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在09年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金融風暴的沖擊,雖說國家已經出臺擴大內需政策,部分抵消企業出口下降帶來的損失,但對于混凝土企業來說,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已經讓外力的支持變的不那么有力了。
產能過剩的消息一度成為行業內熱門的話題,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市場供大于求,行業內各個物資的價格相互打壓,但在市場剛有主要的苗頭的時候,先后有一系列公司的的大動作阻止了情況的惡化。
先有亞泰集團開始了其自產自銷的局面,這一做法不僅通過產品深加工擴大內需,緩解了企業產能過剩,還形成兩個產業的協調互補發展。后有中聯重科在海外市場布局,避開金融風暴影響較大的發達國家,著重發展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所以中聯未來的海外市場的重心仍然是非洲、中東、南亞、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通過這些企業的開拓行為,為中國混凝土行業一體化進程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讓我們看到了混凝土行業的勃勃生機。也正因為如此,正是金融風暴這一契機,使早已積蓄力量的中國混凝土行業在“危” 中得“機”。
產能過剩的消息一度成為行業內熱門的話題,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市場供大于求,行業內各個物資的價格相互打壓,但在市場剛有主要的苗頭的時候,先后有一系列公司的的大動作阻止了情況的惡化。
先有亞泰集團開始了其自產自銷的局面,這一做法不僅通過產品深加工擴大內需,緩解了企業產能過剩,還形成兩個產業的協調互補發展。后有中聯重科在海外市場布局,避開金融風暴影響較大的發達國家,著重發展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所以中聯未來的海外市場的重心仍然是非洲、中東、南亞、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通過這些企業的開拓行為,為中國混凝土行業一體化進程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讓我們看到了混凝土行業的勃勃生機。也正因為如此,正是金融風暴這一契機,使早已積蓄力量的中國混凝土行業在“危” 中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