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云南水泥產業以“調整優化發展、保障區域需求”為重點,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當前,云南經濟社會發展承載著對水泥的需求增長和水泥行業亟待調整優化升級的‘雙重剛性任務’,迫切要求水泥行業必須在‘調整中發展、發展中調整’,實現水泥產業可持續發展。”云南省工信委原材料工業處處長王宜國說道。
產量增長快速 技術水平提升
從水泥產量增長看, 2012年,云南生產水泥熟料5409萬噸,同比增長16.9%。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4362萬噸,同比增長24%,占全省水泥熟料產量的80.6%,較2011年提高4.6個百分點。水泥產量達到8014萬噸,較2011年凈增1225萬噸,增長18%。
從水泥結構調整看,2012年底,全省水泥熟料產能調整發展到7783萬噸。建成投產的日產2000噸及以上生產線由2010年底的41條提高到74條,水泥熟料產能由3015萬噸提高到5269萬噸。全省水泥產能發揮率達到82.6%,比全國平均水平(73.7%)高出近9個百分點,品種質量和裝備水平明顯提升。
從淘汰落后產能看,2000年以來,水泥行業已完成4224萬噸落后水泥裝備產能的淘汰任務。同時,全省日產2000噸及以上水泥熟料生產線的低溫余熱利用和日產4000噸及以上水泥熟料生產線的脫硝及低氮燃燒技術應用已全面啟動。
從水泥行業兼并重組來看,在“央企入滇”和鼓勵國內前10家及省內具有200萬噸水泥熟料產能企業參與全省水泥行業兼并聯合重組的政策引導下,中建材、華潤、海螺、紅獅、華新、昆鋼建材、拉法基瑞安等企業集團已成為整合主體。
強化科技支撐 促進產業升級
有關專家指出, 盡管到2012年底全省水泥熟料生產企業由2010年的153家減少到138家,減少9.8%,但“小散亂”局面仍未徹底改善。雖然全省水泥熟料產能達到7783萬噸,但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日產2000噸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為5269萬噸,僅占全部產能的67.7%,尚有32.3%的落后及相對落后裝置產能需要進一步倒閉退出市場。在不考慮省域周邊市場需求的情況下,按照水泥市場需求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關系變動預測,2017年云南水泥產量將要達到1.5億噸(折熟料1.1億噸)、2020年將要達到1.7億噸(折熟料1.26億噸),才能基本滿足供需平衡。
為使水泥產業可持續發展,云南迫切需要水泥行業在“調整中發展、發展中調整”。云南省工信委相關人士提出,要以保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嚴格控制總量,使區域發展需求、水泥產能和市場價格科學合理匹配。
與此同時,充分發揮科技對產業升級的支撐作用,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規劃布局的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以品種質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改善裝備、安全生產等為重點進行技術改造。凡符合產業政策和規劃布局的已建生產線,要限期實施低氮燃燒、脫硝、收塵、中低溫余熱發電及碳捕獲等技術改造。新建項目必須“三同時”落實低氮燃燒、脫硝、收塵、中低溫余熱發電等配套工程建設。
實施差異化政策,優化規劃布局。所有新增產能項目必須以“淘汰”或“關小”為前提,推進裝備水平升級。有機立窯、2000噸以下新型干法窯、濕法窯都是“淘汰”或“關小”的對象。允許投資業主在全省范圍內收購“淘汰”或“關小”生產線并拆除后,在符合規劃布局的適宜區域集中建設大型新型干法窯。鼓勵水泥熟料生產企業收購兼并原有的獨立水泥粉磨站。原獨立的水泥粉磨站應同符合產業政策要求的水泥熟料企業建立穩定的供求關系。
產量增長快速 技術水平提升
從水泥產量增長看, 2012年,云南生產水泥熟料5409萬噸,同比增長16.9%。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4362萬噸,同比增長24%,占全省水泥熟料產量的80.6%,較2011年提高4.6個百分點。水泥產量達到8014萬噸,較2011年凈增1225萬噸,增長18%。
從水泥結構調整看,2012年底,全省水泥熟料產能調整發展到7783萬噸。建成投產的日產2000噸及以上生產線由2010年底的41條提高到74條,水泥熟料產能由3015萬噸提高到5269萬噸。全省水泥產能發揮率達到82.6%,比全國平均水平(73.7%)高出近9個百分點,品種質量和裝備水平明顯提升。
從淘汰落后產能看,2000年以來,水泥行業已完成4224萬噸落后水泥裝備產能的淘汰任務。同時,全省日產2000噸及以上水泥熟料生產線的低溫余熱利用和日產4000噸及以上水泥熟料生產線的脫硝及低氮燃燒技術應用已全面啟動。
從水泥行業兼并重組來看,在“央企入滇”和鼓勵國內前10家及省內具有200萬噸水泥熟料產能企業參與全省水泥行業兼并聯合重組的政策引導下,中建材、華潤、海螺、紅獅、華新、昆鋼建材、拉法基瑞安等企業集團已成為整合主體。
強化科技支撐 促進產業升級
有關專家指出, 盡管到2012年底全省水泥熟料生產企業由2010年的153家減少到138家,減少9.8%,但“小散亂”局面仍未徹底改善。雖然全省水泥熟料產能達到7783萬噸,但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日產2000噸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為5269萬噸,僅占全部產能的67.7%,尚有32.3%的落后及相對落后裝置產能需要進一步倒閉退出市場。在不考慮省域周邊市場需求的情況下,按照水泥市場需求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關系變動預測,2017年云南水泥產量將要達到1.5億噸(折熟料1.1億噸)、2020年將要達到1.7億噸(折熟料1.26億噸),才能基本滿足供需平衡。
為使水泥產業可持續發展,云南迫切需要水泥行業在“調整中發展、發展中調整”。云南省工信委相關人士提出,要以保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嚴格控制總量,使區域發展需求、水泥產能和市場價格科學合理匹配。
與此同時,充分發揮科技對產業升級的支撐作用,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規劃布局的企業,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以品種質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改善裝備、安全生產等為重點進行技術改造。凡符合產業政策和規劃布局的已建生產線,要限期實施低氮燃燒、脫硝、收塵、中低溫余熱發電及碳捕獲等技術改造。新建項目必須“三同時”落實低氮燃燒、脫硝、收塵、中低溫余熱發電等配套工程建設。
實施差異化政策,優化規劃布局。所有新增產能項目必須以“淘汰”或“關小”為前提,推進裝備水平升級。有機立窯、2000噸以下新型干法窯、濕法窯都是“淘汰”或“關小”的對象。允許投資業主在全省范圍內收購“淘汰”或“關小”生產線并拆除后,在符合規劃布局的適宜區域集中建設大型新型干法窯。鼓勵水泥熟料生產企業收購兼并原有的獨立水泥粉磨站。原獨立的水泥粉磨站應同符合產業政策要求的水泥熟料企業建立穩定的供求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