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水泥企業將面臨著來自政策、環境、產能、市場等方面的綜合考驗和多重制約。根據“十一五”及“十二五”初水泥企業產業戰略發展方向顯示,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產業是完善產業鏈、降低市場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舉措,也是國際水泥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混凝土行業產能過剩的跡象愈加明顯,但水泥企業進入的腳步卻不斷加快。
3月30日,“2011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產業十強”榜單揭曉,獲獎企業分別為華潤水泥、冀東水泥、金隅股份、塔牌集團、天山水泥、亞泰水泥、華新水泥、亞洲水泥、明峰建材、萬年青水泥等10家企業。
大量產能不能釋放
去年混凝土行業跟隨水泥行業規模、利潤等各個方面雖然保持了增長態勢,但是形勢已經和從前不可同日而語,并且部分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跡象,產能僅僅發揮了不到四成。但更加令人憂心的是,去年混凝土與制品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長近五成。
2011年商品混凝土產量14.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9.75%,區域增長情況與水泥相同,西南、西北地區商品混凝土產量同比增速最快的為西北、西南地區;華東仍是水泥、商混用量最高地區。
國家宏觀經濟大勢和政策對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總體利好,與行業密切相關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一定增長,尤其是各地保障房建設、大規模水利建設將會在政策導向下全面提速。但2012年,混凝土行業經濟運行環境相對復雜,歷年行業經濟與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和挑戰依然存在。
目前,在部分地區混凝土行業出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江蘇省混凝土協會會長顧炎晴坦言,江蘇省去年的混凝土攪拌機達產率僅為三成,大量的產能沒有辦法釋放。
據統計,2011年,全行業混凝土攪拌機達產率為36.12%,比2010年下降22.62%。說明單機組攪拌量與攪拌站和攪拌機的設計生產能力相差甚遠,有60%以上的攪拌機產能沒有發揮出來。
更加令人憂心的是,去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出現了近五成的增長。2011年,全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1515.9億元,同比增長49.3%,2011年前10個月,混凝土與水泥制品行業投資完成額為1200億元,同比增長42.32%,投資規模已經超過水泥制造業成為建材工業最大投資行業。
顧炎晴表示,產能過剩說明了相當一部分地區預拌混凝土攪拌站的投資建設帶有的盲目性。以江蘇省為例,2011年混凝土企業新增了134家,但同時倒閉的企業有15家,被兼并21家,還有幾十家企業關門歇業。
兼并重組正當時
面對上述情形,工信部產業政策司處長袁克蘭在第四屆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我國水泥在產能經過連續多年快速擴張,已出現全面過剩的今天,延伸水泥產業鏈,特別是向混凝土產業延伸已成為廣大水泥企業戰略轉型,尋求發展之路的重要方式。要實現這種方式的發展,最好的途徑就是實施企業兼并重組。
目前,多個地區已經出臺了有關混凝土行業的“十二五”規劃,力促產業機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速。
2011年中,先后有多個地區發布了商品混凝土相關“十二五”規劃,如山東菏澤、江蘇吳江、江蘇蘇州、浙江湖州、廣東深圳、安徽六安、江西、重慶、北京等,在各地的規劃中,明確了對攪拌站的分布及個數的要求。
專家表示,這有助于解決地區產能嚴重過剩問題,實現省市商品混凝土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促進可持續性發展,使商品混凝土行業朝著國家節能減排的方向健康、合理發展,實現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同時促進混凝土行業的兼并重組。
中國建材聯合會專職副會長、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協會會長徐永模在論壇上指出,長遠來看,水泥、混凝土面臨鋼鐵、復合材料、木材等許多結構材料產業的競爭,并且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水泥需求也將逐漸減少。但是,水泥混凝土材料在未來一個較長時期內仍然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工程建設用結構和功能材料?;炷列袠I要實現“做強”,必須“抱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