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實現多項技術創新 推進順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2-09-19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橋梁網
核心提示: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實現多項技術創新 推進順利

  繼8月中旬啟動首個標準沉管的第一管節的混凝土澆筑和西人工島暗埋段的澆筑工程,島隧工程各關鍵性節點順利突破,標志著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建設全面鋪開,推進順利。記者昨天在桂山牛頭島沉管預制廠了解到,首個標準沉管生產已完成三個節段的混凝土澆筑,其中第三節15日澆筑完,不日可進行模版分離。至此,首個標準沉管生產有望于10月初預制完成,為年底前首個沉管沉放施工奠定基礎。

  據了解,以工廠流水線生產隧道沉管,再通過海上浮運到工地拼裝的建設方式,為國內首創,在世界工程史上也是第二次使用。“此前僅在瑞典和丹麥之間的厄勒海峽的橋梁工程上運用過。”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副總工程師翟世鴻說:“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的沉管段總長5664米,由33節沉管組成。形象地說,一節沉管約180米,規模就相當于一艘航空母艦。”記者在桂山牛頭島沉管預制廠了解到,每個標準沉管再分成8節進行混凝土澆筑;每節澆筑好后再拼裝成一個整體。“這就意味著每一個標準沉管中的8節分8次澆筑必須是完美澆筑,即便是前7次混凝土澆筑毫無瑕疵,第8次出現任何問題,也是前功盡棄。”翟世鴻強調,每個沉管的重量為7.2萬噸,造價達1億元,施工質量要求高,難度大。

  記者現場見到,在固定的臺座上澆筑好的兩小節沉管已完成施工,脫離模版,安靜地矗立在特制的軌道上。遠遠望去,猶如兩個大大的門洞。工人們告訴記者,“兩個門洞”就是大橋建好后,海底隧道中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的橫切面;中間的“小洞”是預留的緊急逃生通道。“門洞”的管壁最厚處達1.4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隧道管節。

  據介紹,在牛頭島預制好的所有沉管管節將逐一通過頂推系統,滑移至“淺塢”;在“淺塢”完成第一次舾裝后,抬高“淺塢”水位,將管節平移浮運至“深塢”;在“深塢”完成管節錨定,進行第二次舾裝。完成上述步驟后,抬高“深塢”水位與海平面平齊,然后打開塢門,沉管管節將可陸續順利浮運出塢。翟世鴻介紹,利用船閘原理來舾裝、系泊和運輸沉管管節,這一方式也是中國乃至世界首創。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水县| 册亨县| 永年县| 梁平县| 余江县| 外汇| 定襄县| 安陆市| 繁昌县| 成都市| 临夏市| 乐亭县| 吴桥县| 星座| 台北县| 都安| 科技| 县级市| 太湖县| 东海县| 葫芦岛市| 五华县| 仁化县| 金山区| 上高县| 承德市| 马关县| 通江县| 邵武市| 乌鲁木齐市| 遵化市| 明溪县| 杭锦旗| 贞丰县| 西城区| 罗源县| 勐海县| 桐庐县| 荣昌县| 江城| 平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