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由于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的出臺,亞太區股市普遍上升,內地股市受國務院有關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年增速15%以上的消息,上綜指大升2.39%沖上2100水平,為區內表現最佳市場,并帶動港股強彈收復22000關。股市如此迅猛狂飆,令不少與節能環保相關的業內人士看到了光明前景。
這不禁讓人想到銀監會下發的《綠色信貸指引》,這一針對綠色、低碳企業應給予信貸資金支持的經濟手段與“意見”關系如何?又已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環保理念得以明確突出
去年年初,銀監會下發了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信貸,加大對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支持的《綠色信貸指引》;今年4月份,銀監會又將綠色信貸列入今年擬定的22項重點工作之中,重點推進包括建立綠色信貸工作評估體系、綠色信貸統計制度、信息共享機制、加強綠色信貸業務能力建設等在內的工作。
“綠色信貸的提出及其推進工作可以說是為諸多行業的發展起到一個導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與之前提出的美麗中國、生態城市等概念對市場動態變化產生的影響是相通的。”某證券公司投資顧問說道。
何為綠色信貸?說得簡單一點,是指商業銀行在貸款決策過程中,注重資源消耗和環境保護,追求貸款生態效益,促進生態建設和經濟可持續協調發展的一種融資方式。這與傳統信貸有一定的區別:首先是追求的目標不同。傳統信貸追求商業效益,忽視生態效益;而綠色信貸注重生態效益,追求的是商業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佳平衡;二是支持的重點不同。傳統信貸支持的重點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業,表現為高碳金融;而綠色信貸支持的重點是節能環保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表現為低碳金融;三是經營的著眼點不同。傳統信貸著眼于股東或經營主體收益最大化;綠色信貸則著眼于金融機構自身經營活動與外部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和有機統一,踐行金融機構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在《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中,也會看到,其指導思想是要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而目標任務則是要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節能減排和民生改善。所以說,‘意見’和綠色信貸所對準的主體方向是一致的。而企業未來的發展轉型也必然會受到這些影響。”該投資顧問說。
政策下達 企業獲益如何
不論是美麗中國口號的提出,還是綠色信貸作為經濟手段的出臺,抑或是《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的印發,都對不同企業、乃至不同行業的未來發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根據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5家銀行2012年的社會責任報告來看,每家銀行的綠色信貸規模均在千億元以上。除此之外,各家銀行也不斷創新企業融資模式。那么,政策從上至下的傳達與執行,企業到底收益如何?
“政策的每次出臺都會引起股市相應板塊的波動。從政策角度來看,綠色信貸可能已經比較完善了。但從我接觸的企業來看,他們在這方面接觸的還不是很多,可以說影響并不很大。”某證券公司投資顧問說道,“我認為這種局面的造成有幾個方面:首先,對于一些像水泥、鋼鐵等大型企業來說,銀行貸款并不是他們的主要融資渠道,他們可以采用信托等方式,雖然在成本上比銀行會高出2~3倍,但是仍然可以貸出款項來推動投資發展;其次,有一些企業并不知道銀行有相關的綠色信貸政策,或者在申請過程中由于企業規模偏小,無法提供銀行認可的抵押物等原因,使其難以獲得審批;再者,對一些銀行區域網點、支行來說,一個大客戶的業務也許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那么銀行在執行時也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放松;另外,在很多大型企業,決策層和融資層是分開的,這種信貸方式可能融資層了解,但是他們并不認為有必要在董事會上提及,由此也會造成決策層不了解狀況。所以我認為,要想更好地帶動節能減排行業發展,不僅需要在銀行方面出臺政策,對于信托等融資方式同樣要采取一定程度的管理。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節流’。”
“入住我們產業基地的企業,我們會從融資開始一站式服務幫助中小型企業迅速走入正軌。根據《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以及《關于試點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短期貸款履約保證保險工作的通知》等有關文件,企業申請貸款需要通過所在區縣科委、園區或孵化器辦理。這樣申貸的成功率也比企業自行去申請更高。”上海綠色建筑技術產業基地管委會副主任董薇介紹到,“綠色建材企業若與科技點相結合更容易得到財政支持。對于綠色信貸,我認為對企業的影響還比較有限,至少在我們基地內的相關企業并沒有更多獲益于綠色信貸。”
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某建材行業分析師針對這個現狀說道:“對于傳統建材行業,例如水泥、鋼鐵、玻璃等的發展而言,不論是綠色信貸還是‘意見’出臺都不會產生更為巨大的影響,因為是不可能一刀切似的取消傳統行業的。而對于新興建材行業來說,綠色信貸更多的是促進作用,其影響力和執行力并不如很多報道上說的那么巨大和有效。”
而在企業方面走訪過程中,記者也確實發現許多與環保領域相關企業、新型材料企業對這種綠色信貸業務未曾聽說或者知之甚少。“除了政府的相關項目資助外,我們仍然是采用常規做法進行融資,或者引入機構投資者。”沈陽德貝納暖通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世鵬說道。
市場需求才是治本之法
在德勤發布的《2013中國銀行業十大趨勢與展望》報告中指出:“綠色信貸理念將進一步深化,將成為中國銀行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著力點。2013年,綠色信貸理念將進一步在銀行業發揮積極的影響。”
一方面,政策理念不斷完善;另一方面,企業切身獲益不大。那么,要想促進整個行業發展,又應如何應對這一略有矛盾的現象?
“事實上,自從2003年起,發改委幾乎每年都會提到產能過剩的問題,國家也通過兼并重組、創新技術等多種手段在解決這個難題。現在不論是‘意見’,還是綠色信貸這種政策的出臺,其影響程度還是要考慮出臺方式。”投資顧問稱,如果是作為硬性指標、政治任務下發,那從上至下的環節也會卡得比較死,這也就使得多數人不會去冒風險;如果僅僅是一個參考指標,那幾乎是起不到作用的,因為我國現在銀行方面還是不會以風險因素作為重要的參考指標。其次,政策與市場的結合度同樣重要。”
對于什么才是決定建材行業真正綠色發展的關鍵點,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建材行業分析師分析道,當下,雖然對于高能耗行業不新增貸款,但是原有的貸款并沒有取消,企業仍可利用存量貸款發展,比如像海螺水泥這種龍頭企業,它仍然是有實力進行擴張和并購的,只是小型的傳統企業會慢慢被淘汰,這也是一個市場規律,需求決定一切。行業發展需要循序漸進,真正的調控手段仍應從市場角度著手,只要市場需求方向改變,有競爭力的企業或者更合乎發展的企業自然而然就可以改變市場和行業格局。
北京太極金圓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少杰也提到,“對于我們做新型建材的企業而言,政策上的扶持現在還不是最關鍵的一點,資金、產業鏈和市場才是關鍵的環節。比如對于建廠的前期補貼,在銀行貸款中,經常會由于無抵押物而出現限制,這對于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如果財政補貼可以使源頭上更容易融資,那么促進新型材料企業和行業的發展才能更為有效。”
政策下達對于行業短期內的發展必將產生一定影響甚至改變發展方向。然而,對于長期的良性循環發展而言,最終仍需善用市場之手,企業也應學會自身造血,促使自身在依靠政府行走的過程中逐步獨立前行。
這不禁讓人想到銀監會下發的《綠色信貸指引》,這一針對綠色、低碳企業應給予信貸資金支持的經濟手段與“意見”關系如何?又已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環保理念得以明確突出
去年年初,銀監會下發了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從戰略高度推進綠色信貸,加大對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支持的《綠色信貸指引》;今年4月份,銀監會又將綠色信貸列入今年擬定的22項重點工作之中,重點推進包括建立綠色信貸工作評估體系、綠色信貸統計制度、信息共享機制、加強綠色信貸業務能力建設等在內的工作。
“綠色信貸的提出及其推進工作可以說是為諸多行業的發展起到一個導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與之前提出的美麗中國、生態城市等概念對市場動態變化產生的影響是相通的。”某證券公司投資顧問說道。
何為綠色信貸?說得簡單一點,是指商業銀行在貸款決策過程中,注重資源消耗和環境保護,追求貸款生態效益,促進生態建設和經濟可持續協調發展的一種融資方式。這與傳統信貸有一定的區別:首先是追求的目標不同。傳統信貸追求商業效益,忽視生態效益;而綠色信貸注重生態效益,追求的是商業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佳平衡;二是支持的重點不同。傳統信貸支持的重點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業,表現為高碳金融;而綠色信貸支持的重點是節能環保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表現為低碳金融;三是經營的著眼點不同。傳統信貸著眼于股東或經營主體收益最大化;綠色信貸則著眼于金融機構自身經營活動與外部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和有機統一,踐行金融機構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在《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中,也會看到,其指導思想是要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而目標任務則是要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推動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節能減排和民生改善。所以說,‘意見’和綠色信貸所對準的主體方向是一致的。而企業未來的發展轉型也必然會受到這些影響。”該投資顧問說。
政策下達 企業獲益如何
不論是美麗中國口號的提出,還是綠色信貸作為經濟手段的出臺,抑或是《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的印發,都對不同企業、乃至不同行業的未來發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根據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5家銀行2012年的社會責任報告來看,每家銀行的綠色信貸規模均在千億元以上。除此之外,各家銀行也不斷創新企業融資模式。那么,政策從上至下的傳達與執行,企業到底收益如何?
“政策的每次出臺都會引起股市相應板塊的波動。從政策角度來看,綠色信貸可能已經比較完善了。但從我接觸的企業來看,他們在這方面接觸的還不是很多,可以說影響并不很大。”某證券公司投資顧問說道,“我認為這種局面的造成有幾個方面:首先,對于一些像水泥、鋼鐵等大型企業來說,銀行貸款并不是他們的主要融資渠道,他們可以采用信托等方式,雖然在成本上比銀行會高出2~3倍,但是仍然可以貸出款項來推動投資發展;其次,有一些企業并不知道銀行有相關的綠色信貸政策,或者在申請過程中由于企業規模偏小,無法提供銀行認可的抵押物等原因,使其難以獲得審批;再者,對一些銀行區域網點、支行來說,一個大客戶的業務也許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那么銀行在執行時也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放松;另外,在很多大型企業,決策層和融資層是分開的,這種信貸方式可能融資層了解,但是他們并不認為有必要在董事會上提及,由此也會造成決策層不了解狀況。所以我認為,要想更好地帶動節能減排行業發展,不僅需要在銀行方面出臺政策,對于信托等融資方式同樣要采取一定程度的管理。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節流’。”
“入住我們產業基地的企業,我們會從融資開始一站式服務幫助中小型企業迅速走入正軌。根據《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以及《關于試點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短期貸款履約保證保險工作的通知》等有關文件,企業申請貸款需要通過所在區縣科委、園區或孵化器辦理。這樣申貸的成功率也比企業自行去申請更高。”上海綠色建筑技術產業基地管委會副主任董薇介紹到,“綠色建材企業若與科技點相結合更容易得到財政支持。對于綠色信貸,我認為對企業的影響還比較有限,至少在我們基地內的相關企業并沒有更多獲益于綠色信貸。”
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某建材行業分析師針對這個現狀說道:“對于傳統建材行業,例如水泥、鋼鐵、玻璃等的發展而言,不論是綠色信貸還是‘意見’出臺都不會產生更為巨大的影響,因為是不可能一刀切似的取消傳統行業的。而對于新興建材行業來說,綠色信貸更多的是促進作用,其影響力和執行力并不如很多報道上說的那么巨大和有效。”
而在企業方面走訪過程中,記者也確實發現許多與環保領域相關企業、新型材料企業對這種綠色信貸業務未曾聽說或者知之甚少。“除了政府的相關項目資助外,我們仍然是采用常規做法進行融資,或者引入機構投資者。”沈陽德貝納暖通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世鵬說道。
市場需求才是治本之法
在德勤發布的《2013中國銀行業十大趨勢與展望》報告中指出:“綠色信貸理念將進一步深化,將成為中國銀行業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著力點。2013年,綠色信貸理念將進一步在銀行業發揮積極的影響。”
一方面,政策理念不斷完善;另一方面,企業切身獲益不大。那么,要想促進整個行業發展,又應如何應對這一略有矛盾的現象?
“事實上,自從2003年起,發改委幾乎每年都會提到產能過剩的問題,國家也通過兼并重組、創新技術等多種手段在解決這個難題。現在不論是‘意見’,還是綠色信貸這種政策的出臺,其影響程度還是要考慮出臺方式。”投資顧問稱,如果是作為硬性指標、政治任務下發,那從上至下的環節也會卡得比較死,這也就使得多數人不會去冒風險;如果僅僅是一個參考指標,那幾乎是起不到作用的,因為我國現在銀行方面還是不會以風險因素作為重要的參考指標。其次,政策與市場的結合度同樣重要。”
對于什么才是決定建材行業真正綠色發展的關鍵點,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建材行業分析師分析道,當下,雖然對于高能耗行業不新增貸款,但是原有的貸款并沒有取消,企業仍可利用存量貸款發展,比如像海螺水泥這種龍頭企業,它仍然是有實力進行擴張和并購的,只是小型的傳統企業會慢慢被淘汰,這也是一個市場規律,需求決定一切。行業發展需要循序漸進,真正的調控手段仍應從市場角度著手,只要市場需求方向改變,有競爭力的企業或者更合乎發展的企業自然而然就可以改變市場和行業格局。
北京太極金圓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少杰也提到,“對于我們做新型建材的企業而言,政策上的扶持現在還不是最關鍵的一點,資金、產業鏈和市場才是關鍵的環節。比如對于建廠的前期補貼,在銀行貸款中,經常會由于無抵押物而出現限制,這對于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如果財政補貼可以使源頭上更容易融資,那么促進新型材料企業和行業的發展才能更為有效。”
政策下達對于行業短期內的發展必將產生一定影響甚至改變發展方向。然而,對于長期的良性循環發展而言,最終仍需善用市場之手,企業也應學會自身造血,促使自身在依靠政府行走的過程中逐步獨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