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以來,紫陽縣大批安居工程、棚戶區改造工程以及城區‘華國金水灣惠民工程’等高層建筑相繼開工,使用的混凝土卻都是來自兩處無證照無資質的‘黑’商混攪拌站,生產設備簡單,都沒有相應的配套設施、機構(試驗室)及技術人員,與以前那種人工攪拌毫無區別,無法按照設計要求生產出所需強度、等級的混凝土,主管部門也抱著僥幸的心理,沒有起到規范管理和監督作用,建筑質量埋下了極大的安全隱患!”紫陽縣建筑行業人士近日向本報書面反映這一問題。
紫陽有資質的企業僅有一家
在紫陽縣政務大廳,記者從工商和地稅辦理窗口查詢得知,目前紫陽縣登記辦證和完稅的商品混凝土企業只有“紫陽縣陽光混凝土有限公司”一家。
在紫陽縣城關鎮新桃村紫陽縣陽光混凝土有限公司辦公室里,懸掛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資質認定計量認證證書和建筑業企業資質證書。其負責人告訴記者,紫陽縣以前沒有高層建筑,只要承建單位有資質,都會自拌料。2012年下半年出現高層建筑后,就需要有正規資質的商品混凝土企業按照國家規定科學配料,以保證高層建筑的質量。
該負責人介紹說:“按照國家規定,商品混凝土企業必須取得相應資質,必須配備專業的技術人員,通過實驗室科學的電子化配料。目前紫陽縣城區高層建筑的商品混凝土主要供應商就三家,我們陽光公司只占到市場份額的30%,其余70%都是另外兩家無證照無資質的‘黑’攪拌站供應的。”記者詢問其原因,該負責人說:“有資質的企業必須通過實驗室檢測、通過電腦配料,如果想偷工減料,電腦程序就會自動停止生產,實驗室主任也是高薪聘請的專業技術職稱人員,生產的商品混凝土質量嚴格執行國家標準,成本及價格較高;而無證照無資質的‘黑’攪拌站是人工配料,成本較低價錢便宜,但它的商品混凝土質量無法保障。”
該負責人向記者坦言:“每逢省、市相關部門來進行質量監督檢查,縣上的主管部門都是讓我們公司應付檢查,替無證照無資質的‘黑’攪拌站背黑鍋,實際上縣城的高層建筑商品混凝土大部分都用的不是我們陽光的,假如出現建筑質量問題我們如何擔當得起?
“黑”攪拌站設備簡陋無證照
在紫陽縣城紫燎路邊的桑樹溝,記者找到了一處名為“陜西十建商混站”的簡陋混凝土攪拌站,當天處于停工狀態,看場的工人告訴記者,這里生產的混凝土只是老板自己建房用的。知情人告訴記者,該混凝土攪拌站的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遇到檢查就停工,隨時一召喚就能恢復生產,給城區的建筑工地供應商品混凝土。
記者駕車在縣城河堤路的一處高層建筑工地跟隨一輛運送商品混凝土的罐車,沿著狹窄、破損嚴重的水泥村道來到紫陽縣城關鎮楠木村長灘溝,又找到一家簡陋的混凝土攪拌站,由人工配料正在忙碌生產,混凝土罐車也在進出運輸。附近村民告訴記者,這里的混凝土攪拌站是修高速路遺留下來的報廢設備,紫陽的一個姓陳的老板花了幾萬元買來,繼續生產商品混凝土供應給城區的建筑工地。
記者前往紫陽縣住建局,局行政辦公室主任儲民學在詢問來意后告訴記者,局長、分管建筑質量的副局長和質檢站站長都不在,讓記者留下電話等領導回來后再聯系。截至發稿,記者始終未接到紫陽縣住建局的來電和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