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材集團在去年超過2500億的總收入中,有一半收入來自賣產品,另外的一半收入分別來自技術服務、裝備服務和物流。從中可以看到,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轉型蘊藏的巨大機遇。
身為行業領軍企業的中國建材集團,在轉型制造服務業的道路上,敢為人先,為行業樹立了榜樣,讓人連連稱贊。本文將解讀中國建材集團如何向現代制造服務業的創新之路。
轉危為機率先樹立服務意識
“改革從來都是倒逼的。”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曾說,“雖然改革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改革就是要解決問題,就是要有一往無前的精神。”
在 發展初期,中國建材集團和大多企業一樣,面臨著行業特征明顯、行業地位不突出、資源整合能力不強、缺乏規模優勢等與國家級產業集團地位不相稱的嚴峻形勢, 曾經一度陷入發展危機。為了解決自身發展遇到的問題,中國建材集團果斷地邁入了市場,并進行了一系列脫胎換骨的重大變革。
“2003年4月初,也就是在SARS的前兩天,中國建材集團正式掛牌。”宋志平對這一時刻記得很清楚,因為這一舉動意味著中國建材集團在戰略上將開啟重大調整。
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明晰了“大建材”發展戰略,實現了三大業務的轉變,即從發展單一的新型建材,向發展水泥、玻璃等多種業務的綜合性建材公司轉變;從以建材產品制造為單一主業向以建材及裝備制造、科研設計與工程承包、建材貿易與物流等三大支柱產業轉變。
這樣的戰略轉變為中國建材集團開辟了廣闊的天地,為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提供了發展機遇和空間,未來的迅速發展都是建立在這一場思考和戰略轉變之下。
當 談到為什么要發展制造服務業,宋志平回答到:“過去我們強調制造比較多,總認為自己是制造企業就該只搞制造,人為地將制造和服務割裂開來。而現在,我們不 但開始重視服務,而且是要通過一個企業就把制造和服務打通。當一個制造企業也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完備的服務時,這個企業也就因此而升級了。”
兩化融合吹響信息服務的號角
綠色經濟推動著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兩化融合奏響了制造業未來的主旋律,云計算也給傳統工業的節能降耗帶來了新希望,全球信息產業的變革成為推動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在 滾滾而來的互聯網大潮中,服務要扣住智能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智能制造,中國建材集團主動將產品與信息技術、大數據管理相結合,用信息化技術作為重要依 托,用信息化技術去延伸產業鏈兩端,加快推動“從制造到服務”的轉型,描繪出建材行業的“微笑曲線”,從而實現企業多元化的發展戰略。
為建立國際營銷網絡,中國建材集團積極探索“跨境電子商務”的新模式,從建材制造商成功轉型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外貿集成運營商。集團整合了銀行、保險、商檢、海關等外貿上下游資源,建立了中國最大的建材電子商務出口平臺——易單網。
2011年2月10日,外貿建材行業首個現貨交易電子平臺——易單網的正式上線在物流貿易業務板塊實現了一個新的飛躍。
早在2007年,易單網的概念就已確立,當時因傳統貿易存有諸多不確定性,易單網突出現貨為王、快速交貨的業務特色,實現標準化、流程化、一站式的外貿采購,建立開放式網上交易平臺,與客戶建立良性的線上線下的互動,改善客戶的購物體驗。
易單網基于供應鏈整合和現代服務業理念,通過整合銀行、中信保、商檢等外貿上下游資源,并結合海外倉和海外營銷網絡,為全球企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全方位的現代外貿服務。
記 者在瀏覽易單網時發現,在網站右側最明顯的位置,清晰的羅列出易單網能夠提供的服務:外貿出口代理服務、全球營銷推廣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易單商學院、 物流服務、信保服務。而在易單商學院的頁面,看到了“如何跟國外客戶的電話溝通技巧探討”、“如何利用海關提單數據開發客戶”、“如何找尋有顧客資源”等 一系列中英文雙語實戰案例,為每一位來易單網的用戶提供全方位的培訓服務。
漂洋過海帶著服務走出去
幾年前,在集團的董事會上,宋志平就說過:“全球最大建材企業圣戈班,央企中的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企業,無一例外都有非常強大的物流分銷業務,都成立了集團物流公司,進行成規模的集中采購。而中國建材集團就要發展成為最大的建材綜合供應商與之對接。”
中國建材集團在激烈競爭市場中,拓寬了企業生存空間。集團旗下的中建材集團進出口公司是專門提供大型國際業務綜合服務平臺,以“跨境電商+海外倉+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為創新模式的外貿出口業務體系。
中國建材在以“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為使命,開始積極打造集現貨倉儲、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功能于一身的海外物流園,目前該模式在阿聯酋、巴布亞新幾內亞、坦桑尼亞三國建立的“海外倉”已投入運營,并計劃未來5年繼續擴大該模式實現海外物流網絡全覆蓋。
隨著眾多分布全球的海外倉的建立,為客戶提供了更加便捷、周到、優質的服務。“跨境電商+海外倉”模式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推動了我國傳統制造業向現代制造服務業的轉型升級,突破了跨境電商在物流和倉儲方面的瓶頸,為電商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上兩大主體融合而成的國際營銷網絡,涵蓋了金融、通關、退稅、外匯、銷售、物流、售后服務等所有環節,可以為海內外企業提供一站式外貿全流程服務,宋志平對此總結,制造服務業讓外貿變得更加簡單。
不斷創新企業經營模式是實現建材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中國建材集團在向制造服務業轉型發展過程中,通過不斷創新商業模式。
當 一站式的購物中心早已遍布全國的大中小城市產品時,離消費終端較遠的傳統建材產品,因為其產品性質的獨特,似乎難以復制模式。而中國建材集團在經過了 20多年的摸索,逐漸探索出適合建材產品的“連鎖超市”模式,不斷延伸產品線,完善經營模式。如今,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美國、香港等國家和地 區,都能看到中國建材集團設立的“BNBMHOME”建材與家電連鎖超市及分撥中心,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億元,而這種“BNBMHOME”模式正在發 展中國家快速復制推廣中。
私人定制創造更大的服務價值
我國的產業發展從一開始的純手工業到后來大批量生產的工業,直到如今的制造服務業,以滿足顧客不斷變化的需求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個標桿和指引,服務個性化是制造服務業的另一個特點。
那么,未來的水泥廠長什么樣子?未來的房子是什么樣子?中國建材集團早已用智慧的畫筆,勾畫了一張美麗的藍圖。
在這張圖紙上,沒有千篇一律的房子,而是可以按照住戶各自的需求建成不同材質、不同顏色、不同外觀的綠色小鎮。“讓大家在回家的路上,一眼就可以認出哪個才是自己的家。”宋志平這樣形容新型房屋。
早在2009年,宋志平的身影總出現在縣鎮,推廣“房屋下鄉”百村計劃是他行程的重點。當時已是雙料央企董事長的他竟像個銷售員一樣召集一些縣長們親自講課,推廣他的新型房屋。
目前,中國建材集團的“綠色小鎮”已在北京、四川、江蘇、海南等多個省市成功落地。同時,中國建材集團還將產品和服務出口到亞、歐、非、拉美、大洋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2013年新型房屋業務出口規模超過7.97萬平方米,出口額約1.04億美元。
如 今新型房屋生產商已向綜合服務商轉變。宋志平將制造服務業進行到底,“如果你蓋不起這個房子,沒關系,我找人來給你融資,把房子蓋起來,你住進去以后,每 年交給我一點錢,我還可以做很多增值服務。”并計劃到2015年建成10個新型房屋研發制造基地、建設100個“綠色小鎮”,產能達到2000萬平方米。
而未來的水泥廠,則可能就在你的手機上。正在建設中的“水泥廠仿真App”為用戶帶來從未有過的體驗。中建材國際裝備有限公司通過外形仿真、操作仿真、視覺感受仿真,使用真實的水泥廠模型,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通過實際操作,使參與者有身臨其境的切身體會。
它利用數據模型將特定于某一具體環節的不確定性轉化為對水泥廠的影響,該影響將在水泥廠仿真項目整體的層次上表現的。再利用計算機模型和某一具體環節的風險估計來預測未來產生的結果。
用戶可根據仿真結果來計算出水泥廠的建設方案,投入的成本、產生的能效,為用戶提供正確的理論數據。更好地增加客戶的信任感和忠誠度,從而為公司再創價值。
當然,滿足個性化需要有兩個前提:一是有足夠的技術實現能力,二是實現相當的信息化程度。如果可以迅速了解客戶的要求,并能在短時間內用智能化的方式做出產品,那么就可以在保證規模效益的同時,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中國建材集團在向制造服務化轉型的道路,先行一步,穩抓機遇,通過不斷的創新服務模式,為產業鏈提供專業化和個性化的服務。除此之外,行業中其他的大企業集團也在積極進行嘗試轉型,為正在向制造服務化轉型的建材企業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