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用大力度市場化兼并重組化解產能過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6-25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東方財富網
核心提示:用大力度市場化兼并重組化解產能過剩
  PPI持續回落反映了工業品生產領域的通縮狀態仍在延續,根源在于嚴重的產能過剩。要有效化解產能過剩,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無疑是大勢所趨。應該通過大力度、刮骨療毒式的兼并重組,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完成去產能過程,從而推動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艱難轉身。

  從國際范圍來看,美日等國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后,都面臨過產能過剩問題。隨著我國潛在經濟增速下行,通過需求擴張來拉動經濟增長也進入瓶頸期,一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凸顯,不僅在傳統的制造業領域,一些新興產業領域的產能過剩也十分嚴重,而且預計一些領域的產能過剩將持續較長時間。有權威專家就預測,我國鋼鐵業化解產能過剩絕不是簡單地熬過一個寒冬,而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估計至少需要5到10年。

  治理產能過剩一般而言有擴大內需、對外轉移、淘汰落后產能、兼并重組幾條途徑。從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走過的產能過剩治理路子來看,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美國的鋼鐵業、汽車業、電子制造業和信息通信產業都面臨過嚴重的產能過剩,但經過持續不斷的兼并重組,行業集中度提升,實現了行業螺旋式發展,使整個行業有了新的生存空間和合理的利潤空間。

  大力推進市場化兼并重組,也是化解我國產能過剩的重要途徑,它可以提高行業集中度,做大做強一批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艱難轉身。目前來看,跨地區、跨部門、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遇到的困難和阻力依然較多,受地方政府GDP和稅收收入目標體系及地方維護社會穩定的影響,一些行業的產能過剩化解難度很大,甚至在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還要增加產能,兼并重組面臨形形色色的地方保護主義,當然,金融市場提供的金融服務和工具也不足。

  首先,要深入推進市場化改革,加快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創建良好的市場生態。要合理安排中央與地方政府事權財權和責任分擔機制,地方政府也要簡政放權,重在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上。政府“有形之手”要注重兼并重組的市場環境培育與發展上,降低兼并重組的政策壁壘,大力推進當地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股權多樣化。堅決取消各地自行出臺的限制外地企業對本地區企業實施兼并重組的規定,積極探索跨地區企業兼并重組地區間利益共享機制,實現企業兼并重組成果共享,調動兼并企業所在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從戰略思路上看,要堅持通過“無形之手”,讓市場出清,政府不要干擾行業的自發調整。

  其次,堅持兼并由市場主體自發推動實施,不搞“拉郎配”。并購重組,市場因素是根本力量,要通過企業獨立判斷、公平競爭來實現,政府“有形之手”要避免簡單通過行政干預、國家配置資源來實現兼并重組,要允許企業自己擇善而從之,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發展戰略自主決定,以求提高并購重組的效率。那種拉郎配、以富濟貧式的撮合,往往只能“做大”而不能“做強”。

  第三,深化和豐富金融體系,為兼并提供更多金融服務和工具。當前我國的金融資源十分豐富,一個擁有足夠深度的金融市場體系,可以為日益多樣化的并購活動提供有效和便利的融資服務。包括,金融機構提供豐富的融資服務和金融工具,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規則,讓更多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實現并購等。鼓勵引入PE等股權投資基金成為企業的戰略投資者、收購方等,并通過市場提供公開透明的退出渠道等等。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封开县| 望城县| 海门市| 金塔县| 商河县| 内黄县| 东丽区| 土默特左旗| 宁都县| 铜川市| 富阳市| 郴州市| 葫芦岛市| 砚山县| 大足县| 滕州市| 三台县| 丹阳市| 沈阳市| 沽源县| 平凉市| 临猗县| 大城县| 九台市| 西吉县| 郸城县| 阜平县| 潼关县| 永康市| 宕昌县| 临邑县| 界首市| 建平县| 丹寨县| 黔南| 厦门市| 托里县| 建昌县| 黔江区| 三台县| 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