的貫徹實施為我省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工作創造了良好條件,將對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相關產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大力發展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不僅能夠推進我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還對實現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的目標有著重要意義。作為全國第一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我省將重點推動能源資源節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工作。
“十二五”期間,我省年均民用建筑面積約1.1億m2,綠色建筑占比仍然偏低,同時法律法規不健全、產業規模小、社會認知度不高等因素制約了綠色建筑發展,我省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面臨重大挑戰。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目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十三五”期間,我省的城鎮建設將以生態文明理念為主題,對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央和省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圍繞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堅持設計階段提升建筑節能標準和運營階段降低建筑能耗并重,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二)發展目標
“十三五”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總目標:到2020年,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率達100%,新增綠色建筑面積1.5億m2,完成公共建筑節能改造500萬m2,節約標準煤8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976萬噸。具體目標:
1.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新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全面執行新頒布的建筑節能強制標準;貫徹落實省政府推進公共建筑節能改造七條措施;總結“十二五”示范經驗,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
2.加快推進綠色建筑發展。全面實施綠色建筑設計規范和評價標準,實現低星普及化、高星示范化。到2020年,全省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新增綠色建筑1.5億m2。
3.培育綠色節能產業。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進廈門創建國家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城市,推動福州、泉州成為國家建筑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推廣建筑節能產品和綠色建材,促進節能門窗、節能墻體材料、光伏發電、太陽能熱水器、LED照明等綠色產業發展。
4.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到2020年,基本形成滿足BIM技術應用的配套政策、標準和市場環境,主要設計、施工、咨詢服務和物業管理等單位具備BIM技術應用能力。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
1.研究建筑能效提升路線。根據建筑的使用功能、結構及用能特征的差異性,按新建公共建筑、新建居住建筑、既有公共建筑、既有居住建筑劃分,建立能效提升指標體系。研究制定與我省氣候區域相適應的、涵蓋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發展的中長期建筑能效提升路線圖,逐步提高能效標準。
2.新建建筑實施更高水平的節能標準。近年,國家和省新頒布了更高節能水平的《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59-2015和《福建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J13-62-2014。各地應加大實施力度,提升建筑節能水平,進一步完善新建建筑在規劃、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等環節的監管機制。推廣被動技術為主、主動技術為輔的節能模式,建成一批適宜在福建地區廣泛應用、具有示范效應的被動式低能耗建筑。
3.穩步推進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貫徹實施省政府《關于推進公共建筑和城市公共照明節能改造七條措施》,優選節能服務公司,規范節能改造合同,提升節能服務質量,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加大財政金融支持。重點改造達不到國家現行節能設計標準的5000m2以上公共機構建筑、2萬m2以上社會投資公共建筑,主要改造空調、熱水、照明等用能系統和建筑外窗。2016年,率先啟動商場超市、賓館飯店、高校醫院及使用中央空調系統的辦公建筑示范改造,推動福州、廈門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國家試點工作。到2020年,完成公共建筑節能改造500萬m2。
4.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開展福建省太陽能、風能、海水源、污水源、生物質能等建筑應用可行性研究。鼓勵新建建筑開展可再生能源應用條件、適用類型、應用規模專項論證,對具備應用條件的項目應至少選擇一種可再生能源。研究不同建筑類型、不同用戶類型等建筑項目中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形式和運營維護機制,在醫院病房、酒店、學校宿舍和農村住宅中推廣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推動具有一定規模的公共建筑、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推廣太陽能屋頂光伏發電技術,鼓勵住宅實施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充分利用國家的政策導向和資金支持,支持太陽能光電應用新技術、產品、設備的研發,降低太陽能光電上網轉換或蓄電配套設施的建設成本,實現太陽能光電設備的穩定運行。在沿江、鄰河、近海等大型公共建筑推廣應用地表水地源熱泵技術,解決采暖、制冷的部分需求。
(二)加快推動綠色建筑規?;l展
1.擴大綠色建筑標準實施范圍。加快綠色建筑常態化、普及化發展,除“四類項目”繼續按綠色建筑標準規劃建設外,其他建筑分區域、分階段逐步實施。到2017年,福州、廈門市轄區新建綠色建筑比例達到100%;到2018年,其它設區市市轄區新建綠色建筑比例達到100%;到2020年,所有縣市新建綠色建筑比例達到100%。結合新區建設、舊區改造,推進綠色生態小區、綠色生態組團、綠色生態城區等綜合示范建設。推進農村建筑節能,編制綠色農房適宜技術推廣目錄,鼓勵太陽能、綠色環保建材、節水器具在農村建筑中的應用。
2.完善綠色建筑管理機制。完善綠色建筑規劃、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備案等監管制度。修訂完善我省綠色建筑設計和評價標準,增強標準執行力和實用性。推行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鼓勵建筑面積5000m2及以上的公共建筑、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政府投資的公益性項目、各類綠色建筑示范工程按綠色建筑標準進行評價標識。繼續加強建筑節能專項檢查。推廣民用建筑能效測評和門窗節能性能標識制度。
3.提升綠色建筑品質。規劃階段,要充分利用原始地形、自然水系和植被,結合場地周邊已有的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要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推廣城市公共空間界面立體綠化和屋頂綠化。設計階段,通過計算機模擬技術優化通風、日照、采光、聲環境等設計,合理設置外遮陽裝置,采用外墻自保溫技術,選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強度鋼筋,推廣使用綠色建筑材料,鼓勵應用雨水回收、太陽能光伏、太陽能熱水以及地源熱泵系統。施工階段,推行綠色施工,鼓勵應用節能環保施工工藝,提升施工技術水平;推廣新建住宅精裝修。運維階段,完善綠色運營標準,建立綠色物業管理體系,開展綠色物業管理示范。
(三)加強技術創新,完善標準體系
1.完善綠色建筑技術集成體系。深入我省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形成以被動式技術為主、主動式技術為輔,本土化的綠色建筑技術集成體系。推廣天然采光與照明系統結合、自然通風與空調系統結合、遮陽與建筑構件結合、景觀與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結合等具有福建特色的綠色建筑技術。
2.健全綠色建筑標準體系。編制《福建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等建筑節能相關標準,逐步提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編制《福建省綠色建筑施工驗收規范》、《福建省綠色建筑檢測技術標準》,修訂《福建省綠色建筑設計規范》等綠色建筑相關標準,逐步將一些常規、適宜的評價指標或技術列為控制項和強制性條文,強化對綠色建筑項目的把控。編制《福建省建筑雨水收集與利用設計標準》、《福建省節能門窗系統定額標準》等促進適宜性技術和產品的工程應用的標準,因地制宜推進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的發展。結合我省實際,完善裝配式建筑標準體系與計價體系,及時發布投資估算概算指標、造價指數。
(四)推廣綠色建材,培育節能產業
1.加快發展綠色建材。貫徹執行《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和《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加快推廣使用綠色建材,重點推廣預拌砂漿、自保溫墻體、節能門窗,優先選用可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加強綠色建筑適宜性技術和產品推廣,適時發布產品目錄。探索建立綠色建材標識制度,開展評價工作。
2.培育一批龍頭企業。重點扶持一批擁有高新技術、自主創新技術的綠色建筑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開展計算機模擬優化技術、新型節水和排水技術研究,加快具有知識產權的太陽能熱水、光伏發電系統構件的研發生產。優化產業布局,建立綠色建筑技術、建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應用綜合基地。
3.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深入開展產、學、研相結合的裝配式建筑關鍵技術研究,組織申報省科技重大專項,完善技術標準體系。穩妥推進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建設,穩步提高裝配式建筑比例。鼓勵發展預制裝配式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和鋼結構體系。推廣樓梯、疊合樓板、陽臺板、空調板等預制部品和整體廚衛。推行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認證制度,實現部品部件的系列化、標準化和通用化。
(五)推進BIM技術應用,帶動建筑業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
1.開展試點示范建設。篩選一批投資額1億元或單體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技術復雜、管理協同要求高的工程開展應用示范,包括大型公共建筑、地鐵、地下綜合管廊、城市綜合體等。2016年-2017年,全省確定不少于100個試點項目。通過試點示范建設,總結不同類型不同階段項目的BIM應用經驗,帶動其它項目應用,形成示范效應。鼓勵有條件的地市在綠色生態城區、生態組團和生態社區成片推廣BIM應用。
2.加快關鍵技術研究。結合試點項目和省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組織開展BIM應用關鍵技術研究。研究建立基于BIM的裝配式建筑設計、施工應用體系,完善部品部件模型族庫,提升標準化設計、施工質量和效率。提高基于BIM的模擬分析水平,提升綠色建筑在通風、日照、噪聲、節能方面的分析和優化能力。
3.建立應用標準體系。根據國家BIM應用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編制適合福建省實際的技術應用、協同設計、數據傳遞、交付驗收等技術標準、應用指南或導則。制定滿足BIM應用的招投和合同示范文本。建立基于BIM的城市建筑物基礎數據庫,實現城市數字化管理平臺數據互聯互通。加強對現有二維城建檔案和數據庫數據的整理和挖掘,逐步實現向BIM檔案轉化。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市、縣(區)政府是綠色建筑行動工作的責任主體,要把發展綠色建筑工作擺在突出位置,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協調機制,確保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要把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節能考核重要內容。將綠色建筑行動與生態城市、園林城市評選相結合,在“魯班獎”、“廣廈獎”、“華夏獎”等評優活動中,優先推薦綠色建筑項目。
(二)強化法制建設
認真落實《民用建筑節能條例》、《福建省節約能源條例》、《福建省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組織赴江蘇、浙江開展立法調研,加快制定《福建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有條件的市、縣應研究制定激勵政策,重點對綠色建筑技術產品研發和推廣、綠色生態城區創建、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等給予財政支持。
(三)強化監督檢查
嚴格執行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標準,落實項目規劃、設計、圖審、施工和驗收制度,強化建筑節能信息公示制度。實施雙隨機制度,結合工程質量檢查開展專項檢查。加大對違反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有關規定、強制性標準的行為的處罰力度。完善民用建筑施工圖審查管理系統,增加綠色建筑項目的統計和查詢功能。修訂綠色建筑、建筑節能設計專項說明、施工專項方案和監理細則示范文本,規范和提高各方主體資料編制和實施水平。
(四)強化宣傳培訓
利用各種媒體和節能宣傳周、博覽會和現場會,普及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知識,倡導綠色消費理念。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把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相關知識作為注冊建筑師、結構師、建造師和監理工程師繼續教育的重點內容。發揮福建省綠色建筑創新聯盟、福建省BIM技術應用聯盟作用,搭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交流平臺。
各市、縣(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要制定當地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十三五”專項規劃,明確“十三五”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目標、工作任務和工作措施,確保我省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