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命題
宣威市宇恒水泥公司董事長寧國昌雖出差在外,但談到此事有些激動:云南省級行業協會很多,卻沒有水泥行業協會。因此,大力支持這個協會組建與成立。
“云南雖有建材工業協會,但涉及為水泥服務、引導等業務的行業協會卻沒有。因此,我們建議組建一個為水泥行業服務與引導的省級行業協會。”
中建材云南西南水泥公司、云南瑞安建材公司、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紅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的相關人士認為,根據云南水泥行業發展趨勢和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跌等問題,成立一個協會符合實際。
據云南瑞安公司銷售總監馮濤介紹,云南水泥企業為此事已討論過多次,主要發起方為中建材云南西南水泥公司等幾家大型企業。
他還透露,目前協會已進入選舉會長、副會長等階段,關于組建和成立云南水泥行業協會的章程已起草完畢。
云南省建材工業行業協會(下稱建材協會)行業管理處負責人對此提出個人見解,她認為一個行業協會的組建與成立,關鍵在于這個協會能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否則,這個協會沒必要成立。
“就個人而言,我不贊成組建此行業協會,省建材行業協會80%的精力投放在水泥板塊,如果又組建一個新的水泥行業協會,服務功能上可能重復。”
從管理、資源和從事行業協會引導、服務經驗看,省建材協會具有多年積累的管理經驗和服務經驗,在如何引導行業發展上早已具備了一定實力。
云南省建筑建材協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員表示,即便如此,班子搭建、辦公地點、辦公用費、功能發揮等,仍是考驗水泥協會能否順利組建并成立的一個命題。
外力突破
對于水泥行業協會,從事水泥研究多年的一位老專家感受頗深:在云南水泥工業發展進程中,作為連接企業與行業,行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云南省部分地方水泥協會應運而生。
據其回憶,這些協會在推動全行業加強企業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推進技術進步等方面發揮過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云南省級相關部門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地方已成立水泥協會的有3家左右,曲靖市水泥協會是全省最先組建并成立的。
但隨著機構改革的深入推進,水泥行業協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在沒有經費來源基礎上,部分早已被注銷,至今個別地方還存在的水泥協會已名存實亡,早已失去了應有功能。
正因如此,如今有企業提出組建一個省級水泥行業協會,按自愿原則,在全省成立這個協會,既有利于行業發展,又有利于政府調控與布局。
對于云南水泥,在經過多次產業結構調整和技改后,原來的立窯式等不符合產業政策規劃的生產線已到淘汰收尾階段。
按云南省工信委裝備材料處副調研員李莉的理解,全省按“關小扶大”和“建一關一”等產業政策,通過改擴建、技改、關閉、整合、兼并等方式,設備落后、不適應新型干法的生產線和產能不達標的中小水泥廠早已淘汰出局。
在此基礎上,云南呈現出像昆鋼水泥、拉法基、華新、中建材等集團式中外合資企業和本土龍頭企業的發展態勢,一個符合現代化、規模化規劃發展的產業格局也已形成。
目前,云南水泥企業數量為200余家,產量和產值排在西部第三和西南第二,僅次于四川和廣西。
從這個層面看,云南雖具備成立一個協會的優勢和條件,但需時機成熟。
成立水泥協會,充分發揮協會的綜合優勢,以企業為中心,以服務為紐帶,牢固樹立為會員、為行業、為政府服務的“三為”意識,這是根本。
同時貼近會員,貼近企業,貼近行業,積極拓寬服務對象和服務領域,增強協會在全行業的權威性和凝聚力,使協會成為名副其實的產業之家、企業之家。這也是成立一個行業協會的首要條件。
當前,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已成為促進水泥工業提速發展的內生動力。
實踐證明,一個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扶持,離不開行業協會的大力推動。
“行業協會在組建過程中如果內力不足,可尋求外力突破。”寧國昌表達的意思與那位研究水泥多年的老專家觀點不謀而合。
擺在云南水泥行業面前的一個現實是,全省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去年年初價格遇到的“滑鐵盧”至今未見回暖現象,大部分水泥企業虧本經營。
“這才是行業共同關注并謀化應對的話題。” 云南省建材協會行業管理處負責人最后表達了自己的見解。
宣威市宇恒水泥公司董事長寧國昌雖出差在外,但談到此事有些激動:云南省級行業協會很多,卻沒有水泥行業協會。因此,大力支持這個協會組建與成立。
“云南雖有建材工業協會,但涉及為水泥服務、引導等業務的行業協會卻沒有。因此,我們建議組建一個為水泥行業服務與引導的省級行業協會。”
中建材云南西南水泥公司、云南瑞安建材公司、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紅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的相關人士認為,根據云南水泥行業發展趨勢和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跌等問題,成立一個協會符合實際。
據云南瑞安公司銷售總監馮濤介紹,云南水泥企業為此事已討論過多次,主要發起方為中建材云南西南水泥公司等幾家大型企業。
他還透露,目前協會已進入選舉會長、副會長等階段,關于組建和成立云南水泥行業協會的章程已起草完畢。
云南省建材工業行業協會(下稱建材協會)行業管理處負責人對此提出個人見解,她認為一個行業協會的組建與成立,關鍵在于這個協會能不能發揮相應的作用,否則,這個協會沒必要成立。
“就個人而言,我不贊成組建此行業協會,省建材行業協會80%的精力投放在水泥板塊,如果又組建一個新的水泥行業協會,服務功能上可能重復。”
從管理、資源和從事行業協會引導、服務經驗看,省建材協會具有多年積累的管理經驗和服務經驗,在如何引導行業發展上早已具備了一定實力。
云南省建筑建材協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員表示,即便如此,班子搭建、辦公地點、辦公用費、功能發揮等,仍是考驗水泥協會能否順利組建并成立的一個命題。
外力突破
對于水泥行業協會,從事水泥研究多年的一位老專家感受頗深:在云南水泥工業發展進程中,作為連接企業與行業,行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云南省部分地方水泥協會應運而生。
據其回憶,這些協會在推動全行業加強企業管理,提高產品質量,推進技術進步等方面發揮過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云南省級相關部門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地方已成立水泥協會的有3家左右,曲靖市水泥協會是全省最先組建并成立的。
但隨著機構改革的深入推進,水泥行業協會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在沒有經費來源基礎上,部分早已被注銷,至今個別地方還存在的水泥協會已名存實亡,早已失去了應有功能。
正因如此,如今有企業提出組建一個省級水泥行業協會,按自愿原則,在全省成立這個協會,既有利于行業發展,又有利于政府調控與布局。
對于云南水泥,在經過多次產業結構調整和技改后,原來的立窯式等不符合產業政策規劃的生產線已到淘汰收尾階段。
按云南省工信委裝備材料處副調研員李莉的理解,全省按“關小扶大”和“建一關一”等產業政策,通過改擴建、技改、關閉、整合、兼并等方式,設備落后、不適應新型干法的生產線和產能不達標的中小水泥廠早已淘汰出局。
在此基礎上,云南呈現出像昆鋼水泥、拉法基、華新、中建材等集團式中外合資企業和本土龍頭企業的發展態勢,一個符合現代化、規模化規劃發展的產業格局也已形成。
目前,云南水泥企業數量為200余家,產量和產值排在西部第三和西南第二,僅次于四川和廣西。
從這個層面看,云南雖具備成立一個協會的優勢和條件,但需時機成熟。
成立水泥協會,充分發揮協會的綜合優勢,以企業為中心,以服務為紐帶,牢固樹立為會員、為行業、為政府服務的“三為”意識,這是根本。
同時貼近會員,貼近企業,貼近行業,積極拓寬服務對象和服務領域,增強協會在全行業的權威性和凝聚力,使協會成為名副其實的產業之家、企業之家。這也是成立一個行業協會的首要條件。
當前,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已成為促進水泥工業提速發展的內生動力。
實踐證明,一個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扶持,離不開行業協會的大力推動。
“行業協會在組建過程中如果內力不足,可尋求外力突破。”寧國昌表達的意思與那位研究水泥多年的老專家觀點不謀而合。
擺在云南水泥行業面前的一個現實是,全省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去年年初價格遇到的“滑鐵盧”至今未見回暖現象,大部分水泥企業虧本經營。
“這才是行業共同關注并謀化應對的話題。” 云南省建材協會行業管理處負責人最后表達了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