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2013年1-2月份我國出口水泥及水泥熟料(以下簡稱“水泥”)185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48.9%;價值1億美元,增長37.5%;出口平均價格為每噸55.7美元,下跌7.7%。
一、2013年1-2月我國水泥出口的主要特點
(一)2月出口量環比下滑,出口均價低位徘徊。去年11月份以來,我國水泥月度出口量呈震蕩走低態勢,今年2月份出口83.6萬噸,同比增加6%,環比減少17.6%;與此同時,月度出口均價低位徘徊,今年2月份的出口均價為每噸54.1美元,同比下跌6.6%,環比下跌5.1%。
(二)8成以上為一般貿易出口。今年1-2月,我國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水泥151.8萬噸,增加49.2%,占同期我國水泥出口總量的82.1%。同期,以對外承包工程出口貨物方式出口24.7萬噸,增加89%;以邊境小額貿易出口8.5萬噸,減少10%。
(三)主要出口至非洲和東盟,對美國出口明顯減少。今年1-2月,我國對非洲出口水泥100.1萬噸,增加83.8%;對東盟出口水泥17.3萬噸,增加2.1倍;兩者合計占同期我國水泥出口總量的63.4%。同期,對美國出口3.7萬噸,減少64.4%。
(四)國有企業為出口主力。今年1-2月,我國國有企業出口水泥99.2萬噸,增加65.4%,占同期我國水泥出口總量的53.6%。同期,民營企業出口58萬噸,增加30.6%;外商投資企業出口27.7萬噸,增加39.7%。
(五)出口品種主要為硅酸鹽水泥。今年1-2月,我國出口硅酸鹽水泥143.6萬噸,增加56.6%,占同期我國水泥出口總量的77.6%。同期,出口水泥熟料39.2萬噸,增長26.6%。
(六)上海、浙江出口居前兩位。今年1-2月,上海和浙江分別出口水泥70.2萬噸和41萬噸,分別增長40.3%和68%。兩者合計占同期我國水泥出口總量的60.1%。
二、1-2月份我國水泥出口量明顯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國內水泥產量明顯增加。在2012年我國水泥產量達22.1億噸,同比增長5.74%的基礎上,今年1-2月份我國規模以上水泥產量23729萬噸,同比增長10.8%。國內水泥供應能力充足,企業力圖通過出口彌補國內市場需求相對不足的局面,從而推動了我國出口的增加。
(二)東盟、非洲等新興市場需求旺盛。全球金融危機對東盟、非洲等地區影響相對較小,且不少國家以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投資,如印尼2011年至2014年的國民經濟中期發展規劃,建設總投資將達到4000萬億盾(約4300億美元),其中各項工程投資為3348萬億盾;菲律賓政府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計劃2011年至2016年的投資額高達5.15萬億比索(約合1197億美元)。安哥拉、喀麥隆、加蓬等非洲國家也由于經濟保持增長,基礎建設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繼續保持對水泥的旺盛需求。1-2月份我國對非洲和東盟水泥出口分別激增83.8%和2.1倍,是我國水泥出口明顯增加的重要原因。
三、當前國內水泥業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外部市場的競爭態勢或將加劇。當前,部分非洲國家水泥產能迅猛擴張將加劇我國在非洲水泥市場的競爭壓力。同時,俄羅斯水泥生產商正準備與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同行向歐亞經濟委員會提交聯合聲明,要求對三國市場進口廉價水泥采取反制措施;并且,2013年俄對水泥總需求將保持在7000萬噸左右,但預計將生產1億噸水泥,比2012年的6160萬噸,增長6成,將由原來的凈進口國轉為今年的凈出口國,水泥出口市場競爭加劇將對我國水泥出口帶來一定的阻礙。
(二)新型城鎮化和交通投資提升國內市場需求空間。2012年下半年國家發改委批復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明顯增多,這些項目大部分將在2013年進入實際投入階段,而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將“新型城鎮化”列為2013年的主要工作任務,這些都有利于提升國內市場的水泥需求空間。此外,半數以上省市將其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目標設定在20%及以上,國內水泥市場的需求空間有望穩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