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認識產能是怎么形成的,離不開國際大背景。實際上中國很大一部分產能是在世界第四輪產業轉移過程中形成的。也就是說中國產能的形成、產業的形成、產業體系的形成,是世界制造業產業轉移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巨大的產能。
在市場調節下,適度產能過剩是有利的,可以促進行業技術進步,提升管理水平。然而嚴重產能過剩,特別是水泥這種資源能源依賴性行業的嚴重產能過剩,會對社會資源造成巨大的浪費。主要危害有四點:一是加劇了市場的惡性競爭;二是給環保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三是對資源造成了比較大的浪費;四是產品質量難以得到控制和保證。
近年來,國家對水泥行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導向出現了措辭的變化:一開始為“控制總量”,后來為“抑制總量”,再后來為“遏制總量”,最近這次為“化解產能嚴重過剩”。這些措辭的變化從側面反映了水泥行業發展的變化。從過去的要求控制,演變到了非控制不可的程度。目前,我國水泥行業總產能是30.7億噸,人均水泥產能高達2噸,從發達國家發展歷程來看,從來沒有經歷過這么高的產能過剩。而水泥行業的盈利能力,自2011年達到歷史頂峰后便開始下降。2011年1噸水泥可以賺50多元,目前在20元左右。總體來看,水泥的總產量是在增長的,而盈利能力是在下降的,這就是一個行業產能過剩的具體表現。
造成產能過剩的根源
適度的過剩是市場經濟規律決定的,可以優勝劣汰,可以使社會平均利用率發揮作用,從而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所以,適度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常態。但是,過度過剩、絕對過剩、行政性過剩,就不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了,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行政過度干預的產物。
造成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原因很多,具體來看有三大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地方政府對水泥行業進行無原則的發展和缺乏管控。2009年之前,國家對水泥行業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宏觀調控層面,水泥生產項目建設的審批權、核準權均由地方政府管控。由于水泥生產投資少、盈利快,所以許多地方政府將水泥生產線建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這使得水泥產能增長得特別快。
第二,水泥行業短期盈利快,吸引了大量不了解行業現狀的民間資本投資。受短期利益驅使,加上水泥生產技術門檻下降,這幾年有大量民間資本進入,出現集中投資的現象。水泥行業變成一個投資周期短、見效快的行業,甚至有些人把它當成一種投資品看待。
第三,許多大型企業對水泥項目的投資是非理性投資。部分企業為擴張市場、搶占資源建設生產線,造成了局部地區嚴重的過剩,整個行業獲利空間被大大壓縮。
化解過剩產能的途徑
化解過剩產能要采用智慧的辦法,既保持我們制造業的競爭力,又把弊端和長期積累的問題,特別是嚴重的過剩產能化解掉,這樣中國才能更強,中國才能真正從一個經濟大國邁向一個經濟強國。
此次國家提出化解產能過剩,要實現三大目標:一是產能規模基本合理;二是發展質量明顯改善;三是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具體到水泥行業應著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強宏觀調控,遏制產能擴張。對所有項目進行清理,停止一切形式的產能擴張行為。遏制行業內存在的多頭審批現象。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長效機制,尤其是部門之間的聯動機制。投資、工業主管部門,國土、環保、質監、安監等部門要嚴格監督、檢查和管理。
三是加大淘汰力度,降低水泥總產能。推行生產準入復核制度,未通過復核的生產線應限期淘汰。
四是推進產業升級,引導消費升級。在未來水泥產業升級中,節能降耗技術將成為行業技術升級的重點。在水泥生產過程消納生活垃圾方面,行業做了很多努力,目前水泥工業對生活垃圾的協同處置在技術層面已經趨于成熟。用水泥窯消納生活垃圾比用其他處置方式更環保,因為水泥窯的溫度比較高,有1400多度,一些重金屬在水泥的熟料里被稀釋掉,幾乎不產生二惡英。現在很多企業生產線建立了垃圾處置的工藝,但是苦于拿不到垃圾。而國外在這方面非常成熟,發達國家水泥生產線基本上都采用協同焚燒垃圾處置的工藝。
五是引導消費。推廣高標號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改善當前大量使用低端水泥產品現狀。據測算,如果推廣高標號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可以使水泥總量有一個比較大的下降幅度,這都是節能減排非常好的途徑。
在市場調節下,適度產能過剩是有利的,可以促進行業技術進步,提升管理水平。然而嚴重產能過剩,特別是水泥這種資源能源依賴性行業的嚴重產能過剩,會對社會資源造成巨大的浪費。主要危害有四點:一是加劇了市場的惡性競爭;二是給環保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三是對資源造成了比較大的浪費;四是產品質量難以得到控制和保證。
近年來,國家對水泥行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導向出現了措辭的變化:一開始為“控制總量”,后來為“抑制總量”,再后來為“遏制總量”,最近這次為“化解產能嚴重過剩”。這些措辭的變化從側面反映了水泥行業發展的變化。從過去的要求控制,演變到了非控制不可的程度。目前,我國水泥行業總產能是30.7億噸,人均水泥產能高達2噸,從發達國家發展歷程來看,從來沒有經歷過這么高的產能過剩。而水泥行業的盈利能力,自2011年達到歷史頂峰后便開始下降。2011年1噸水泥可以賺50多元,目前在20元左右。總體來看,水泥的總產量是在增長的,而盈利能力是在下降的,這就是一個行業產能過剩的具體表現。
造成產能過剩的根源
適度的過剩是市場經濟規律決定的,可以優勝劣汰,可以使社會平均利用率發揮作用,從而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所以,適度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常態。但是,過度過剩、絕對過剩、行政性過剩,就不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了,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行政過度干預的產物。
造成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原因很多,具體來看有三大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地方政府對水泥行業進行無原則的發展和缺乏管控。2009年之前,國家對水泥行業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宏觀調控層面,水泥生產項目建設的審批權、核準權均由地方政府管控。由于水泥生產投資少、盈利快,所以許多地方政府將水泥生產線建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這使得水泥產能增長得特別快。
第二,水泥行業短期盈利快,吸引了大量不了解行業現狀的民間資本投資。受短期利益驅使,加上水泥生產技術門檻下降,這幾年有大量民間資本進入,出現集中投資的現象。水泥行業變成一個投資周期短、見效快的行業,甚至有些人把它當成一種投資品看待。
第三,許多大型企業對水泥項目的投資是非理性投資。部分企業為擴張市場、搶占資源建設生產線,造成了局部地區嚴重的過剩,整個行業獲利空間被大大壓縮。
化解過剩產能的途徑
化解過剩產能要采用智慧的辦法,既保持我們制造業的競爭力,又把弊端和長期積累的問題,特別是嚴重的過剩產能化解掉,這樣中國才能更強,中國才能真正從一個經濟大國邁向一個經濟強國。
此次國家提出化解產能過剩,要實現三大目標:一是產能規模基本合理;二是發展質量明顯改善;三是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具體到水泥行業應著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強宏觀調控,遏制產能擴張。對所有項目進行清理,停止一切形式的產能擴張行為。遏制行業內存在的多頭審批現象。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長效機制,尤其是部門之間的聯動機制。投資、工業主管部門,國土、環保、質監、安監等部門要嚴格監督、檢查和管理。
三是加大淘汰力度,降低水泥總產能。推行生產準入復核制度,未通過復核的生產線應限期淘汰。
四是推進產業升級,引導消費升級。在未來水泥產業升級中,節能降耗技術將成為行業技術升級的重點。在水泥生產過程消納生活垃圾方面,行業做了很多努力,目前水泥工業對生活垃圾的協同處置在技術層面已經趨于成熟。用水泥窯消納生活垃圾比用其他處置方式更環保,因為水泥窯的溫度比較高,有1400多度,一些重金屬在水泥的熟料里被稀釋掉,幾乎不產生二惡英。現在很多企業生產線建立了垃圾處置的工藝,但是苦于拿不到垃圾。而國外在這方面非常成熟,發達國家水泥生產線基本上都采用協同焚燒垃圾處置的工藝。
五是引導消費。推廣高標號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改善當前大量使用低端水泥產品現狀。據測算,如果推廣高標號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可以使水泥總量有一個比較大的下降幅度,這都是節能減排非常好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