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泥緊缺時代,機立窯水泥立下過汗馬功勞。包括濕法、立波爾窯在內的旋窯水泥比例曾低至20%以下。上一世紀九十年代新型干法與機立窯還處在相持發展階段,機立窯也推出了不少改造措施,甚至不少人認為在投資資金緊張的條件下,通過機立窯改造是一條投資很少,回報很高的途徑。進入本世紀,新型干法技術已相當成熟,噸投資也已降到投資者可以接受的程度。加上我國的經濟實力日趨雄厚,各地,特別是東部地區對水泥的需求大增的外部環境,新型干法水泥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機立窯有點成了“過街老鼠”。對于“橫空出世”的JT窯也少不了責難。對此,甘智和答記者問的發表,很有針對性。
從答問中可以理出這樣一個思路:消費市場的分布狀況直接決定水泥企業的規模和布局--水泥工業企業結構以大型干法生產企業為主體,大、中、小生產規模企業并存--在經濟還比較落后、市場容量小的地區,在一定的期限內,可以采用JT窯,對落后設備進行局部改造--在相當長時期里,我國水泥工業就是以大型干法生產企業為龍頭,大、中、小水泥企業長期并存的合理結構和布局特點。也不能把“中小水泥企業和落后生產力等同起來”。
當然,我們也不能片面理解為“大力支持”JT窯的發展。那就必須是經濟還比較落后、市場容量小的地區,還要明確的是有時間段的,機立窯最終還是會退出歷史舞臺。
訪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甘智和:
中小水泥企業生存問題
記者:在水泥產業政策的指引下,近年來以大型新型干法企業為骨干的技術結構、企業結構基本形成。目前全國各地水泥仍以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為主。加大淘汰落后生產力的力度。為發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提供市場空間,因此大型水泥企業有著絕對的發展優勢,眾多中小水泥企業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中國水泥工業還需要不需要中小水泥企業?中小水泥企業還有沒有生存發展空間?這成為眾多中小水泥企業關心的問題,您能否就此談一下看法?
甘智和: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水泥工業取得了很大成績,保障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經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的比例日益提高,一批大型水泥生產集團逐步實現了集約化經營,一批質量差、污染嚴重、生產效率低、能耗高的落后企業被淘汰、關閉,大型水泥生產裝備和自主創新的新工藝的出現和成熟推動了我國水泥工業的技術進步,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我國水泥工業結構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資源和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比較嚴重,部分落后的生產工藝還占相當比重,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水泥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原材料,其具有十分突出的地方性和對資源、能源、交通高度依賴的特征,作為重要的投資類產品,它的發展和地區的市場容量以及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有極高的相關性,而能源、資源及交通運輸能力是其發展的基本條件。首先,縱觀我國水泥消費市場的分布情況,可以把我國地區水泥市場大約分成為7個檔次,水泥消費市場無論是市場的集中度,還是水泥的消費量差異很大。
大的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沿海和經濟發展地區。在大多數的內陸地區,圍繞中小城市形成了一批分散、但具有一定消費規模的較小市場,而在絕大多數縣級市,特別是城鎮密度較小、交通條件較差的經濟不發達地區很難形成較大的消費市場,市場分布也極其分散。這種布局在新疆、青海、四川等中西部地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表現尤為突出。從全局看,我國水泥消費市場在相當一段時期內的兩個特征,即:在規模上大、中、小相結合,在布局上集中和分散相結合。水泥作為重要的投資類產品對消費市場的依存度很大,因此消費市場的分布狀況將直接決定水泥企業的規模和布局。
此外,由于水泥生產所需燃料、原料和成品運輸量大,因此它是適宜短距離運輸的大宗建筑材料,表現出極強的地方性特征。目前我國水泥企業中,公路運輸約占我國水泥運量的70%以上。其余依靠水路和鐵路運輸。由于運輸費用對水泥生產成本影響大。作為一種低值的投資類產品,其市場銷售范圍受合理消費半徑的制約十分明顯(市場生產成本和所在市場的水泥銷售價格差距較大的情況除外),按照我國現有的運輸條件和費用水平,一般情況下,公路運輸在200km以內,鐵路運輸的500km以內是比較經濟可行的。超過以上范圍,運輸距離每增加100km,噸產品的運費增加50~70元。水運由于其廉價的運數成本,水泥的運輸費用約為公路運費的1/3左右,合理的運輸距離可以延長。
綜合考慮水泥消費市場分布格局、石灰石資源儲量、能源供應能力及交通運輸成本的差異性等因素。我國水泥工業合理布局應該圍繞水泥消費市場的分布狀況展開,在合理的銷售范圍內建設不同規模的水泥企業,根據地區經濟發展規模和交通條件,在組織上充分發揮集團管理優勢,鼓勵發展大集團戰略實現集約化經營,但工廠建設規模應實事求是,不宜片面追求生產規模的大型化,要避免原料、燃料和產品的長途運輸,造成資源和社會寶貴資源的浪費。在市場集中、擁有大型礦山、交通方便、特別是水路通道沿線,建設一批4000t/d以上的大型水泥生產企業。在公路運輸距離半徑200km,鐵路運輸距離<500km范圍內,水泥消費量100萬~200萬噸的地區,應該明確工廠的建設規模應根據建設條件確定。工廠的年水泥生產能力不宜小于100萬噸。單線生產能力不宜小于2500t/d。而在消費市場較小、城市密度較稀,運輸條件較差的地區,在公路運輸距離半徑200km,鐵路運輸距離<500km范圍內,市場消費<100萬噸的地區內。如:四川、新疆、青海等地區,企業建設的合理規模應為30萬-80萬噸水泥/年,單線生產規模不宜小于30萬噸。具體建設規模應因地制宜由企業自主決定。
綜上所述,我國水泥工業企業結構布局應該是以大型新型干法生產企業為主體,大、中、小生產規模企業并存,不能只搞大的,可以集團化經營,但應該根據消費者市場來布局企業。企業單線生產規模擬在30萬~300萬噸,而單線年產生產規模為30萬~80萬噸水泥企業也應占有一定比例,中小水泥企業有存在的必要性。
從答問中可以理出這樣一個思路:消費市場的分布狀況直接決定水泥企業的規模和布局--水泥工業企業結構以大型干法生產企業為主體,大、中、小生產規模企業并存--在經濟還比較落后、市場容量小的地區,在一定的期限內,可以采用JT窯,對落后設備進行局部改造--在相當長時期里,我國水泥工業就是以大型干法生產企業為龍頭,大、中、小水泥企業長期并存的合理結構和布局特點。也不能把“中小水泥企業和落后生產力等同起來”。
當然,我們也不能片面理解為“大力支持”JT窯的發展。那就必須是經濟還比較落后、市場容量小的地區,還要明確的是有時間段的,機立窯最終還是會退出歷史舞臺。
訪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甘智和:
中小水泥企業生存問題
記者:在水泥產業政策的指引下,近年來以大型新型干法企業為骨干的技術結構、企業結構基本形成。目前全國各地水泥仍以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為主。加大淘汰落后生產力的力度。為發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提供市場空間,因此大型水泥企業有著絕對的發展優勢,眾多中小水泥企業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中國水泥工業還需要不需要中小水泥企業?中小水泥企業還有沒有生存發展空間?這成為眾多中小水泥企業關心的問題,您能否就此談一下看法?
甘智和: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水泥工業取得了很大成績,保障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經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的比例日益提高,一批大型水泥生產集團逐步實現了集約化經營,一批質量差、污染嚴重、生產效率低、能耗高的落后企業被淘汰、關閉,大型水泥生產裝備和自主創新的新工藝的出現和成熟推動了我國水泥工業的技術進步,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我國水泥工業結構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資源和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比較嚴重,部分落后的生產工藝還占相當比重,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水泥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原材料,其具有十分突出的地方性和對資源、能源、交通高度依賴的特征,作為重要的投資類產品,它的發展和地區的市場容量以及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有極高的相關性,而能源、資源及交通運輸能力是其發展的基本條件。首先,縱觀我國水泥消費市場的分布情況,可以把我國地區水泥市場大約分成為7個檔次,水泥消費市場無論是市場的集中度,還是水泥的消費量差異很大。
大的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沿海和經濟發展地區。在大多數的內陸地區,圍繞中小城市形成了一批分散、但具有一定消費規模的較小市場,而在絕大多數縣級市,特別是城鎮密度較小、交通條件較差的經濟不發達地區很難形成較大的消費市場,市場分布也極其分散。這種布局在新疆、青海、四川等中西部地區和經濟不發達地區表現尤為突出。從全局看,我國水泥消費市場在相當一段時期內的兩個特征,即:在規模上大、中、小相結合,在布局上集中和分散相結合。水泥作為重要的投資類產品對消費市場的依存度很大,因此消費市場的分布狀況將直接決定水泥企業的規模和布局。
此外,由于水泥生產所需燃料、原料和成品運輸量大,因此它是適宜短距離運輸的大宗建筑材料,表現出極強的地方性特征。目前我國水泥企業中,公路運輸約占我國水泥運量的70%以上。其余依靠水路和鐵路運輸。由于運輸費用對水泥生產成本影響大。作為一種低值的投資類產品,其市場銷售范圍受合理消費半徑的制約十分明顯(市場生產成本和所在市場的水泥銷售價格差距較大的情況除外),按照我國現有的運輸條件和費用水平,一般情況下,公路運輸在200km以內,鐵路運輸的500km以內是比較經濟可行的。超過以上范圍,運輸距離每增加100km,噸產品的運費增加50~70元。水運由于其廉價的運數成本,水泥的運輸費用約為公路運費的1/3左右,合理的運輸距離可以延長。
綜合考慮水泥消費市場分布格局、石灰石資源儲量、能源供應能力及交通運輸成本的差異性等因素。我國水泥工業合理布局應該圍繞水泥消費市場的分布狀況展開,在合理的銷售范圍內建設不同規模的水泥企業,根據地區經濟發展規模和交通條件,在組織上充分發揮集團管理優勢,鼓勵發展大集團戰略實現集約化經營,但工廠建設規模應實事求是,不宜片面追求生產規模的大型化,要避免原料、燃料和產品的長途運輸,造成資源和社會寶貴資源的浪費。在市場集中、擁有大型礦山、交通方便、特別是水路通道沿線,建設一批4000t/d以上的大型水泥生產企業。在公路運輸距離半徑200km,鐵路運輸距離<500km范圍內,水泥消費量100萬~200萬噸的地區,應該明確工廠的建設規模應根據建設條件確定。工廠的年水泥生產能力不宜小于100萬噸。單線生產能力不宜小于2500t/d。而在消費市場較小、城市密度較稀,運輸條件較差的地區,在公路運輸距離半徑200km,鐵路運輸距離<500km范圍內,市場消費<100萬噸的地區內。如:四川、新疆、青海等地區,企業建設的合理規模應為30萬-80萬噸水泥/年,單線生產規模不宜小于30萬噸。具體建設規模應因地制宜由企業自主決定。
綜上所述,我國水泥工業企業結構布局應該是以大型新型干法生產企業為主體,大、中、小生產規模企業并存,不能只搞大的,可以集團化經營,但應該根據消費者市場來布局企業。企業單線生產規模擬在30萬~300萬噸,而單線年產生產規模為30萬~80萬噸水泥企業也應占有一定比例,中小水泥企業有存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