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一重工66米泵車正在全球巡展。66米泵車標志著“泵車臂架長度的世界記錄”第一次由中國人創造。
持續不斷的創新是三一發展的根本原因。我們會開辟新的領域,比如工程機械方面需要很多提升的東西,比如說穩定性、排量、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控制,這些都會牽涉到一個企業給客戶提供超過他預期的價格,比如說,我們把一個小時兩百方的流量提高到三百方,就等于公司買1臺機器等于買1.5臺機器;工程機械是昂貴的,高負荷運轉也是容易出問題的,如果我們的服務達到24小時,那每個月停產時間少一天,企業就多賺一天錢。
中國的新興工業化遇到的最大的瓶頸,是高能耗帶來的高發展,GDP占到世界不到5%,消耗世界20%的能量,我國每萬元GDP能耗是1.25、1.35噸標煤,三一重工是0.33噸,不足整個中國GDP能耗1/40。我們還打造出高節能的產品,我們的37米泵車每年為客戶節省2萬,我們現在用計算機控制,力求達到最佳控制。
三一重工朝著創新社會、節能、環保友好型方面發展。
三一所有的技術都是自己的,沒有半項引進。中國的創新分為:原創,吸收以后再創新,集成創新。三一是集成創新,關鍵的技術是三一的,配置是國際化的。三一的核心技術是混凝土泵送技術,泵送的柴油機是德國的,泵是利斯洛的,底盤是烏斯靈的,泵只是原動力,把混凝土送到492米是需要工業創新,在配置盡可能實現“拿來主義”。核心是什么呢,外國人達不到我們的高度,這就是核心。利斯洛是德國的,但是他打不上我們的高度。
我們有334項專利,有專門的專利研究委員會,所有的核心技術都在這個部門,我們有非常強烈的產業保護意識,可以有效地抗擊割裂,比如66米泵車,我們申請20多個專利,而且我們是國際專利,會保護好自己的知識產權。
我們維持我們的競爭優勢,市場份額比第二名高10%-20%個百分點,價格比第二名高5%-15%個百分點。中國是處于世界經濟鏈條中最末端的品牌小國,一些企業出口上千億,但是利潤可憐,只能聊以為生,我們三一沒有30%的毛利率是不做的,比如泵送機械,當年國內市場95%被外資充斥,現在國內市場90%搶回來了,去年我們銷售額是5800萬美金,今年達到2億美金。
我們所具有的優勢是國有企業永遠無法企及的,今年三一節,我們的董事長獎勵一個副總裁,給了他300萬股票,股票市價按照50塊計算,三個億,國有企業敢這樣獎勵嗎?國有企業獎勵是國有資產流失。
就中國和日本來說,中國學了別人的技術,“師夷長技以制夷”,日本學了別人的制度,明治維新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市場體制是決定快速發展的制度,而我們正是建立了市場競爭機制。
三一起碼有20年的發展,具體說到一年發展的程度,我可以提供一個時間表:2020年在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的時候,要進入世界500強,2005年世界500強的最后一名是125億美金,也就是說起碼要1000億人民幣才能進入,如果保持現有的增長速度,我們5年就能進入,可以推算,今年130個億,明年200個億,后年300個億,再后年500個億,再700個億,再到1000個億。越到高處,越難發展,但是,三一的這種發展絕對是可持續的——創新、價值鏈的不斷提升和購并手段。
未來3-5年,還能保持30%以上的速度,購并是資本市場的一個魔掌,可以誕生奇跡。購并是我們發展持續的目標,購并是超常規發展的,把并購的對象確定后,未來的三一將努力創新、拓寬產業鏈,會一路走好,我們不會脫離機械這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