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方GDP主義的驅動,中國不可避免地進入了產能過剩的經濟周期。有分析稱,產能過剩成中國經濟"核威脅"。而近期房地產投資減速更讓這個"核威脅"明顯可見。
無論是屬于高耗能的電解鋁、鋼鐵制造,還是新興產業的光伏太陽能和風電,以及造船和鋼鐵業中高端產品的硅鋼,均被業界公認為“產能過?!?。
下面來看,中國9大產能過剩行業之水泥行業究竟有多"過剩"?
我國水泥行業早在2003年就出現產能過剩的苗頭,當時立窯等落后產能的產量占總產量的78%,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占22%,主要任務是淘汰落后的立窯產能過剩。到2012年,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占水泥總產量已達到90%,在房地產業和重化工業快速發展的需求推動下,眾多行業紛紛涌入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風險不斷積聚。
從2013年年初開始,中國在建和擬建的生產線還有220條,熟料產能是2.8億噸,折合水泥產能是4.5億噸。如果這些生產線全部建成,水泥產能大概要達到35億噸,而"十二五"規劃中確定的水泥需求量大約是22億噸。如果在建、擬建線項目全部建成,按照需求和產量比例測算,水泥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將進一步降低為62.9%。
而現在,房地產市場低迷不振,水泥市場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