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形成18條高速公路出川大通道,關鍵在于攻克1040.86公里的橋梁和隧道建設難題。而這上千公里橋隧,大都建在我國地勢一級臺階向二級臺階的過渡地段,山高谷深,河流縱橫。“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地質條件更加復雜,施工條件更加困難,作業時間更加緊張,管理更加困難。
經受考驗,迎難而上,精心組織,科學攻關,創新方法,四川交通以“空間換時間,變不可能為可能”,創造出全過程全方位精細化管理模式的橋隧攻堅奇跡。
橋隧比近三分之一 難度疊加
穿過都映高速公路長長的龍溪隧道,眼前豁然一亮:岷江右岸,橋墩高聳,香楓山腰隧道口車輛進進出出。這里,長達5公里多的映秀隧道,是映汶高速公路的起點。映汶高速公路全長48.37公里,橋梁和隧道長達38公里,其中隧道總長25.5公里,橋隧比超過75%。
“我們已進入‘隧道攻堅年’,8個隧道要貫通6個,震中地區地質復雜,壓力大得很!”四川都汶公路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馮學鋼對記者說。
映汶高速公路的壓力,反映的也是四川高速公路建設的難度。翻開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的《全省在建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控制性工程匯總表》, 3124個控制性工程中,全是橋梁和隧道。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高烽說,四川決戰決勝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成18條出川高速公路,關鍵在于橋梁和隧道。
目前,四川在建高速公路項目有31個,總里程3212公里,橋梁、隧道總長達到1040.86公里,占總里程近三分之一。其中,橋梁2896座,長700.6公里;長度超1000米的特大橋有94座;隧道228座,總長340.29公里。超過3公里的特長隧道30座。在建的雅瀘高速公路泥巴山大相嶺隧道長達10公里,為西南第一長隧道。
南大梁高速公路華鎣山特長隧道,全長8156米,被業界稱為“五毒俱全”:高瓦斯、涌水突泥、滑坡、煤礦采空區、巖爆等。橋梁隧道大都穿越深山老林,施工難度非常大。穿越川北崇山峻嶺的廣甘高速公路總長才55.8公里,施工便道就修了近200公里。
根據安排,3000多座橋梁和隧道要在四年全部完成,其中到2012年年底必須完成三分之二以上的工程。
空間換時間 變不可能為可能
廣陜高速公路左邊是嘉陵江,右邊是山,沒有大規模施工的條件。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沒有空間,拓展空間。從2009年開始,建設者創造出了在離地面20多米的橋梁上建大型“移動梁場”的施工辦法,鋪好一段梁板后,梁場又向前移;同時采用“蒸氣養生”縮短梁片生成時間等諸多辦法。空間換時間,變不可能為可能!廣陜高速公路的建成時間將比國家批復的時間提前一年!
雅瀘高速公路,全線共有204座橋梁和隧道,橋隧比高達78.42%,全省在建高速公路中綜合難度最高。“我們申報的科技攻關項目上百項,離開了科技支撐,雅瀘高速公路建設寸步難行。”雅西高速公路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臘八斤特大橋是“世界公路第一高墩”,采用了“鋼管混凝土組合柱”結構,先在橋墩四角安裝四根鋼管柱,鋼管柱內澆筑混凝土,再用鋼筋混凝土將四根鋼管柱包圍,并用鋼筋混凝土板連接,形成空心箱結構,一層完成之后,再向上進行第二層。這樣的結構和施工在我國橋梁建設史上是第一次,結構抗震性能大幅度提高,還節省建設成本。
泥巴山隧道要過五道難關:穿越15條斷層,涌水量大,地應力高,易大變形,施工極為困難。建設者專門為這個隧道成立了技術攻關小組,請來國內頂尖專家,展開《泥巴山隧道重大工程地質問題分析及病害處治技術研究》課題研究,目前該課題的三項子課題成果均已投入使用。
“一法三卡”嚴控安全
千公里橋隧大都在地勢險要之處,施工隊伍人數高達十多萬人。震后三年來,建設現場沒有發生一起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這源于建設者們繃緊的安全弦,創新的精細化安全管理制度。
以映汶高速公路為例,映汶高速公路地處地震極重災區,沿線地質松散,坡體坍塌嚴重,余震時有發生,次生災害嚴重,屬于施工高危地區,必須要防止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建設者創造“一法三卡”工作制度。“一法”即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監控法,通過對生產場所和崗位中可能發生的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按其危險、危害程度進行分級監控,實施日常管理和動態管理,促進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的整改。“三卡”是指安全檢查提示卡、危險源點警示卡、有毒有害化學物質信息卡。
“一法三卡”工作法,全員參與、全員防范、全員監督、全員管理。不僅力保映汶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還得到了省交通、安監等多部門的肯定。
目前,四川全省在建高速公路項目31個,3124座橋梁隧道全部分布在峽谷深壑里,面廣點多,進度、質量、安全一個都不能落下。交通部門創新管理模式,按照全過程全方位精細化管理思路,創新管理方式,加強科學統籌,突出工程進度、質量、安全、造價等多項重點內容,全面開展交通重點項目建設集中攻堅活動,并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