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中聯重科:融合淬煉 重拳出擊 邁向國際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12-0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聯重科
核心提示:中聯重科:融合淬煉 重拳出擊 邁向國際
融合淬煉 重拳出擊 邁向國際

——中聯重科品牌的歷史、發展與規劃

中聯旗幟飄揚在亞洲工程機械展覽會的天空上
  2007年12月3日,這是一個要載入中國工程機械發展史冊的日子。這一天,品牌價值超33億、世界工程機械行業排名24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排名第2位的中聯重科,正式宣布將旗下的“中聯”、“浦沅”、“中標”這些國內外同享盛譽的品牌進行整合,統一為“中聯”。
 
  “中聯”是在中國唯一的建設機械研究院體制改革過程中孵化發展而來的工程機械高科技品牌,“浦沅”被認為是中國工程起重機品質最好的品牌,而“中標”則被譽為中國環衛機械的“龍頭老大”。從創立與聚能階段的單一品牌,到企業飛速發展時期資源整合的多品牌融合,再到如今邁向國際化時期的品牌統一體系建立,中聯重科完成了一個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國際化品牌的內核塑造,而這一過程始終與企業價值與戰略定位、技術進步與市場開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系出名門品自高
 
  要理解“中聯”品牌所蘊含的品質、力量和價值,不妨穿越時空,探尋其成長軌跡。中聯重科母體——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這是工程機械行業不會陌生的名字。1956年5月創建于北京,1969年底搬遷到湖南常德,1978年底搬遷到長沙,曾是國內唯一集建設機械科研開發和行業技術歸口于一體的應用型研究院,主要從事建筑、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行業重大裝備及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的科研開發工作。

  1992年,時任建機院副院長的詹純新帶領7名科技人員,靠借款50萬元起步,成立了院屬產業實體——中聯建設機械產業公司。推出的混凝土輸送設備讓混凝土嘩嘩地就象抽水一樣被送上作業面,讓更多的工程建筑企業感受了高科技的高效率。“中聯”便開始以一個高科技、高成長性、高利潤率、誠實信用的形象出現在當時的建設機械行業。初嘗市場轉化成果的中聯,更是意氣風發,老產品不斷更新換代,新產品源源推出,車載泵、泵車不斷創造新紀錄,建筑起重機械、路面機械都不斷地由圖紙轉化為產品,又由產品轉化為利潤。中聯的銷售收入、利潤年平60%的增長。引來了更多的效仿者和跟隨者。這卻恰好成就了一個高成長性的行業。當時在中國市場耀武揚威、霸氣十足的混凝土機械的外國品牌,漸漸被擠出,95%的市場占有率逐漸縮小為5%。這在中國諸多行業受到國外品牌的圍追堵截的時代,這無疑是一片難得的蔚藍晴空。甚至于在德國一次寶馬展上,一位法國參觀者在仔細審視了中聯的產品之后,將一句拿破侖的名言寫在了留言本上——睡獅已醒。

  2000年,中聯重科成功上市,漂亮地完成了從一個院辦產業向現代化管理企業的過渡。同年,象征著大海的胸懷與藍天的遼闊的藍色,被融入品牌視覺形象。在中聯品牌發展史上同樣具有里程碑意義。“科工貿一體化”以及“科技產業化”的追求由此開始向更高層次跨越,中聯的符號也由僅僅代表科工貿一體化的三個相切的圓,改變為象征科技與力量的Z字形標志,這種科技感很強的色彩符號,與中聯重科的企業文化和品牌核心不謀而合。這一年,英文標志“ZOOMLION”也正式啟用,該英文標志一方面與“中聯”的中文漢語拼音有著相似的讀音,同時這個英語單詞中也恰好蘊藏了“Z、L”這兩個“中聯”中文漢語拼音的首字字母;另一方面,該英語單詞有“呼嘯的獅子”之義,體現了中聯重科作為中國這一“東方雄獅”的企業代表邁向世界的實力和雄心。

  2001年11月,中聯重科整體收購了英國保路捷公司。第一次將“中聯”藍色的旗幟扎在工業文明發源的土地上。

  2002年12月,中聯重科以承債式兼并湖南機床廠。第一次向傳統國企業輸入了中聯的觀念、機制、管理模式,2003年,湖機即實現銷售收入、產值同比增長均超過200%,扭虧為盈,下了歷史最高水平的成績檢驗了“中聯”品牌的內在力量。

  “浦沅”是一個從上海內遷的“三線企業”,長期專注于工程起重機產業發展,其內在的品格與“中聯”有著很多相同之處,同沐“敢為人先”的湖湘文化,同樣有著執著的報國理想,同樣具有創新的精神,同樣具有艱苦創業的品質,從最初的“黃河”牌,到“武陵”進而更名為“浦沅”,歷經四十年傳承發展,能夠歷久彌新、日漸強壯。從成功試制出行業內第一臺專用底盤汽車起重機,到神州第一吊、中國最大噸位自主知識產權履帶吊的競相推出;從連續三年榮獲國家最高級別的銀質獎章,到遠赴南極施工彰顯中國工程機械的水平與實力;從單一的小噸位汽車起重機到汽車起重機、全路面起重機、履帶式起重機三大系列40多個型號……“浦沅”牌工程起重機以自己的堅強成長,見證并推動著中國工程起重機械的崛起。

  “中標”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2月的中聯建設機械產業公司專用車輛公司,擁有原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積累多年研究成果和技術人員,滲透和蘊蓄著中聯品質。從1987年自主設計研制SHZ20型掃路機開始,到2007年9月止先后開發研制了全液壓掃路機、濕式除塵吸掃式掃路車、干式除塵吸掃式掃路車、干式除塵純吸式掃路車、機場清掃車5大系列產品,成為我國清掃機械的標志性企業。

  50年歷史的積淀,15年品牌創樹,“中聯”品牌終臻佳境、邁向卓越。

  從人民大會堂的鋼結構設計,到為青藏鐵路、三峽工程提供全系列施工設備;從設計國內第一座電視塔,到為建世界最長的杭州灣跨海大橋立下汗馬功勞;從首臺小型平移式纜索起重機,到350噸·米級超大型平頭塔機;從開發出15噸履帶起重機,到設計制造國產最大噸位600噸履帶起重機;從開發小型移動式混凝土攪拌站,到全球銷售以泵車為代表的成套混凝土系列產品;從開發出首臺機場混凝土鋪路機,到我國第一臺專用于高速鐵路支承層施工的滑模攤鋪機,50年時間,建機院見證了祖國建設事業的發展,也見證和參與了中國建設機械技術的提升,時代在變,創新的追求始終沒有變,責任沒有變。

  中聯重科被評為 “2006世界市場中國(機械)十大年度品牌”。

  “中聯”被認定為“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際信用企業(5A-A級)品牌”、

  “十一五期間中國最具核競爭力企業”。

  “中聯”研發網絡已覆蓋德國、英國、美國、加拿大、意大利等發達國家。

  “中聯”生產基地將覆蓋NFTA(北美自由貿易區)、EU(歐盟)、ASEAN(東盟)、東南亞。

  “中聯”擁有全球銷售、代理銷售和售后服務網絡,其業務已經涉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出口到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在三峽大壩、北京國家奧運主體工程、南極科考基地、青藏鐵路、長江大橋、澳門觀光塔、西氣東輸、黃河小浪底、釣魚臺國賓館、杭州灣跨海大橋、京珠高速路、連霍高速路、成昆鐵路、株六鐵路等眾多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中就能體會到中聯的厚重。從擁有世界屋脊的亞洲,到工業文明發源地歐洲;從留下金字塔之謎的非洲,到迢迢南極的科考基地,無論站在世界的哪個角度,都能看到“中聯”(ZOOMLION)的標志熠熠生輝。

  2006年3月,中聯重科79臺塔式起重機出口非洲安哥拉,創國內塔機單項產品出口最大單。
2006年12月,總價值超過1億的66臺中聯汽車起重機出口印度,創我國汽車起重機單一品種、單一機型出口的新記錄。

  2007年5月,117臺環衛車輛出口加納,創中國環衛車輛單筆出口金額新記錄。
  2007年4月26日,中聯汽車起重機產品代理銷售權首次落戶印度
  2007年4月26日,俄羅斯ARM公司簽約中聯產品
  2007年10月下旬,出口美國的首臺履帶吊安全抵達休斯敦港
  2007年11月3日,中聯塔式起重機進軍歐盟市場
  ……
 
  今天的中聯重科,憑借已完成歐洲CE認證、俄羅斯GOST認證、韓國安全認證的主導產品,借力德國BAUMA、法國INTERMAT、俄羅斯CTT展等國際展會,和全球代理商網絡,實現了全球業務的洶涌增長,和“世界中聯”的夢想!
 
融合共進成一統
 
  中聯重科也經歷過多品牌這樣一段時期。但卻是一個融合中的多品牌。多品牌的融合,往往以資源、人員、市場、文化的融合為起點,而以獲得受眾的心智認同為目標,這對于最終統一企業品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中聯重科歷經一系列的重組并購和不斷地發展壯大,深入推進“專業化、股份化、國際化”的“核裂變”戰略,旗下相繼聚集了“中聯”、“浦沅”、“中標”、“湖機”等品牌,而這些品牌在各自的領域內都形成較大的影響力。

  2003年,董事長詹純新在一次員工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重組并購就是要實現1+1大于2,而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就必須是技術、市場、人員、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全面融合。顯然,這種融合不能一蹴而就。而市場的融合,更需要一種先進的企業文化的心智導入。由于工程機械行業“口碑”相傳對品牌傳播、銷售的重要性,在不同的專業領域里,用戶往往對各自領域中的知名品牌情有獨,如在汽車起重機行業中,用戶會更信任“浦沅”品牌。中聯重科的重組并購帶來企業規模的擴張,28個系列、350多種具有國際高度的產品,形成了六個園區發展格局。演繹的是“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產品類別最齊全”的自主創新的企業形象。在一段時期內,出現統一于“中聯”企業品牌,延展于“中聯”、“浦沅”、“中標”等產品品牌的格局。“核裂變”核心基礎是其內核必是相同的,如果失去這一點,核裂變的能量就得不到積聚。

  中聯重科沒有因為重組并購或是收購行為,貿然放棄已形成相當影響力的品牌,而是在內部,通過管理創新、文化創新進而實現規模、效益、文化的提升,通過依法治企、規范運作,打造無可復制的社會公信力,以此獲得更為廣泛的社會認知認同。而且,在各種展會、宣傳、市場推廣、服務活動、客戶交流等品牌推廣上又逐漸實現統一,以實現漸進式的心智合一。

  2005年以來,中聯重科根據企業特點實行產、供、銷、人、財、物、分配相對獨立的事業部運行模式,按產品組團分類,成立了混凝土機械、工程起重機械、環衛機械、建筑起重機械、路面機械、樁工機械、專用車輛等7個專業化事業部,作為公司經營的基本單元。“浦沅”、“中標”仍然保留了自己相對的獨立特征。而在統一的授權體系、考核機制、分配機制和整體協調機制的約束下,每一個單元都相對獨立地面對市場,承擔壓力與風險,分享動力與激勵,形成責、權、利的有機結合,這樣形成20多個經營單元,而這些經營單元,又在在公司“50字”管理體系的制約下,圍繞統一的戰略目標,互為犄角,聯合前行,為品牌統一奠定了管理基礎。

  單元的相對的獨立是建立在文化統一的基礎之上的。企業在市場上和消費者的心目中的品牌確立,必須要有深厚、系統的企業文化底蘊作為堅實的基礎。而“至誠無息、博厚悠遠”的企業文化核心理念成為中聯品牌之根本所在。“至誠無息,博厚悠遠”源自于《中庸》,是經過幾千年的大浪淘沙,存續下來的并得以發揚光大的民族傳統文化。中聯通過繼承和創新,提煉出了“一元、二維、三綱、四德、五常、六勤、七能”的文化內涵,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管理理念的緊密結合。近兩年來已經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文化品牌的影響更加“潤物細無聲”。為品牌統一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礎。

  2007年12月3日,中聯重科正式宣布整合“中聯”、“浦沅”、“中標”等品牌,統一為“中聯”品牌,是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以未來發展戰略為基礎的一個重要戰略決策,是打造工程機械強勢品牌、為全面進軍國際市場所做出的果斷決定。統一品牌,以國際化的思維整合國際化的資源,是中聯重科進行全球資源整合的品牌戰略的第一步。在未來3-5年時間內,我們擬圍繞工程機械主業、通過并購、合作等形式,整合行業資源,形成30-50個專業化的產業平臺,進入融資租賃等新業務領域。同時,擬建多個海外分公司、海外維修服務站、尋找海外代理商、參與跨國并購等各種形式,建立全球經營網絡,擴大海外銷售,全面進軍國際市場,打造一個國際化的中聯重科,銷售規模保持50%的增長。
 
  融合與統一,是產品設計、市場推廣和企業文化建設等多方理念的契合,這表達中聯重科將更加專著于工程機械產業,要實現更好地為客戶提供系統的、高品質的工程機械產品,這更是產品品質保證、品牌信譽提升、企業戰略發展的必然延伸。

  完成統一品牌的中聯重科,將融合三個產業的頂尖技術和遍布全球的保障體系,為全球市場提供最優質的“中聯”技術、產品、服務和文化。計劃到2010年,中聯重科擬建35個海外分公司、辦事處,160個海外維修服務站,以滿足中聯重科國際化發展的要求。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好的工程機械企業之一。在未來5年之內,40%的產品以自主品牌銷往海外市場。
 
 
規劃整合蓄勢發

  全球化造就了品牌經濟時代,未來屬于全球性的品牌。伴隨著品牌的出現和發展,現代化經營管理的核心已經從純粹的實體經營轉移到品牌經營上。全世界最富有國家的經濟都是建立在品牌之上的,而非建立在產品之上的。不管經濟和效益的增長如何受到矚目,假如戰略規劃不從產品調整到品牌,再為顯著的增長也難以維持,這一點對于企業而言尤為重要。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家對于民族品牌的建設與發展日益重視,在今年國家制定的“十一五”規劃中,首度把品牌管理與品牌建設戰略納入整個國家發展的規劃體系,明確提出中國需要發展自主品牌,并初步制定了中國國家品牌發展戰略。在我國國民經濟飛速發展、國家整體實力日益興盛并逐步融入全球經濟圈的大時代背景之下,品牌建設的重要性也愈加凸顯。因此,制定正確的品牌戰略并始終貫穿地執行無比重要,對于這一點,中聯重科已經有了非常清晰地認識。

  根據“世界品牌實驗室”的評估,目前,中聯重科品牌價值相當于人民幣33億元,位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企業排名第2位、全球工程機械行業企業排名第24位。從全球和中國國內的工程機械行業整體發展態勢和品牌現狀來看,中聯重科雖然處于中國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品牌第一陣營,但與全球優秀同行企業和強勢品牌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品牌統一后,中聯重科將實現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的一致,在未來公司的專業化發展道路上,更為集中、科學地形成品牌管理與品牌傳播的合力,規劃與設計品牌發展的未來,為中聯重科的國際化發展以及未來企業戰略規劃意圖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品牌管理基礎,并逐步形成與企業成長需求相一致的品牌競爭力。

  中聯重科未來品牌管理的思路是實現“品牌戰略管理”,即,運用戰略管理的方法對品牌進行規劃和實施,其目的是在內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明確企業的根本品牌方向和基本活動范圍,進而通過對資源的戰略性配置來獲取持續性的品牌優勢。在集團戰略層面和SBU(戰略事業單元)層面形成品牌管理體系,進行品牌戰略規劃、實施和管理,實現品牌整體業績和競爭力的提升。這一品牌管理模式適應于企業的多產品系列格局,與中聯重科現已實現的事業部制管理模式一脈相承。通過對公司內部一系列資源的整合與配置,資源,建立品牌聚焦型組織,實現“公司品牌化”。

  “中聯”的未來發展目標是成為世界性的優秀品牌和強勢品牌,而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戰略也應基于全球品牌戰略的規劃與實施的同步推進。這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在這一發展進程中,“中聯”將面臨品牌全球化的激烈競爭,要成為掌握自己命運并影響世界經濟的強勢品牌,使企業發展的基業長青,制定科學、合理的國際化品牌戰略并逐步建立起執行過程中與之相配套的內部管理體系更為重要。

  中聯重科未來的品牌建設與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按照目前的戰略發展規劃,秉承中聯一貫以來創新、務實、謹慎、執著并堅持專業化發展方向的性格特質,中聯人將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自己成為躋身世界工程機械強手之林和世界一流品牌的光榮與夢想。

  品牌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傳奇,是創新的總成。中聯人造就了中聯品牌,同時,中聯品牌也提升了中聯人的品格。未來的品牌發展之路上,中聯重科將始終如一地向客戶、股東、社會傳遞著誠信、執著、專業、共享、責任的企業價值,在“中聯”品牌在全球經濟熱浪中突飛猛進的背后,是中聯人鵬飛于庭的決心和自信,詮釋著東方雄獅的智慧與魅力。承裁著中華民族和諧崛起、躋身強者之林對于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熱切期待。

  《中庸》中說,“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縱觀中聯重科品牌的整個歷史承傳過程,“至誠無息,博厚悠遠”這一發祥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企業文化核心理念和思想神髓一直貫穿始終,其品牌戰略規劃和發展的歷程,也吸取了其中的智慧和光華,為企業的發展開創出了浩瀚的“藍海”。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果县| 金平| 屯昌县| 崇仁县| 桂平市| 涞水县| 高淳县| 阜阳市| 沅江市| 辰溪县| 永修县| 罗江县| 临夏县| 福泉市| 龙井市| 阿拉尔市| 安新县| 武威市| 弥勒县| 昆明市| 横峰县| 灌云县| 三河市| 女性| 安塞县| 潞西市| 铜梁县| 余干县| 新宾| 万山特区| 舞钢市| 巴彦淖尔市| 麻栗坡县| 南安市| 科技| 库车县| 高要市| 赫章县| 平邑县| 永年县| 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