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把握規律 拓展思路——探討水泥產能過剩深層次原因與化解之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0-14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湖南省建筑材料行業管理辦公室
核心提示:日前,在中國建材聯合會、中國水泥協會的倡導下,大中型水泥企業簽訂承諾書,向社會公開承諾不再新建生產線。此舉將在行業中產生積極作用,是化解產能過剩的好舉措和正能量。

造成產能過剩的深層次原因


其一,過度依賴行政手段。工信部部長苗圩最近強調:“產能嚴重過剩的根本原因還在于沒有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政府對市場過度干預和監管服務不到位這兩個問題同時存在,公平競爭的環境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根本上還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解決,必須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凡是市場和企業能決定的都交給市場和企業”。若政府過度干預行業、干預企業及項目,行業將陷入產能越化解越過剩的怪圈。


因為,越發文件干預,投資者越覺得政府或行業部門會統攬善后、會協調,行政干預助長了投資者只要上生產線,參與協調就能賺錢的樂觀預期。再者,部門文件與法律、中央方針矛盾時會選擇性理解,部分投資者認為不涉及國家安全,又不要政府岀資的項目符合市場經濟規律與國家法律,尤其是認為競爭性產品不應核準審批。


全國政協委員孫太利指岀:凡是自主經營,完全市場化的產品,基本沒有產能過剩問題。有專家總結:凡需審批的產品其產能就嚴重過剩,未審批的不過剩。家用電器通過市場充分競爭其集中度、質量及競爭力已達到很高水平。市場比政府聰明,資本比官員精明。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視員呂桂新在最近召開的化解水泥產能過剩論壇中指岀:“過去我們往往習慣重視項目審批,以為審批就能管住重復建設,化解產能過剩。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是行不通的,也不符合三中全會精神。”


其二,一些有待改善的現實弊端,如地方政府追求GDP、財稅體制、政績考核及官員升遷等。


其三,以高代價為手段的兼并重組、過度收購擴張,引發投機性盲目投資,使產能過剩進一步惡化。


其四,個別媒體及部門的宣傳、引導在一些地區不僅沒起到正能量的作用,反而讓投資者誤認為是在為大集團服務,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


上市公司海螺水泥8月21日發布2014年半年報,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上升20.51%;凈利潤同比上升90.24%,每股盈利1.10元。2013年公告:銷量、收入同比僅增長約20%,而凈利潤近百億元,同比上升近五成。


華新水泥8月22日披露半年報,201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69%,凈利潤同比增長41.74%。巢東股份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57%。如某集團在某省數家工廠連續幾年年利潤、交稅合計2.0~3.7億元左右。


據媒體報道,今年幾次化解產能過剩論壇會,重慶1-4月產量同比增長12.4%,而利潤增長5.5倍,云南部分地區水泥價格400-500元;2014年上半年,我國水泥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大幅上漲53%。


若企業、投資者觀察現實情況,籠統、簡單地講產能過剩的嚴重性,會起負面作用。只要有較高利潤,就會有投資者竭盡全力去投資建線,僅靠行政審批與“高喊舉報、追責”難以持久見效。


精準把握經濟規律


當前,水泥業界應深刻總結經驗教訓,深入透徹理解、精準把握中央方針與科學掌握經濟規律。


2006年國家發改委2222號文發布的《水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預測2015年需求量12.5億噸,2020年需求量13億噸;而僅隔兩年2008年實際產量近14億噸,2013年已突破24億噸,比《規劃》預測的2020年需求量竟高岀11億噸。


2009年“國發38號文”指岀2008年新型干法產能11億噸,判斷當時產能嚴重過剩,并將水泥項目審批權限由各省市改由國家投資管理部門調控與核準(據了解,2009年10月以后僅審批了一個水泥項目),故其復雜性還體現在不是市場自身運行的結果。


2009年湖南省新型干法水泥比例不到30%,而2013年實際己達90%。如果2009年在建或己批項目當時一刀切停工或下馬,該地技術及產品結構調整就遠遠達不到如今較理想的結果。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企業投資項目,除關系國家和生態安全、涉及全國重大生產力布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項目外,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政府不再審批”。


中央對化解產能過剩問題明確指出:“堅持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強化環保、安全等硬約束;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根本出路是創新”。李克強總理最近反復強調:“要重點解決‘對審批迷戀、對監管迷茫’, ‘會批不會管’等問題,進一步簡政放權,把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計劃鉚死、砸實”。


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指岀:“國發〔2013〕41號《指導意見》在理念上變以往的‘制止’、‘抑制’過剩產能為‘化解’過剩矛盾,更加突出依靠市場力量調整和優化存量產能,更加突出建立和完善以市場為主導的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長效機制”。


“41號文”定位為“指導意見”,也表明淡化行政干預作用。中國建材規劃院院長劉長發撰文解讀:“化解則是一種號召、一種引導,依靠市場的力量,以良性競爭、優勝劣汰的方式,是化解現階段產能過剩的捷徑。”汪洋副總理指出:“水泥工業要依靠技術進步推動淘汰落后,通過市場競爭加快結構調整,從而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2014年9月23日《經濟參考報》刊登的記者丁文杰、屈凌燕的文章稱:各地因產能分布情況千差萬別,有基層官員在與記者交談中毫不掩飾“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的消極應對思想。中國冶金企業協會會長趙喜子說,1999年鋼鐵產量僅1.3億噸,認為嚴重過剩, 所有鋼鐵項目必須經國家批準,進行絕對控制, 結果“中央不批地方批”。從2002年后,民營鋼鐵企業爆發式增長,實際上政府喊了10幾年鋼鐵過剩,卻沒有過剩,而到2010年后,我國鋼鐵出現真正的過剩。化解產能過剩的“壓指標”辦法既難見實效,又扭曲市場。在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中,界定標準模糊,存在不按“市場與經濟規律辦事”的行為,致使陷入越干預越過剩、力度越大反彈越快的怪圈”。有專家認為,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一種常態,唯有此,才能使市場機制發揮基礎性作用。這些年來,電子行業產能過剩最為嚴重,但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誕生了像小米手機這樣的品牌。“應該引導企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而不是通過行政干預平衡產能,國外倒牛奶的事是企業干的,我們不能政府倒牛奶”。


反思“十一五”以來相關產業政策與指導思想,應該總結經驗教訓,用一刀切等簡單的行政命令難以適應市場經濟下競爭性產品的管理與指導, 行政干預市場其效果很有限,有時作用還適得其反,有很多弊端還有后遺癥。政府要從項目審批轉向依靠節能、環保、安全等指標來加強對產業的約束和管理,從項目的前置性審批管理轉到以事中、事后監管為主,建立產業發展預警機制,用及時、準確的信息引導社會投資,讓投資者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資本與投資者非常精明,最關心收益及風險。


化解過剩的主要途徑


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與完善減排技術法規是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主要途徑。


水泥由于受運輸半徑的限制,產能過剩還帶有區域性過剩的特點。為化解產能過剩,有關部門文件等行政措施頻出,但多年來收效甚微。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2013年9月第五屆中國制造業年會指出:“行政審批既不能解決行業發展問題,也不能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事實證明行政審批反而是造成產能過剩問題的主要原因。未來將進一步減少五大產能過剩行業的行政干預,大幅縮減行政審批事項”。


筆者認為,目前為化解水泥產能過剩,應切實提高現有企業核心競爭力, 讓一般的投資者或劣勢企業不敢輕易建線。切實以中央“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深化改革,簡政放權,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等重大方針為指導思想,并全面貫徹落實。


要進一步號召全行業學習海螺、華新、紅獅等先進企業經驗,建立高效的企業管理架構、文化。推動技術創新,在減排及協同處置固廢等方面,取得技術或資源等競爭優勢。真正實現市場化經營,提高運行質量,依靠硬功夫賺取合理、恰當的利潤。如過分期望通過行業協調及行政手段,導致產品價格持續偏離或高于正常值,即產品價格不是市場自身運行的結果。如部分企業尤其是大集團管理不善、效率低下即虧損或微利,而競爭力強的企業噸水泥利潤仍有或高于前者30-50元的時候,或普遍有較高利潤時,各類資本就會追逐投資機會與盈利空間, 就很難阻止優勢企業擴張或逐利資本投資水泥項目,也就很難化解產能過剩。


簡要分析水泥上市公司最近的年度中期報告中可以看到,管理好的水泥企業比管理差的企業,噸水泥生產成本相差50~60元,此差距比2013年全國水泥平均利潤32元/噸還要大。所以強化管理,提升技術、減排與資源等競爭優勢,提高運營水平及效率,是化解水泥產能過剩矛盾重要措施之一。


世紀新峰水泥董事長諸葛文達最近撰文預測幾年后水泥工業格局之一,快速優勝劣汰,唯強者生。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是所有企業的生存基礎,沒有優勢的企業往往會在行業內逐漸失去自主權和發言權,最終在所謂的行業協調中喪失市場,逐漸衰亡。


日前,在中國建材聯合會、中國水泥協會的倡導下,大中型水泥企業簽訂承諾書,向社會公開承諾不再新建生產線。此舉將在行業中產生積極作用,是化解產能過剩的好舉措和正能量。


因此,發揮行業協會的引領、指導與協調作用,提高企業競爭力與完善減排技術法規并嚴格監管是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主要思路。尊循規律,注重運用經濟手段是化解產能過剩的必由之路。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宁市| 滨州市| 平利县| 武邑县| 宜春市| 鹤壁市| 仙居县| 横峰县| 秭归县| 汉阴县| 凤翔县| 八宿县| 历史| 静乐县| 尚义县| 北川| 万年县| 策勒县| 色达县| 中超| 丹江口市| 巫溪县| 奉新县| 井陉县| 隆林| 泸定县| 通州市| 周口市| 建湖县| 涞水县| 万山特区| 登封市| 石楼县| 永善县| 获嘉县| 昌平区| 江安县| 克山县| 秦安县| 弋阳县| 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