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理性結束水泥產能過剩之爭 著力探索抑制產量過剩之路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10-26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湖北散裝水泥信息網
核心提示:理性結束水泥產能過剩之爭 著力探索抑制產量過剩之路

  近年來,對我國水泥產能過剩之爭,可謂是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逢會必講,你講我講大家都講,達到了聲聲入耳,人人皆知的效果。筆者呼吁:理性結束水泥產能過剩之爭,才有利于集中精力面對現實,著力探索轉型發展抑制產量過剩之路。

  一、水泥產能過剩已經載入史冊

  2011年底,全國水泥產能達到29.44億噸(其中,落后產能3.5億噸),產能過剩24%左右;2012年,仍有在建線216條,加上現有產能,預計到2013年我國水泥產能將超過30億噸,產能過剩30%左右。2011年,重慶水泥產能8200萬噸(含落后產能1000萬噸),產能過剩38%,2012年仍有在建線6條,水泥產能1130萬噸左右,年底,水泥產能(除淘汰落后產能后)仍在7600萬噸左右(不含粉磨站),產能過剩仍在30%左右。

  二、水泥產量過剩危害無窮

  總所周知:水泥產能過剩不是水泥產量過剩。就產能過剩而言,不用電生產水泥,它就不會沖擊市場,不消耗國家不可再生的資源和能源,不增加污染物排放,就不會發生為搶占市場而造成的超載運輸、交叉運輸和損毀公路等安全隱患。產量過剩的后果是:①企業受害。市場出現惡性競爭,低價傾銷,企業成本最低化、利潤最大化的目標變成了肥皂泡;②行業受害。水泥行業數萬名專家、員工辛辛苦苦調整結構、淘汰落后、技術進步、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對社會做出的巨大貢獻付之東流;③國家受害。資源能源消耗了,排放增加了,稅費減收了,銀行貸款難歸了等等。

  三、抑制水泥產量過剩既難也不難

  (一)從“源頭”上,抑制水泥產量過剩

  從“源頭”上就是要堅決遏制新增產能。為抑制產量過剩減輕壓力創造條件。要遏制新增水泥產能:一靠政府不核準以擴能為目的的新建或技改水泥項目;二靠銀行不放貸;三靠業主理性抉擇投資。

  (二)從“過程”中,抑制水泥產量過剩

  首先,要堅決淘汰現有的落后產能和能耗高的小型新型干法生產線,為抑制產量過剩不增加低標號水泥創造條件。淘汰落后產能和小型新型干法生產線:一靠企業主體要勇于擔當;二靠政府政策引導并將有關鼓勵政策落實到位。

  其次,要堅決延長停窯檢修時間,降低產能利用率,為追求“價本利”的生產經營理念創造條件。延長停窯檢修時間,降低產能利用率有兩種方法:一靠大企業有共識,行業協會搭臺、大企業積極參與,自愿輪流停窯延長檢修時間;二靠政府引導,該出手時就出手。凡惡性競爭不止,誰也殺不死誰的地區,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針對高耗能的水泥企業制定年用電限額標準,強制減少水泥生產用電,抑制水泥產量過剩。

  第三,要加快聯合重組,提高產能集中度,為抑制產量過剩統一認識創造條件。加快聯合重組提高產能集中度:一靠國內10強企業發力;二靠政府政策給力。

  四、抑制產量過剩是轉型發展的客觀要求

  水泥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和建設的原材料工業。其發展命運與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城鎮化率進度密切相關。

  (一)經濟發展大環境要求抑制產量過剩

  我國經濟受2009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遇到了相當復雜的內外局面,外需受阻,內需不足,以投資為主拉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方式不可持續,轉變發展方式,調低GDP增速,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已成為必然選擇。

  1、水泥消費量呈下行趨勢(詳見表1)

 表1:     2001年-2012年全國和重慶億元投資與水泥消費量關系表

年 份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預測)

水泥消費量
(萬噸/億元投資)


1.78

1.67

1.55

1.38

1.19

1.12

0.99

0.81

0.73

0.68

0.69

0.62


1.88

1.71

1.61

1.36

1.26

1.05

0.90

0.79

0.68

0.66

0.66

0.60

2、重慶市投資增速幅度明顯回落(詳見表2)

年  份

2010

2011

增幅回落百分點

固投同比增長(%)

30.41

10.83

19.58

其中

主城九區

30.93

10.68

20.25

六大中心城市

22.67

6.69

15.98

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

29.6

20.54

9.06

其中

主城九區

96.65

21.21

75.44

六大中心城市

46.84

20.46

26.38

建設與改造投資同比增長(%)

34.78

1.92

32.86

其中

主城九區

26.63

-10.21

36.84

六大中心城市

37.20

2.72

34.48

工業投資同比增長(%)

24.58

13.32

11.26

其中

主城九區

21.96

9.72

12.24

六大中心城市

32.63

5.47

27.16

  說明:“十二五”期間:重慶規劃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4.5萬億元左右,投資結構已有重大調整,其中工業投資1.5萬億元,占總投資的1/3;以固定資產投資拉動GDP的增長為主的發展模式受到嚴重挑戰。重慶市“十二五”4.5萬億元投資能否完成?將經受實踐檢驗。

  3、重慶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限

  “十二五”期間,重慶重大建設項目集中在“三港兩路”。

  “三港建設”系指空港、海港和信息港。①空港:重點建設江北機場第三跑道和東航站區,到2015年,接待游客3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100萬噸;②海港:重點建設主城果園港、涪陵龍頭山、萬州新田等港口和航道整治,初步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到2015年貨物集裝箱吞吐能力分別達到2億噸,700萬標箱,周邊省市貨物周轉超過全市總吞吐量的50%;③信息港:加快建成區域內高速數據通道,全面提升數據傳輸和交換能力,建成國際云計算數據處理中心。

  “兩路”系指鐵路和高速公路建設。①鐵路建設:重點推進蘭渝、渝利、成渝客專、渝萬和渝黔新干線鐵路建設,新增里程980公里;②高速公路:新建1000公里,基本形成“三環十射多聯線”路網。到2015年,重慶市鐵路、高速公路營運里程分別達到3000公里,平均每萬人1公里。

  能源、水利設施:重點推進千萬千瓦電源項目電網建設改造,天然氣“縣縣通”工程:重點推進骨干水源、供排水管網、防洪安全等工程建設。

  4、重慶人均住房已達32m2,已超小康(不小于27m2)標準,房地產開發市場前景難料

  據1996-2011年統計資料分析:每年施工面積和當年新開工面積共159425萬m2(其中:住宅121308萬m2,按2011年戶籍人口計算,人均36.42 m2),竣工面積26569萬m2,僅占總施工面積和新開工面積的15.44%。就住宅而言,重慶市還有100000萬m2的建筑面積未竣工,且每年還呈增長態勢,住宅竣工后過剩嗎?


  5、重慶年人均水泥消費量已過1500公斤,水泥消費漸近峰值(詳見表3)。

年份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5

當年人均消費量(kg/人)

492

534

597

687

682

751

902

1001

1138

1263

1594

1731

2138

累計人均消費量(kg/人)

4183

4717

5313

6001

6683

7434

8336

9338

10476

11739

13333

15064

23006

  ★為預測數據

  6、從人均水泥消費量和人均累計消費量對比研究看,人均水泥消費量正處高位運行 (二)重慶水泥產量過剩,效益指標長期不佳(詳見表4) 

2001-2011年重慶水泥產量及其他有關指標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較表。

  表4:

指標
名稱

單位

“十五”期間

“十一五”期間

“十二五”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重慶
水泥產量

萬噸

1511

1680

1927

1957

2101

2534

2820

3135

3611

4598

5053

年度
全國排名

16

16

15

16

16

16

17

18

18

18

19

重慶
銷售收入

億元

26.4

30.6

36.3

34.2

42.4

51.5

63.7

96.6

110.0

132.1

161.8

年度
全國排名

17

15

16

18

18

19

19

19

19

20

20

重慶銷售
利潤率

%

-2.94

0.43

5.64

1.93

0.47

2.16

5.36

11.0

7.56

6.74

2.05

年度
全國排名

27

21

13

24

24

25

18

8

20

24

31

全國銷售
利潤率

%

2.29

3.23

6.15

5.95

3.09

4.67

6.51

7.16

8.42

10.15

11.2

重慶銷售
毛利潤

%

16.67

18.36

20.73

16.62

13.01

15.19

17.15

24.20

21.47

18.37

15.78

全國銷售
毛利潤

%

18.34

17.45

18.77

17.06

13.30

14.40

16.69

17.74

16.65

17.49

19.78

重慶
總資產報酬率

%

1.76

3.29

5.20

2.72

2.28

3.80

5.39

10.44

6.70

5.52

全國
總資產報酬率

%

2.28

3.28

5.25

5.54

3.68

5.34

7.02

8.10

8.44

10.13

  “★”2007-2010年重慶水泥銷售毛利率高于全國之因:2007年四季度成都關閉淘汰小立窯400余萬噸,2008-2010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災后重建和全球金融危機4萬億投資拉動。銷售利潤率排名,從2006年一直下滑,到2011年全國倒數第一名,總資產報酬率長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三)重慶抑制產量過剩有兩次嘗試

  一是自愿減量生產、熄火停窯。2011年有8條生產線熄火停窯,少產熟料600余萬噸;2012年上半年又6條線分別采用了熄火、不點火等方式停窯停磨,減少熟料生產200余萬噸;

  二是協會搭臺倡議,企業真誠參與。延長了今年一季度熄火停窯檢修時間,減少熟料生產100余萬噸。

  兩次嘗試時間短,減量生產強度低,市場供給仍大于需求,參與企業尚未獲得實在利益。

  (四)重慶抑制產量過剩,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新增產能與抑制產量過剩的挑戰

  重慶海螺和冀東新增產能還未完成配套建設;長江上游的“重磅炸彈”--東方希望還未爆開;重慶水泥“大哥大”--西南水泥并未滿負荷生產。新增產能1000余萬噸要釋放,產能過多市場需求不正,抑制產量過剩又必須,面對增量與減量的挑戰,重慶水泥人一個共同市場,面臨智慧大考。

  二是輸出產能與輸入產能的挑戰

  重慶與四川、湖南、湖北、貴州和陜西等5省相鄰,2011年人均水泥消費量分別為1731公斤、1801公斤、1399公斤、1623公斤、1441公斤和1718公斤。水泥產能都過剩,都希望輸出過剩產能。但決定輸出與輸入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有兩個:生產成本高低和運輸距離費用。相比之下,四川廣安、達州水泥產能2000余萬噸,有相當一部分要輸入重慶兩江新區和渝北區以及墊江、梁平縣,具有成本、運距明顯優勢;湖南、湖北水泥沿長江而上入渝具有運費低、運距長的明顯優勢;重慶市合川、銅梁 水泥輸入四川、遂寧等地區,具有運距短的優勢。面對輸出與輸入產能的挑戰,重慶水泥人面臨如何做好區域水泥協同、實現水泥價值回歸的大考。

  三是把握自己與相信他人的挑戰

  建水泥廠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成本最低化、利潤最大化。在大敵當前--產能過剩的今天,過度競爭殺價,誰也殺不死誰的今天,行業賺錢成了天下第一難事的今天,口頭上都贊同協同,抑制產量過剩,減少供給,節能減排,實現價值回歸,維護水泥人的人格尊嚴,但在操作時,遇到了把握自己與相信他人的挑戰,重慶水泥人在產能過剩能否抓住機遇建立互信的競合戰略伙伴關系上面臨大考。(五)重慶抑制產量過剩,面臨四大機遇:

  一是抑制產量過剩,有全國大環境

  2010年冬季,政府出手,水泥企業被動拉閘限電,強制減量生產,抑制產量過剩,收到了豐碩成果,既完成了政府節能減排目標,又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還實現了價值回歸。

  2011年,智慧的水泥人,在相當多的地區,水泥企業將“被動限電、減量生產”變成“我要限電、減量生產”,全國水泥利潤突破千億大關。2012年,我國東部、中部、華南以及周邊的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和陜西省水泥企業繼續協同減量生產,抑制產量過剩,據悉:浙江省到目前為止,周邊的湖南、湖北、云南、貴州每條線已累計停窯80天,在市場疲軟、需求不正的大環境中,仍取得較好收益。特別是吉林省水泥企業協同的經驗,得到了工信部的肯定。

  二是重慶抑制產量過剩,有政府積極支持

  我市水泥行業,多年來能耗高、效益低,行業內外名聲掃地。雙節前,政府分管部門負責人說:“重慶水泥效益已到了零容忍地步,希望水泥協會提出協同減量生產,節能減排,抑制產量過剩的方案,政府一定配合支持,請協會組織行業自律實施”。

  三是重慶抑制產量過剩,有集團企業參與

  9月13-16日,由西南水泥倡議并提供費用,川、渝兩地水泥協會組織了19個有影響力的大企業赴東北三省學習考察區域協同、減量生產、抑制產量過剩的經驗。重慶參加學習考察的有:海螺、冀東、臺泥、華新、南桐、天助、富皇、富豐、金九、茂田、開州等企業。考察結束座談時,企業領導紛紛表示:協會搭臺,政府支持,大企業參與,節能減排,減量生產,抑制過剩時機已到。價格大戰誰都殺不死,即使集中度提高了,產能并沒減少,水泥企業不可能形成壟斷,為維護共同市場秩序,企業戶數多需協同,企業戶數少同樣需協同。在市場經濟中,競爭是永恒的,但協同是必不少的。

  重慶市情特殊,協同要分片區推進,協會搭臺,企業參與,政府支持,加強對減量生產,節能減排,抑制產量過剩方案的實施。

  四是重慶抑制產量過剩,有央企引領群雄參與

  自2011年10月,中國建材集團西南水泥有限公司掛牌以來,努力實行“兩手抓”,一手抓云、川、貴、渝企業的整合重組,另一手狠抓區域協同自愿限電減量生產,抑制產量過剩,已收到初步成效。我們相信央企與群雄--六大跨區域性的水泥集團等(西南、海螺、拉瑞、紅獅、臺泥、華新)在云、貴、川、渝,現有熟料產能14122萬噸,占云、貴、川、渝新型熟料總產能的54%左右,有意實施大協同。

  在抑制水泥產量過剩的征途中,可能將歷經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的艱難過程,但堅冰已經打破,航程已經開啟,到達彼岸還遠嗎?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运城市| 灵台县| 阜康市| 门头沟区| 琼中| 杭锦后旗| 新巴尔虎右旗| 登封市| 诸城市| 河南省| 腾冲县| 化德县| 墨竹工卡县| 乐业县| 吉首市| 湾仔区| 竹溪县| 卓尼县| 兴化市| 长兴县| 夏津县| 隆安县| 昂仁县| 甘谷县| 韶关市| 桂平市| 枝江市| 五寨县| 田林县| 察雅县| 台江县| 全州县| 新乡县| 台州市| 兴和县| 宝山区| 河曲县| 上林县| 莱西市| 富锦市| 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