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年時間,山東通過政策引導、科學規劃、加大扶持、強化服務、加強監管等手段,使預拌砂漿產業從無到有,實現快速健康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全省建材工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并走到了全國前列。
截止2013年年底,山東省預拌砂漿生產企業達到94家,年設計產能3676萬噸,擁有干混砂漿運輸車179輛,干混砂漿背罐車29輛,干混砂漿移動筒倉1058個;2013年全省全年預拌砂漿使用量達436萬余噸。除國家規定的7個“禁現”市,預拌砂漿產業實現全省17個地市全覆蓋。
2007年,商務部等六部委聯合頒布《關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工作的通知》,要求濟南、青島、煙臺、威海四市從2008年7月起,淄博、泰安、濰坊三市從2009年7月起,禁止在施工現場使用水泥攪拌砂漿。山東預拌砂漿產業發展正式走向前臺。
很快濟南、青島、煙臺等市陸續出臺了禁止現場攪拌砂漿的文件,部分砂漿企業的生產線陸續投產。2009年3月27日,山東省經貿委在濟南組織召開了“山東省散裝水泥工作暨城市禁止現場攪拌砂漿現場會”,會議要求全省各地要從使用環節入手,加強監督檢查和協調服務,積極推進和擴大砂漿“禁現”工作范圍。會議特別組織代表們參觀了濟南魯冠混凝土公司的新建預拌砂漿生產線,和淄博“凝易固”干混砂漿在建筑工地的現場施工場景。
2010年年初山東省以政府令形式發布《山東省促進散裝水泥發展規定》,將預拌砂漿列入加快發展對象,緊接著又連續出臺多個省級發展預拌砂漿的政策性文件,很快帶動了濟南等七個“禁現”市和非“禁現”的聊城市,以及東阿、臨清、臨朐、昌樂等縣級城市配套出臺城市“禁現”規定,并提出一系列鼓勵發展預拌砂漿的具體措施。全面打開了全省發展預拌砂漿和城市“禁現”的工作局面。
2010年10月,山東省散裝水泥辦公室下發了《山東省預拌砂漿企業建廠預審管理辦法》,提出“實施總量控制,合理布局,保持預拌砂漿協調健康發展”要求,確保預拌砂漿產業在起步階段的規范有序、高起點發展。《山東省散裝水泥“十二五”規劃》對預拌砂漿行業做出了具體規劃,并帶動青島、泰安、德州、威海、煙臺和聊城等市以及部分縣制定預拌砂漿的區域發展規劃。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投資,市場運作”的發展模式,近年來,山東省發展預拌砂漿共投入散裝水泥專項資金2000多萬元,撬動約20多億元社會資金投資建設預拌砂漿企業。同時主動組織有投資意向的單位市場調研和考察學習,鼓勵水泥和預拌混凝土企業延伸產業鏈,發展預拌砂漿。并協助淘汰的立窯水泥企業利用原有設施設備轉產預拌砂漿,4家有條件的立窯水泥企業成功轉產。青島、聊城、煙臺、淄博、濰坊、濟寧和威海等市先后召開了由建筑施工企業和房地產開發企業參加的預拌砂漿應用推廣現場會議。截至到2013年年底,山東省散裝水泥辦公室已經完成83家預拌砂漿生產企業的備案管理工作。
山東省預拌砂漿產業自主創新碩果累累:青島市聯合青島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建立了2個預拌砂漿研發中心,1個校企產學研聯合體,為砂漿行業發展提供科研支持;濟南魯冠商品混凝土公司是全國第一家使用機制砂生產干混砂漿的企業;山東丞華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與山東大學研發的“利用電廠脫硫石膏采用免煅燒技術生產干混砂漿”榮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山東華森混凝土有限公司與同濟大學研發的“人工砂在普通干混砂漿中的關鍵應用技術”榮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濟南涌泉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與濟南大學成立了“濟大涌泉建材研究所”,研發利用鋼渣生產干混砂漿;2014年4月,由濟南大學和山東省散裝水泥辦公室承擔的“山東省預拌砂漿生產及工程應用現狀與發展對策”軟課題通過項目驗收,為促進全省預拌砂漿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