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研討《云南省建材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為《方案》),日前,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云南省水泥協會組織省內部分水泥企業召開座談會,圍繞云南省建材工業目前面臨的產能全面過剩形勢進行專題研討,對全省水泥行業的過剩產能如何“去產能”制定“時間表”:到2020年,云南水泥行業總產能將保持在8600萬噸左右。目前,《方案》已在網上公示,收集行業和社會的各種意見。
目前,云南水泥行業產能全面過剩,產能發揮率不足70%,同質化競爭嚴重,行業增速放緩,效益大幅下滑。去年,云南省建材工業全行業工業增加值下降3.9%,稅金下降26.5%,利潤下降73.2%,尤其水泥行業單位產品平均獲利水平由2013年的12.5元/噸下降到1.8元/噸,下降幅度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
按照《方案》,到2020年,水泥工業力爭實現以下目標:
全行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到80萬元/人,水泥企業人均水泥產能達到6000噸以上;
水泥熟料總產能控制在9000萬噸以內,其中前5戶企業產能占全省總量70%以上;
建材產品深加工水平和綠色建材產品比重穩步提高,水泥基材料及制品主營業務收入在水泥全行業中占比28%;
全行業經濟運行平穩,增加值穩定增長,效益企穩向好。全省單位水泥平均獲利提高到2013年水平,企業利潤保持在合理區間。
工信委原材料處介紹,在這輪“去產能”過程中,將通過化解過剩產能、優化結構、創新驅動、綠色生態四大手段配合進行。
化解過剩產能促轉型,嚴禁新增產能,多措并舉去產能,采取淘汰落后、依法依規、自主整改和激勵引導等綜合政策措施,加快去產能步伐。
值得關注的是,淘汰落后和退出的產能,全部納入省級產能置換儲備流轉中心。以每噸水泥熟料不高于20元的標準,優先逐步解決在建項目中已建成或確有必要續建項目的產能指標需求。2018年底前,原則上不再向新建項目流轉產能指標,但支持項目主體在全省范圍內通過兼并重組、市場化收購等方式,淘汰或退出產能用于支撐項目等量置換建設。
此外,省工信委還將綜合利用聯合重組,通過優化組織結構、推廣先進適用節能減排技術、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等方式來推動去產能、提質量、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