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我國建材行業不斷發展壯大,有力支持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十二五”我國建材行業面臨怎樣的形勢?發展思路怎樣?應主要采取哪些政策措施?就上述問題對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簡稱中咨公司)冶金建材發展部副主任左振軍進行了專訪。
問:如何看待“十二五”建材行業發展面臨的形勢?
左振軍:作為國民經濟發展所必需的基礎原材料,建材行業的發展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形勢。因此,“十二五”我國建材行業面臨的形勢十分復雜,既有積極向好的一面,也存在著許多不利因素。
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經濟的企穩回升,使國內建材行業面臨的形勢有所好轉,建材商品出口有望觸底回升并實現較快增長,從而對建材行業產生拉動作用。從國內環境看,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應將繼續發揮,這些都將為建材行業的平穩運行創造有利條件。
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遠未消除,“十二五”世界經濟增長也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級,特別是針對中國出口產品的貿易摩擦明顯增多,加之國內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嚴格控制新上項目、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政策約束,以及通貨膨脹預期不斷增強,建材行業發展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的壓力依然存在,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還很艱巨。
目前,全國仍有水泥生產企業約5000家,水泥既有生產能力21億噸,已經進入產能過剩、無序競爭階段。與此同時,尚有各種落后產能4億多噸。預計我國水泥需求的峰值可能會在“十二五”出現,持續時間不會太長(3-5年),之后國內水泥消費量會逐步減少,按照峰值與平穩需求的幅度30%測算,我國水泥在“十二五”之后可能回落并在16億噸左右上下波動。因此,我國水泥工業“十二五”的主要工作應重點圍繞“抑制產能過剩、推進產業重組”來進行。
隨著國家將建筑節能、新能源發展提到一個相當高的戰略位置,以及電子信息產業成為我國支柱產業,我國玻璃深加工將面臨快速發展機遇。按照新的《節約能源法》要求,到2020年全國新增建筑全部達到節能65%的目標。正在制定中的新能源規劃提出了到2020年光伏發電裝機達到2000萬千瓦目標。我國已經成為各類平板顯示器生產大國,但目前所需玻璃基板仍主要依賴進口。“十二五”期間包括Low-E中空玻璃、太陽能光伏發電用玻璃基板、各類顯示器用超薄玻璃基板在內的玻璃深加工行業發展機遇凸顯。
應該看到,建材行業是資源、能源依賴型產業。我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的減排幅度要比2005年下降40%-45%,這對我國建材行業的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加大建材行業節能減排力度,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減輕環境壓力將成為“十二五”建材行業的一項艱巨而緊迫的任務。
問:應如何確立“十二五”建材行業發展的基本思路?
左振軍:首先要繼續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堅持推進結構調整。要引導建材行業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產業政策導向,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將堅決抑制水泥、平板玻璃產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作為結構調整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好,促進并引導水泥、平板玻璃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通過支持企業聯合、重組、并購,力爭使水泥熟料生產企業(集團/公司)數量從目前的3000家左右,減少到1000家左右。要防止“一刀切”現象的發生,避免影響水泥、平板玻璃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進程,努力做到有保有控,積極推動以大企業集團為核心的聯合重組,促進水泥、平板玻璃大企業集團的發展。
其次,圍繞發展低碳經濟,做好節能減排工作。要抓住機遇,堅持不懈地推進建材行業走與資源、能源、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調整水泥產業結構和水泥企業組織結構,延伸水泥產業鏈,加快技術創新,積極推進水泥產業節能減排。同時做好處置工業固體廢棄物、協同處置工業有毒有害廢棄物、協同處置城市垃圾的工作。進一步提高大型企業集團的生產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積極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使浮法玻璃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加快國際化進程。
第三,培育大企業集團的社會責任感。要繼續依托大企業集團,在規范經營、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合理利用工業廢渣和處理城市垃圾、減少資源和能源使用、推動產業重組和行業自律、技術創新與國際化等諸多方面,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行業結構調整、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問:具體來講,應主要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左振軍:一是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步伐。要在清理整頓的基礎上,由國家投資主管部門負責,針對水泥、平板玻璃產業的具體情況,制定清理水泥和平板玻璃產業項目、三年內徹底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文件,加快淘汰建材落后產能的進程。
二是全面探索建立并完善建材行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在鞏固建材行業自身廢水、廢氣、余熱、廢渣等全面利用的“小循環”已取得成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建材行業在與化工、電力、建筑等行業之間的“中循環”以及建材行業消納、處理工業和生活廢棄物、有毒有害廢棄物并節省資源、利用熱能等與全社會之間的“大循環”等各個環節開展循環經濟中的作用。廣泛開展對各種廢棄物的再利用,提高建材產品質量、壽命,改善產品性能,以及對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實踐。
三是完善建材行業開展循環經濟的政策環境。著重解決目前存在的部門分割造成的制度障礙性問題,力爭出臺滿足各方管理要求、有利于建材行業,特別是水泥工業,處置固體廢棄物/危險廢棄物、城市垃圾、污水處理廠淤泥等的優惠政策措施。
四是通過不斷修訂產業政策、行業準入條件,制定更加嚴格的行業管理目標和產業發展目標。根據行業發展的進程及實際情況,對產業政策、行業準入條件、大企業集團名單等實行動態管理。
五是努力促成“建材下鄉”。通過專題研究,找出“建材下鄉”需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建材下鄉”成為今后我國建材行業發展的一種經營模式。
六是加大立法、監督、執行力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在執法的監督、執行方面形成更有約束力的管理體系。
問:如何看待“十二五”建材行業發展面臨的形勢?
左振軍:作為國民經濟發展所必需的基礎原材料,建材行業的發展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形勢。因此,“十二五”我國建材行業面臨的形勢十分復雜,既有積極向好的一面,也存在著許多不利因素。
從國際環境看,世界經濟的企穩回升,使國內建材行業面臨的形勢有所好轉,建材商品出口有望觸底回升并實現較快增長,從而對建材行業產生拉動作用。從國內環境看,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應將繼續發揮,這些都將為建材行業的平穩運行創造有利條件。
由于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遠未消除,“十二五”世界經濟增長也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級,特別是針對中國出口產品的貿易摩擦明顯增多,加之國內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嚴格控制新上項目、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政策約束,以及通貨膨脹預期不斷增強,建材行業發展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的壓力依然存在,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還很艱巨。
目前,全國仍有水泥生產企業約5000家,水泥既有生產能力21億噸,已經進入產能過剩、無序競爭階段。與此同時,尚有各種落后產能4億多噸。預計我國水泥需求的峰值可能會在“十二五”出現,持續時間不會太長(3-5年),之后國內水泥消費量會逐步減少,按照峰值與平穩需求的幅度30%測算,我國水泥在“十二五”之后可能回落并在16億噸左右上下波動。因此,我國水泥工業“十二五”的主要工作應重點圍繞“抑制產能過剩、推進產業重組”來進行。
隨著國家將建筑節能、新能源發展提到一個相當高的戰略位置,以及電子信息產業成為我國支柱產業,我國玻璃深加工將面臨快速發展機遇。按照新的《節約能源法》要求,到2020年全國新增建筑全部達到節能65%的目標。正在制定中的新能源規劃提出了到2020年光伏發電裝機達到2000萬千瓦目標。我國已經成為各類平板顯示器生產大國,但目前所需玻璃基板仍主要依賴進口。“十二五”期間包括Low-E中空玻璃、太陽能光伏發電用玻璃基板、各類顯示器用超薄玻璃基板在內的玻璃深加工行業發展機遇凸顯。
應該看到,建材行業是資源、能源依賴型產業。我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的減排幅度要比2005年下降40%-45%,這對我國建材行業的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加大建材行業節能減排力度,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減輕環境壓力將成為“十二五”建材行業的一項艱巨而緊迫的任務。
問:應如何確立“十二五”建材行業發展的基本思路?
左振軍:首先要繼續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堅持推進結構調整。要引導建材行業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產業政策導向,更加注重推進結構調整,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將堅決抑制水泥、平板玻璃產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作為結構調整的重點工作抓緊抓好,促進并引導水泥、平板玻璃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通過支持企業聯合、重組、并購,力爭使水泥熟料生產企業(集團/公司)數量從目前的3000家左右,減少到1000家左右。要防止“一刀切”現象的發生,避免影響水泥、平板玻璃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進程,努力做到有保有控,積極推動以大企業集團為核心的聯合重組,促進水泥、平板玻璃大企業集團的發展。
其次,圍繞發展低碳經濟,做好節能減排工作。要抓住機遇,堅持不懈地推進建材行業走與資源、能源、環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調整水泥產業結構和水泥企業組織結構,延伸水泥產業鏈,加快技術創新,積極推進水泥產業節能減排。同時做好處置工業固體廢棄物、協同處置工業有毒有害廢棄物、協同處置城市垃圾的工作。進一步提高大型企業集團的生產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積極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使浮法玻璃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加快國際化進程。
第三,培育大企業集團的社會責任感。要繼續依托大企業集團,在規范經營、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合理利用工業廢渣和處理城市垃圾、減少資源和能源使用、推動產業重組和行業自律、技術創新與國際化等諸多方面,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為行業結構調整、可持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問:具體來講,應主要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左振軍:一是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步伐。要在清理整頓的基礎上,由國家投資主管部門負責,針對水泥、平板玻璃產業的具體情況,制定清理水泥和平板玻璃產業項目、三年內徹底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文件,加快淘汰建材落后產能的進程。
二是全面探索建立并完善建材行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在鞏固建材行業自身廢水、廢氣、余熱、廢渣等全面利用的“小循環”已取得成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建材行業在與化工、電力、建筑等行業之間的“中循環”以及建材行業消納、處理工業和生活廢棄物、有毒有害廢棄物并節省資源、利用熱能等與全社會之間的“大循環”等各個環節開展循環經濟中的作用。廣泛開展對各種廢棄物的再利用,提高建材產品質量、壽命,改善產品性能,以及對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實踐。
三是完善建材行業開展循環經濟的政策環境。著重解決目前存在的部門分割造成的制度障礙性問題,力爭出臺滿足各方管理要求、有利于建材行業,特別是水泥工業,處置固體廢棄物/危險廢棄物、城市垃圾、污水處理廠淤泥等的優惠政策措施。
四是通過不斷修訂產業政策、行業準入條件,制定更加嚴格的行業管理目標和產業發展目標。根據行業發展的進程及實際情況,對產業政策、行業準入條件、大企業集團名單等實行動態管理。
五是努力促成“建材下鄉”。通過專題研究,找出“建材下鄉”需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建材下鄉”成為今后我國建材行業發展的一種經營模式。
六是加大立法、監督、執行力度,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在執法的監督、執行方面形成更有約束力的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