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測算,磚混結構和框架結構等建筑,每1萬平方米建筑的施工過程將產生500—600噸建筑垃圾,每拆除舊樓1萬平方米就產生近萬噸建筑垃圾。我市建工部門立足行業實際,積極牽頭協調,鼓勵企業立足行業實際針對建筑垃圾大做文章,并將如何處理利用建筑廢棄物列為行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據市建工處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濰坊市規模以上建筑垃圾綜合利用企業發展到5家,僅城區3家企業就已形成年生產能力新型建材150萬立方米、商品混凝土245萬立方米,年可利用建筑垃圾260萬噸,占城區年建筑垃圾產生量的75%以上,加上企業料場的調節功能,基本解決了城區建筑垃圾亂傾亂倒和填埋占用土地問題。至2010年底,隨著新建項目的投產,年消化建筑垃圾的能力將達到350萬噸,中心城區的建筑垃圾將可逐步實現零排放。據悉,建筑垃圾經過粉碎處理后,90%左右可作為新型建材的原材料,10%左右可作為路基料、建筑回填土等,利用率達98%以上。這些以建筑垃圾為原材料的新型建材,不僅達到了國家相關標準,還獲得了山東省節能認定證書。濰坊市三建集團研發的“建筑垃圾綜合處理設備”和“建筑垃圾破碎處理設備”還獲國家專利,這是山東省在建筑垃圾再利用方面首次獲國家專利,也是濰坊市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領域領跑全省的又一例證。
據市建工處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濰坊市規模以上建筑垃圾綜合利用企業發展到5家,僅城區3家企業就已形成年生產能力新型建材150萬立方米、商品混凝土245萬立方米,年可利用建筑垃圾260萬噸,占城區年建筑垃圾產生量的75%以上,加上企業料場的調節功能,基本解決了城區建筑垃圾亂傾亂倒和填埋占用土地問題。至2010年底,隨著新建項目的投產,年消化建筑垃圾的能力將達到350萬噸,中心城區的建筑垃圾將可逐步實現零排放。據悉,建筑垃圾經過粉碎處理后,90%左右可作為新型建材的原材料,10%左右可作為路基料、建筑回填土等,利用率達98%以上。這些以建筑垃圾為原材料的新型建材,不僅達到了國家相關標準,還獲得了山東省節能認定證書。濰坊市三建集團研發的“建筑垃圾綜合處理設備”和“建筑垃圾破碎處理設備”還獲國家專利,這是山東省在建筑垃圾再利用方面首次獲國家專利,也是濰坊市在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領域領跑全省的又一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