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后的20年,世界上近700個大城市開啟的城鎮化進程將累積帶來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這期間政府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是必不可少的,”全球智慧城市議會在近日召開的2013智慧城市世界博覽會上表示,據該議會預計,上述投資規模預計在30萬億到40萬億美元之間。
全球智慧城市議會表示,對于政府來說,伴隨著技術的不斷演變,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仍然是一個挑戰,這需要城市規劃者、建設團隊和技術供應商等一同規劃并探討城鎮化進程。
由于城鄉二元結構的歷史性因素,作為全球城鎮化規模最大、任務最艱巨的國家之一,中國政府所面臨的“智慧考驗”迫在眉睫——11月15日,中共十八界三中全會閉幕后,中央下發《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機制,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
“對政府來說,城鎮化帶來的顯著短期和長期的挑戰包括改造老化的基礎設施,緩解交通擁堵,滿足能源需求,以及消化不斷上漲的能源成本等。一系列的障礙都需要通過技術,資金,政策和公民參與排除。” 全球智慧城市議會表示任何一個國家的城鎮化在核心上都有同質化的存在。
而就公布的《決定》看,中央政府就城鎮化改革的思路已經明晰:首先推進城市建設管理創新。其中重點在于建立透明規范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研究建立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
再次,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即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根據國家主席習近平極力推行的城市化目標,2030年可能有70%的中國人生活在城市里,而目前中央公布的城市化水平僅為51%,這意味著離此目標壓力仍有較大差距。
加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發展中國家增速將持續下降,其中包括中國。同時人口的變化,包括年輕人移居城市的速度減慢,有可能打亂城市化計劃。但據聯合國推算,移居城市30歲以下的年輕人的數量穩步縮減,2010年為3.47億,到2020年將為2.66億。
除了人口因素,城市建設還有其他推動力。住房標準仍然不足,老舊建筑需要重新開發,城市需要交通和醫院等基礎設施等。
有此前就有評論人士就曾指出,政府試圖通過基礎設施開支推動GDP增長的努力將會遭遇城市增長放緩的狀況。以城市基礎設施和住房建設衡量的城市化速度將會下降,而不是上升。
“中國政府需要足夠的智慧面對巨大的投資和一系列的障礙,一個發達的智慧城市馬路上應該是人而不是像北京現在這樣,路上堵得都是鋼鐵機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介實驗室教授拉森(Kent Larson)在2013智慧城市世界博覽會上如此評價中國現階段的城市發展。
全球智慧城市議會表示,對于政府來說,伴隨著技術的不斷演變,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仍然是一個挑戰,這需要城市規劃者、建設團隊和技術供應商等一同規劃并探討城鎮化進程。
由于城鄉二元結構的歷史性因素,作為全球城鎮化規模最大、任務最艱巨的國家之一,中國政府所面臨的“智慧考驗”迫在眉睫——11月15日,中共十八界三中全會閉幕后,中央下發《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機制,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
“對政府來說,城鎮化帶來的顯著短期和長期的挑戰包括改造老化的基礎設施,緩解交通擁堵,滿足能源需求,以及消化不斷上漲的能源成本等。一系列的障礙都需要通過技術,資金,政策和公民參與排除。” 全球智慧城市議會表示任何一個國家的城鎮化在核心上都有同質化的存在。
而就公布的《決定》看,中央政府就城鎮化改革的思路已經明晰:首先推進城市建設管理創新。其中重點在于建立透明規范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允許地方政府通過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研究建立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
再次,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即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根據國家主席習近平極力推行的城市化目標,2030年可能有70%的中國人生活在城市里,而目前中央公布的城市化水平僅為51%,這意味著離此目標壓力仍有較大差距。
加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發展中國家增速將持續下降,其中包括中國。同時人口的變化,包括年輕人移居城市的速度減慢,有可能打亂城市化計劃。但據聯合國推算,移居城市30歲以下的年輕人的數量穩步縮減,2010年為3.47億,到2020年將為2.66億。
除了人口因素,城市建設還有其他推動力。住房標準仍然不足,老舊建筑需要重新開發,城市需要交通和醫院等基礎設施等。
有此前就有評論人士就曾指出,政府試圖通過基礎設施開支推動GDP增長的努力將會遭遇城市增長放緩的狀況。以城市基礎設施和住房建設衡量的城市化速度將會下降,而不是上升。
“中國政府需要足夠的智慧面對巨大的投資和一系列的障礙,一個發達的智慧城市馬路上應該是人而不是像北京現在這樣,路上堵得都是鋼鐵機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介實驗室教授拉森(Kent Larson)在2013智慧城市世界博覽會上如此評價中國現階段的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