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聯重科2013年6月的股東大會上,董事長詹純新表示,“公司將從重點發展工程機械板塊,轉型為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環境產業、重型卡車和金融服務五大板塊齊頭并進,盡量避免工程機械行業波動所帶來的風險。”由此,環境產業已成為中聯重科未來著力打造的與工程機械比肩的重點板塊之一。近期,為環境產業公司全新打造的中聯重科麓谷第二工業園已全面投入使用,一艘環境產業航母已經啟航。
環境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調整結構的戰略意圖。同時各項環境標準不斷提高,環境產業傳統市場催生出升級改造的強烈需求。2013年7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將污水和垃圾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列為“重點任務”,為環境服務采購體系的建設和完善釋放了非常正面的信號。
中聯重科有著近40年科研技術的沉淀和積累,在環境產業領域也一直有著驕人成績。中聯重科清掃車、洗掃車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超過60%,被譽為“環衛機械制造專家”。中聯重科環衛機械公司不僅規模大,盈利能力很強。年報數據顯示,中聯重科環衛機械公司2012年的營業收入為33.03億元,實現凈利潤4.82億元。而以固廢處理處置為主營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德桑環境資源有限公司,其2012 年的總營業收入僅為21.12億元,實現凈利潤僅為4.36億元。
在科技創新方面,中聯重科一直是行業的引領者,公司秉承高效、實用、可靠地設計理念,自主研發系列新產品,致力于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以及降低生活垃圾收運過程中的二次污染等環境問題的解決。面對垃圾收集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滴漏等世界性難題,環境產業公司攻克多項關鍵技術難關,自主研發出國內首創的系列無泄漏壓縮式垃圾車。根據對行業發展的預測,公司于2013年相繼推出中大型的垃圾分選壓縮站及垃圾轉運車等系列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
中聯重科副總裁、環境產業公司總經理陳培亮表示:“中聯重科把環境產業的發展提升至和傳統的工程機械板塊并列的高度,正是公司管理層基于國家發展戰略和政策導向做出的決定。同時環境產業公司進駐中聯麓谷第二工業園,不僅解決之前環衛機械交付能力不足的問題,而且將環境產業的研發和生產集中到一起,便于產能和質量保證及成本控制。工業園還設環境產業實驗產品車間,以利于把技術盡快轉化成實際產品,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對于環境產業公司的未來發展戰略,陳培亮表示:“中聯重科環境產業公司厘出了兩大發展主線,一是城市生活垃圾(固廢垃圾)收集、分選壓縮、轉運及最終處理設備的研發和制造,二是餐廚垃圾回收和資源再利用的設備研發和完善,并圍繞這兩大主線制定三年發展規劃和中長期布局。中聯重科環境產業公司不排除實行自主研發和并購擁有國際先進技術的公司兩條腿走路,以迅速獲取環境產業的相關核心技術。”
麓谷第二工業園的投入使用已經使得中聯重科環境產業公司擁有了中國乃至全球最大型、最先進的環境裝備研發和制造基地,在這里可以進行包括環衛機械、餐廚垃圾處理、高濃度污水處理等九大類近100個品種的環境產業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麓谷第二工業園2014年將形成生產各類型環衛機械裝備逾1萬臺(套)的產能,未來工業園產值或可過百億元。與此同時,在進一步壯大環境裝備(產品)制造的基礎上,公司還將涉足環境服務、資源綜合利用等多個環境產業領域。我們有理由相信,中聯重科著力打造的環境產業這艘航母必將成為支撐中聯重科轉型升級的大任中的重要一極。
環境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調整結構的戰略意圖。同時各項環境標準不斷提高,環境產業傳統市場催生出升級改造的強烈需求。2013年7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將污水和垃圾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列為“重點任務”,為環境服務采購體系的建設和完善釋放了非常正面的信號。
中聯重科有著近40年科研技術的沉淀和積累,在環境產業領域也一直有著驕人成績。中聯重科清掃車、洗掃車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超過60%,被譽為“環衛機械制造專家”。中聯重科環衛機械公司不僅規模大,盈利能力很強。年報數據顯示,中聯重科環衛機械公司2012年的營業收入為33.03億元,實現凈利潤4.82億元。而以固廢處理處置為主營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德桑環境資源有限公司,其2012 年的總營業收入僅為21.12億元,實現凈利潤僅為4.36億元。
在科技創新方面,中聯重科一直是行業的引領者,公司秉承高效、實用、可靠地設計理念,自主研發系列新產品,致力于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以及降低生活垃圾收運過程中的二次污染等環境問題的解決。面對垃圾收集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污水滴漏等世界性難題,環境產業公司攻克多項關鍵技術難關,自主研發出國內首創的系列無泄漏壓縮式垃圾車。根據對行業發展的預測,公司于2013年相繼推出中大型的垃圾分選壓縮站及垃圾轉運車等系列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
中聯重科副總裁、環境產業公司總經理陳培亮表示:“中聯重科把環境產業的發展提升至和傳統的工程機械板塊并列的高度,正是公司管理層基于國家發展戰略和政策導向做出的決定。同時環境產業公司進駐中聯麓谷第二工業園,不僅解決之前環衛機械交付能力不足的問題,而且將環境產業的研發和生產集中到一起,便于產能和質量保證及成本控制。工業園還設環境產業實驗產品車間,以利于把技術盡快轉化成實際產品,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對于環境產業公司的未來發展戰略,陳培亮表示:“中聯重科環境產業公司厘出了兩大發展主線,一是城市生活垃圾(固廢垃圾)收集、分選壓縮、轉運及最終處理設備的研發和制造,二是餐廚垃圾回收和資源再利用的設備研發和完善,并圍繞這兩大主線制定三年發展規劃和中長期布局。中聯重科環境產業公司不排除實行自主研發和并購擁有國際先進技術的公司兩條腿走路,以迅速獲取環境產業的相關核心技術。”
麓谷第二工業園的投入使用已經使得中聯重科環境產業公司擁有了中國乃至全球最大型、最先進的環境裝備研發和制造基地,在這里可以進行包括環衛機械、餐廚垃圾處理、高濃度污水處理等九大類近100個品種的環境產業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麓谷第二工業園2014年將形成生產各類型環衛機械裝備逾1萬臺(套)的產能,未來工業園產值或可過百億元。與此同時,在進一步壯大環境裝備(產品)制造的基礎上,公司還將涉足環境服務、資源綜合利用等多個環境產業領域。我們有理由相信,中聯重科著力打造的環境產業這艘航母必將成為支撐中聯重科轉型升級的大任中的重要一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