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攀鋼環業公司與攀枝花市交通局合作研發的“高鈦重礦渣在高等級公路基層、墊層中的應用”課題,近日通過了由四川省交通廳組織的技術鑒定。該產品與此前研發出的10大系列30多種規格礦渣產品,共同撐起攀鋼高爐渣循環經濟產業鏈條,保證了攀鋼高爐渣顆粒不入金沙江,促進了企業、資源、環保的和諧發展。
攀鋼高鈦型高爐渣渣性短、水化活性低,不能像普通高爐渣那樣大量用于建筑材料行業,被業界稱為“呆渣”。隨著攀鋼東、西渣場服役期滿,巴關河渣場也趨于飽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攀鋼面臨著耗巨資再建排渣場地的難題。但攀枝花特殊的地理環境,再建渣場已無地可選。同時三大渣場均沿著長江上游的金沙江而建,對金沙江環境也有較大的影響。
2001年,攀鋼專門成立環業冶金渣公司,對攀鋼獨特的高鈦型高爐渣進行綜合利用開發。公司從最初的礦渣建筑材料起步,經過5年的不斷開發,成功研發出商品混凝土、彩磚、復合微粉、高鈦型石油壓裂支撐劑等10大系列30多種規格的礦渣產品。其中復合微粉、高鈦型石油壓裂支撐劑等5項新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部分產品還填補了世界該類產品空白。
隨著礦渣產品結構的不斷調整,環業公司處理高爐渣的能力不斷提升,目前日處理1萬余噸,不但完全消化了攀鋼高爐每天產生的高爐渣,還消耗掉1500多萬噸原來囤積的高爐渣。
在將高爐渣變廢為寶的同時,該公司還十分重視對渣場進行綠化,曾經向金沙江中心逼近的西渣場,現在建起了長550米、高39米的沿江擋墻,將高爐渣牢牢“鎖住”,渣場上還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綠化帶,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攀鋼高鈦型高爐渣渣性短、水化活性低,不能像普通高爐渣那樣大量用于建筑材料行業,被業界稱為“呆渣”。隨著攀鋼東、西渣場服役期滿,巴關河渣場也趨于飽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攀鋼面臨著耗巨資再建排渣場地的難題。但攀枝花特殊的地理環境,再建渣場已無地可選。同時三大渣場均沿著長江上游的金沙江而建,對金沙江環境也有較大的影響。
2001年,攀鋼專門成立環業冶金渣公司,對攀鋼獨特的高鈦型高爐渣進行綜合利用開發。公司從最初的礦渣建筑材料起步,經過5年的不斷開發,成功研發出商品混凝土、彩磚、復合微粉、高鈦型石油壓裂支撐劑等10大系列30多種規格的礦渣產品。其中復合微粉、高鈦型石油壓裂支撐劑等5項新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部分產品還填補了世界該類產品空白。
隨著礦渣產品結構的不斷調整,環業公司處理高爐渣的能力不斷提升,目前日處理1萬余噸,不但完全消化了攀鋼高爐每天產生的高爐渣,還消耗掉1500多萬噸原來囤積的高爐渣。
在將高爐渣變廢為寶的同時,該公司還十分重視對渣場進行綠化,曾經向金沙江中心逼近的西渣場,現在建起了長550米、高39米的沿江擋墻,將高爐渣牢牢“鎖住”,渣場上還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綠化帶,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