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過半省市已經交出了半年的“成績單”,據統計,雖比一季度略有回落,但多數省市GDP增速仍然能保持在9%以上,西部省份,諸如云南等地GDP增速依然在10%以上。
7月23日,財稅專家李文海告訴記者,各省GDP增速普遍超過此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上半年我國GDP7.6%的增速,這與生產流通環節存在重復計算有關,但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地方穩增長動力和決心更大。此外,東中西部地區GDP呈現梯度增長,說明中國經濟有很大回旋余地。
地方GDP普遍小幅回落
23日,據不完全統計,與一季度相比,上半年,有五個省市GDP增速持平,分別是湖北、天津、福建、廣東和遼寧;10個省市增速出現回落,分別是河北、山東、四川、安徽、湖南、北京等,其中河北增速回落幅度最大,較一季度回落0.4個百分點;增速回升的僅有寧夏,較一季度回升0.4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徐逢賢表示,各地GDP增速普遍回落與目前整體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相吻合。他說,“去年底以來,實體經濟復蘇乏力,投資增長放緩,消費一直沒有較大起色,經濟經歷從去年四季度7.9%、今年一季度7.7%到二季度7.5%的一個放緩過程,在此背景下各地GDP增速回落也在預料之中”。
如果按照區域經濟劃分,我國西部地區上半年經濟增速普遍超過10%,云南GDP增速為12.4%,經濟實力較強的四川也錄得10.1%的增幅。而中部地區也能維持10%左右的平均增速,其中,安徽省GDP比上年同期增長10.9%,居中部第一。相比之下,東部地區增速則鮮有超過兩位數者,北京上半年GDP增速僅為7.7%,僅高出全國GDP增速0.1個百分點。河北GDP為8.7%,廣東為8.5%。
“中國東中西部地區增速呈現階梯式是一個好現象。”李文海說,這說明中國經濟還有區域紅利,并且正在逐漸顯現。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也指出,中國地域廣闊,中西部地區的后發優勢比較明顯。按照目前的國家統計局綜合發展指數計算的話,中部地區目前比東部地區至少要落后五年,西部地區比東部地區至少要落后十年。
“中部地區如果達到東部地區的發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話,那么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投資,需要釋放出更大的消費能量。”盛來運說。
各地穩增長勁頭十足
二季度我國GDP增速已經滑落至7.5%,與年內控制目標齊平,很多研究者擔心中國經濟在下半年會繼續慣性回落。但從各地情況看,經濟雖面臨下行壓力,地方GDP增速卻仍在控制目標之上。
以山東為例,該省今年的GDP增長目標定為9.5%,上半年實際增速雖有回落,但仍達到9.6%。“受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山東經濟增速相比去年有所放緩,但仍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結構表現出繼續優化的態勢,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速還會好轉。”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冰說。
各省還都普遍有亮眼的經濟增長點,以上半年經濟增速滑落較快的河北為例,全力打造沿海地區率先發展的增長極,正成為河北經濟實現“由大轉強”的突破口和支撐點。
湖北省發改委提出,下半年必須堅持“競進提質”不動搖,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不斷促進民生改善,爭取經濟增速保持高于全國2個百分點以上,并在中部靠前。
新一屆政府釋放的改革紅利,也有望成為下半年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不過,李文海指出,地方穩增長信心十足,與地方官員考核與GDP直接掛鉤相關,各地增速普遍高于全國,不排除有摻水嫌疑,面對經濟從高速而中速“換擋”的自然階段,目前盲目托底容易引發未來更大的風險。
7月23日,財稅專家李文海告訴記者,各省GDP增速普遍超過此前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上半年我國GDP7.6%的增速,這與生產流通環節存在重復計算有關,但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地方穩增長動力和決心更大。此外,東中西部地區GDP呈現梯度增長,說明中國經濟有很大回旋余地。
地方GDP普遍小幅回落
23日,據不完全統計,與一季度相比,上半年,有五個省市GDP增速持平,分別是湖北、天津、福建、廣東和遼寧;10個省市增速出現回落,分別是河北、山東、四川、安徽、湖南、北京等,其中河北增速回落幅度最大,較一季度回落0.4個百分點;增速回升的僅有寧夏,較一季度回升0.4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徐逢賢表示,各地GDP增速普遍回落與目前整體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相吻合。他說,“去年底以來,實體經濟復蘇乏力,投資增長放緩,消費一直沒有較大起色,經濟經歷從去年四季度7.9%、今年一季度7.7%到二季度7.5%的一個放緩過程,在此背景下各地GDP增速回落也在預料之中”。
如果按照區域經濟劃分,我國西部地區上半年經濟增速普遍超過10%,云南GDP增速為12.4%,經濟實力較強的四川也錄得10.1%的增幅。而中部地區也能維持10%左右的平均增速,其中,安徽省GDP比上年同期增長10.9%,居中部第一。相比之下,東部地區增速則鮮有超過兩位數者,北京上半年GDP增速僅為7.7%,僅高出全國GDP增速0.1個百分點。河北GDP為8.7%,廣東為8.5%。
“中國東中西部地區增速呈現階梯式是一個好現象。”李文海說,這說明中國經濟還有區域紅利,并且正在逐漸顯現。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也指出,中國地域廣闊,中西部地區的后發優勢比較明顯。按照目前的國家統計局綜合發展指數計算的話,中部地區目前比東部地區至少要落后五年,西部地區比東部地區至少要落后十年。
“中部地區如果達到東部地區的發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話,那么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投資,需要釋放出更大的消費能量。”盛來運說。
各地穩增長勁頭十足
二季度我國GDP增速已經滑落至7.5%,與年內控制目標齊平,很多研究者擔心中國經濟在下半年會繼續慣性回落。但從各地情況看,經濟雖面臨下行壓力,地方GDP增速卻仍在控制目標之上。
以山東為例,該省今年的GDP增長目標定為9.5%,上半年實際增速雖有回落,但仍達到9.6%。“受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山東經濟增速相比去年有所放緩,但仍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結構表現出繼續優化的態勢,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速還會好轉。”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冰說。
各省還都普遍有亮眼的經濟增長點,以上半年經濟增速滑落較快的河北為例,全力打造沿海地區率先發展的增長極,正成為河北經濟實現“由大轉強”的突破口和支撐點。
湖北省發改委提出,下半年必須堅持“競進提質”不動搖,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不斷促進民生改善,爭取經濟增速保持高于全國2個百分點以上,并在中部靠前。
新一屆政府釋放的改革紅利,也有望成為下半年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不過,李文海指出,地方穩增長信心十足,與地方官員考核與GDP直接掛鉤相關,各地增速普遍高于全國,不排除有摻水嫌疑,面對經濟從高速而中速“換擋”的自然階段,目前盲目托底容易引發未來更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