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天,三一重工主導產品混凝土輸送泵已經占據了國內市場的一半份額,洋品牌則被壓到了10%以下。十年較量,三一重工代表中國品牌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2004年年報顯示,三一重工主營業務繼續快速增長,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每股收益高達1.29元,位列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第5名。三一重工2003年登陸資本市場,公司業績優良,而非流通股比例高達75%,入選股權分置改革首批試點名單應該可以理解。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穩根:大股東要套現出逃的話,它也沒有必要通過股權分置改革,現在就可以套。套現沒什么意義嘛,有什么意義呢? 梁穩根這樣算了一筆帳。他目前持有三一重工股份大約1億股,每股凈資產8.04元,總價值超過了8億元。考慮到公司的強大實力,這些股份如果轉讓給一直有意合作的國際同行巨頭,成交價格不會低于10億元。而根據股權分置改革方案,他需要拿出1200萬股以及2700萬元現金支付給流通股股東,從而獲得自己剩余9千萬股的流通權。然而按照有關承諾,這樣的權利要到3年以后才能完全兌現,而且公司的股票價格,還必須是在19元以上。。
在梁穩根看來,自己的股份如果協議轉讓,現在就可以換得10億元的真金白銀,而通過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僅僅是可能獲得更多一些,三年以后究竟是賺是賠,現在其實還難以預料。而且,目前的評論大多數關注著他的財富價值,但自己實際上從來沒有過成為富豪的感覺,今后也不會去追求富豪的享受。因此,即便在三年期限以后,他也決不會將三一重工套現出去。
梁穩根目前對三一重工的控股比例是42.7%。他認為在30%到51%之間,可以作出一個很好的選擇。按照他的介紹,即便三年以后全流通,他最少也將繼續保持30%的股份,而不是套現走人。梁穩根為什么對三一重工如此戀戀不舍呢?他反復提到了兩個因素:一個是作為公司創始人對三一重工的深厚情感,另一個則是對公司發展的長期看好。那么這樣的信心,究竟從何而來呢?記者隨后對三一重工的生產經營進行了調查。
三一重工1994年進入原本由洋品牌壟斷的混凝土輸送機械領域。彈指10年,它就取代洋品牌,成了行業中新的龍頭老大,平均每年增長80%的速度,更是被國外同行感嘆為世界第一。然而記者注意到,這樣的速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卻突然出現了急剎車。今年一季度,三一重工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繼續下滑,幅度分別達到了12%和28%。這是怎么回事呢?2004年,為了控制經濟過熱,國家加大了宏觀調控力度,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下降,各地新開工項目明顯減少,直接導致了對工程機械的需求減弱。與此同時,鋼材等主要原材料價格卻大幅度上揚。在這樣的情況下,滬深兩市共11家工程機械上市公司,盈利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部出現了下降,已經10年高增長的三一重工,這一次也未能幸免。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向文波認為這一輪宏觀調控與上一次宏觀調控是不一樣的,叫做經濟的軟著陸,實際上是一種增長速度的調整,對我們企業來講也是這種情況,也是增長速度的一個調整,而不是一個掉頭。盡管這個一季度與去年同期比有所下降,但是四月份情況來看已經出現了很好勢頭。我們有信心2005年全年在整體業績方面,應該比2004年有一個很好增長。
梁穩根介紹,針對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公司不斷與投資者進行交流,幾個主要的流通股股東也就是基金,也先后來到三一重工,就改革方案與公司高層進行了探討。公司對原來方案作出修改,正是聽取了廣大流通股股東的意見與建議。談到6月10號即將召開的股東大會,他本人相信方案最終能夠獲得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