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消納場所建在哪?每年產生的500萬噸建筑垃圾往哪去?這個‘老大難’是當前建筑垃圾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蘇州城市發展不可回避的問題,必須要盡快統籌解決。 ”在市政府市政協領導重點督辦關于建筑垃圾管理提案的座談會上,副市長張躍進說。市政協副主席周人言參加座談。
閑置地塊成建筑垃圾“圍城”
“只要有閑置不用的空地,很快就會成建筑垃圾的堆放處,”滄浪區市容市政管理局特管站的一位工作人員說,閑置待開發地塊、城郊結合部往往是建筑垃圾“圍城”。
蘇州正處于新一輪城市大規模建設周期,建筑垃圾產生量隨之也進入高峰期。根據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的測算,市區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量約為500萬噸。其中,廢鋼筋、廢鐵絲等可以被利用的建筑垃圾,往往由從事廢品回收行業的人員專門收集。剩下的渣土、竹木、混凝土、砂漿成了真正急需處理的垃圾。以前,城市建設土方開挖之后,還需要回填,可消化一部分。如今雖開挖增多,但隨著地下空間被利用的程度越來越高,施工回填的需求逐年減少。
對于建筑垃圾管理,被市容市政部門稱為“貓捉老鼠”——“清了又倒,倒了又清”,建筑垃圾來回“搬家”,惡性循環。
消納場所嚴重缺失成關鍵
“制約我市建筑垃圾管理滯后的主要因素,在于消納場所的嚴重缺失”,民革蘇州市委員會副主委章念翔說。去年,針對市區建筑垃圾管理問題,民革蘇州市委員會開展了專題調研,發現我市至今未建設標準、規范的建筑垃圾中轉存儲與終端處置場所。長期以來,由于市區缺乏統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機制和規范場所,建筑垃圾大多采用隨意扔棄、就地填埋、反復“搬家”等簡單落后的處理方式 ,造成了閑置地塊、城郊結合部等地區成建筑垃圾“圍城”。
為打造“最干凈城市”,市市容市政管理局于去年開展“清堆”專項行動,協調三城區市容市政部門就空置待開發地塊、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地區的建筑垃圾,開展大規模的集中清理工作。平江、滄浪、金閶三個區各開了一個臨時的建筑垃圾堆納場所,但到今年年初,3個堆納場所就已不堪重負,建筑垃圾滿得要溢出來。如今,這3個堆納場基本處于關閉狀態。“法律法規難以執行到位,也是市區建筑垃圾管理的大難題,”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副局長湯以成說。建筑垃圾規范管理的上位法,國家、省級層面有7部,我市在2006年也頒布了《蘇州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去年又形成了《蘇州市區建設工程渣土暫行規定》(送審稿)。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同時在市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了《建筑垃圾處置核準》行政許可項目。但由于缺乏有力措施,2010年僅受理6件此類行政許可。
提案督辦推進消納場所選址
蘇州市市容市政局已赴5個地塊進行考察,希望規劃建設建筑垃圾的消納場,但最終卻因為種種原因“被流產”。建筑垃圾消納,面臨選址難落實的問題。
在年初的市政協全會上,民革蘇州市委員會和市政協城鄉建設委員會同時遞交提案,就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等問題提出建議,希望我市能夠盡快完善設施規劃和建設,高起點建設市區建筑垃圾消納場所,實行堆放、分類處置。其中,民革蘇州市委員會的24號提案,成為副市長張躍進、市政協副主席周人言共同的重點督辦提案。
在昨天的督辦座談會上,提案主辦單位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協辦單位市規劃局、市土地儲備中心等市政府各職能部門、相關區的負責人到會,與提案者進行面對面交流。大家達成一致共識:盡快落實建筑垃圾消納場所的選址規劃工作,推動市區的建筑垃圾規范管理。對于“消納場建在哪”、“三個中心城區臨時中轉儲運點的選址問題”,張躍進為該提案的主辦、協辦單位制定了“時間表”,要求在6月上旬形成明確的辦理意見。
閑置地塊成建筑垃圾“圍城”
“只要有閑置不用的空地,很快就會成建筑垃圾的堆放處,”滄浪區市容市政管理局特管站的一位工作人員說,閑置待開發地塊、城郊結合部往往是建筑垃圾“圍城”。
蘇州正處于新一輪城市大規模建設周期,建筑垃圾產生量隨之也進入高峰期。根據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的測算,市區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量約為500萬噸。其中,廢鋼筋、廢鐵絲等可以被利用的建筑垃圾,往往由從事廢品回收行業的人員專門收集。剩下的渣土、竹木、混凝土、砂漿成了真正急需處理的垃圾。以前,城市建設土方開挖之后,還需要回填,可消化一部分。如今雖開挖增多,但隨著地下空間被利用的程度越來越高,施工回填的需求逐年減少。
對于建筑垃圾管理,被市容市政部門稱為“貓捉老鼠”——“清了又倒,倒了又清”,建筑垃圾來回“搬家”,惡性循環。
消納場所嚴重缺失成關鍵
“制約我市建筑垃圾管理滯后的主要因素,在于消納場所的嚴重缺失”,民革蘇州市委員會副主委章念翔說。去年,針對市區建筑垃圾管理問題,民革蘇州市委員會開展了專題調研,發現我市至今未建設標準、規范的建筑垃圾中轉存儲與終端處置場所。長期以來,由于市區缺乏統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機制和規范場所,建筑垃圾大多采用隨意扔棄、就地填埋、反復“搬家”等簡單落后的處理方式 ,造成了閑置地塊、城郊結合部等地區成建筑垃圾“圍城”。
為打造“最干凈城市”,市市容市政管理局于去年開展“清堆”專項行動,協調三城區市容市政部門就空置待開發地塊、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地區的建筑垃圾,開展大規模的集中清理工作。平江、滄浪、金閶三個區各開了一個臨時的建筑垃圾堆納場所,但到今年年初,3個堆納場所就已不堪重負,建筑垃圾滿得要溢出來。如今,這3個堆納場基本處于關閉狀態。“法律法規難以執行到位,也是市區建筑垃圾管理的大難題,”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副局長湯以成說。建筑垃圾規范管理的上位法,國家、省級層面有7部,我市在2006年也頒布了《蘇州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去年又形成了《蘇州市區建設工程渣土暫行規定》(送審稿)。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同時在市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了《建筑垃圾處置核準》行政許可項目。但由于缺乏有力措施,2010年僅受理6件此類行政許可。
提案督辦推進消納場所選址
蘇州市市容市政局已赴5個地塊進行考察,希望規劃建設建筑垃圾的消納場,但最終卻因為種種原因“被流產”。建筑垃圾消納,面臨選址難落實的問題。
在年初的市政協全會上,民革蘇州市委員會和市政協城鄉建設委員會同時遞交提案,就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等問題提出建議,希望我市能夠盡快完善設施規劃和建設,高起點建設市區建筑垃圾消納場所,實行堆放、分類處置。其中,民革蘇州市委員會的24號提案,成為副市長張躍進、市政協副主席周人言共同的重點督辦提案。
在昨天的督辦座談會上,提案主辦單位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協辦單位市規劃局、市土地儲備中心等市政府各職能部門、相關區的負責人到會,與提案者進行面對面交流。大家達成一致共識:盡快落實建筑垃圾消納場所的選址規劃工作,推動市區的建筑垃圾規范管理。對于“消納場建在哪”、“三個中心城區臨時中轉儲運點的選址問題”,張躍進為該提案的主辦、協辦單位制定了“時間表”,要求在6月上旬形成明確的辦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