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兩級、三級……眼前的30級臺階直通10米高的水泥窯窯頭。這是燒成車間工人曹利兵,以往每天四次巡檢的必經之路。這30級臺階,也是20多年來順發水泥廠工人們出入水泥生產線的必經之路。當初只是用鋼筋焊接的這個樓梯臺階,如今已被工人們腳底帶著的泥水“改造”成了水泥板。足有兩指厚的泥層下,近1.5米寬的臺階已經被踩出了一個淺淺的“U”形凹槽,訴說著昔日生產的繁忙景象。
可是,24日走上臺階頂端,進入生產車間,印象中水泥窯散發的滾滾熱浪和生產中不可避免的粉塵,卻不見了。
9月13日,曹利兵所在的北京金隅順發水泥有限公司正式關停燃煤窯爐。今年年底前,北京金隅平谷水泥公司也將完成停產。這兩家企業的調整,將使本市水泥產能每年減少150萬噸,本市“十二五”水泥產能壓減目標也將在今年底提前實現。
對于曹利兵和他的203名工友來說,這一切來得有點兒突然,至少比他們多次聽到的原“壓產計劃”提前了兩年。
從1994年開始服役的這臺日產700噸水泥熟料的燃煤窯爐,今后只存在于他們的記憶里。握有這家水泥廠70%股份的北京金隅昨日表示,集團上下以實際行動,全力支持首都大氣環境治理工作,北京金隅順發水泥有限公司停產后,企業204名職工都將獲得妥善安置。
同時,企業也在算環保的“大賬”,不去太過計較經濟的“小賬”。北京金隅順發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顧理成透露,順發水泥停產的直接經濟“成本”,即2013年主營業務收入約為1.8億元、凈利潤1000萬元。另外,占地160畝的廠區內,辦公用房、廠房加生產設備合計的固定資產金額約為7000萬元,水泥窯停產后將逐步報廢。
“水泥窯雖然停產了,可廠里還有很多收尾工作需要做。”昨日早上8時30分,曹利兵像平時一樣,準時出現在更衣室里,在面前的更衣柜里,掛著4身紅藍相間的工作服。他順手挑出了掛在最靠右手邊的一身兒,一邊系扣子,一邊指著衣柜下面“藏”著的半袋洗衣粉說,“水泥窯停產之前,周圍的車間里老是暴土揚塵的,干活時還動不動就把衣服蹭臟了,工作服往往穿一兩天就換,每次下班洗澡時,就得把工作服一塊洗了。”
“停產到現在,我這身兒工作服都穿了一個多星期了。”曹利兵回到了靠近水泥窯窯頭的中控室里,一按紅色的“啟動”鍵,已經“退休”多日的圓筒型水泥窯渾身一震,已是空空蕩蕩的窯內再次發出轟隆隆的悶響,緩慢地轉動起來。“生產的時候不顯,但水泥窯只要一停下來,窯底壓強增大,容易把支架壓垮,所以必須每隔8小時就讓窯體調整下姿態。”
透過窯頭的“貓眼”,記者看到,水泥窯里漆黑一片。燃煤窯爐一停產,煤炭、石灰石等容易產生粉塵的原料,也無需再供應,廠門外的馬路上再也見不著排隊的大貨車,還有隨之而來的一路揚塵。
據初步估算,金隅順發水泥窯停產后,每年可以減少粉塵、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排放數百噸,有效降低了廠區周圍大氣中PM2.5含量,為首都大氣污染治理換回更多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