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聯重科的并購舉動連續不斷:3月25日,中聯重科發布公告稱,湖南省國資委已原則同意公司以3400萬元收購陜西新黃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黃工”)100%股權;4月4日,公司再次發布公告,收購東風汽車旗下湖南汽車車橋廠;4月9日,公司因擬收購意大利工程機械制造商CIFA公司暫時停牌。
4月14日,是華泰重工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51%股權的截止日期,此前,坊間傳聞,“同城兄弟”中聯重科極有可能接盤華泰重工。“從近期中聯重科連續收購多家企業來看,華泰重工成為中聯重科的收購對象不無可能。”湖南商學院企業戰略管理研究所所長謝茂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16年間,中聯重科在國內外合縱連橫,并購了一批企業。目前,該公司的銷售額已近150億元,14個億的凈利潤成為行業最高,而且全部是主業產品收入增長。
用5-10年時間成為工程機械行業的中國第一、世界前10強,是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給公司定下的戰略目標。詹純新說:“并購是企業迅速做大的最好途徑,要達到這一目標,并購重組必不可少。”
業內人士認為,中聯重科要實現進入世界前10強的戰略目標,僅憑現有的產業規模遠遠不夠,還需要進入一個擁有巨大市場容量且能夠上規模的行業。而土方機械市場占工程機械行業近70%的份額,這塊“肥肉”對中聯重科的誘惑力實在太大。由于當前鋼材價格大幅上漲,部分企業成本壓力增大、經營困難,正是其并購的大好時機。此外,為了拓展國際業務,除了在國內“覓食”,中聯重科還很有可能將收購觸角伸向國外。
“要想做國際化企業,一定要去國外并購。”詹純新表示,即便是國外市場上的二、三流品牌,他也愿意收購。因為這些品牌大都是由一流品牌裂變出來的人在做,一流品牌的部分技術也移植過去了。
對于收購對象的選擇,詹純新很多時候是憑直覺。比如對新黃工,“十有八九的人都對我說不好,我就是越看越好。看一個人或企業要看他獨特的氣質,要把他的特點挖掘出來。”
業內人士表示,翻開中聯重科的并購史,讓其佩服的不是中聯收購了多少家企業,而是中聯將這些企業于“潤物細無聲”中融入了自身,將這些企業融合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整體。
對新黃工的并購就體現了中聯重科一貫尊重被收購企業原有文化的發展理念。詹純新說,“公司將投入15個億到黃工發展推土機。”
2001年至今,中聯重科連連出手,相繼收購了英國保路捷公司、承債式并購原湖南機床廠、重組并購了浦沅集團,收購了中標實業的主要經營性資產。這一連串的擴張,并沒有出現主體與購并企業的異體排斥現象。從重組并購后的實際出發,詹純新提出“文化輸出,融合發展”的思路。對并入企業,不換牌子、不換班子,在尊重原有企業文化的基礎上,導入中聯的核心文化理念和中聯的經營管理思想,使他們在實踐中逐漸認同中聯的文化。通過文化融合,中聯成功實現了自身低成本的快速擴張,分公司由原來的幾個擴大到20多個,一舉在水平非開挖施工,鋸床、鋸帶、起重機械等領域占據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