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戰略”是引領建材工業發展的旗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0-11-10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建材報
核心提示:“戰略”是引領建材工業發展的旗幟
  ——建材工業“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發展戰略回顧與展望座談會側記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為下一個5年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奠定了基調,指明了方向。在這個承前啟后的歷史時刻,面對國際國內出現的新變化、新情況、新趨勢,如何使建材工業的發展更平衡、更協調、更可持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成為整個建材工業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在總結“十一五”、構思“十二五”的過程中,建材工業明確了自身的發展途徑,那就是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豐富和發展建材工業“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發展戰略(以下簡稱《戰略》),使《戰略》更好地引領建材工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而豐富和發展《戰略》的內涵,則成為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舉辦《戰略》回顧與展望活動的題中之意。
  
  “沒有當年‘科技創新、優化設計、國產設備、業主負責’的路徑設計,就沒有今天我國水泥工業的國際地位”,“當年不下大力氣淘汰‘小水泥’、‘小玻璃’,就無法擺脫建材工業落后的帽子”……《戰略》回顧與展望座談會上,代表們的發言踴躍而熱烈。大家一致認為,在建材工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戰略》指導了每一個階段行業規劃、產業政策的形成,鼓勵先進生產力,淘汰落后工藝和產品,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建材工業發展的實際,充分印證了《戰略》的客觀性和正確性。
  
  15年前,《戰略》中的錚錚誓言已經化作一件件可喜的成果和一組組倍增的數據,完成了建材工業的華麗轉身;15年后,歷久彌新的《戰略》愈加煥發出勃勃生機,吹響了建材工業“十二五”結構調整攻堅戰的嘹亮號角。
  
  《戰略》留下了絢麗多彩的一頁
  
  時光荏苒,距離《戰略》頒布實施已經過去了15個年頭,回顧這些年來建材工業的發展與實踐,全國政協常委、國務院參事蔣明麟感慨良多:“《戰略》的制定和實踐,對于建材產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指導作用,符合了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符合了建材產業自身發展的實際和規律。”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陳燕海完全贊同蔣明麟的觀點。他認為,《戰略》實施以來的15年,建材工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近代建材工業發展史上,在近代中國工業發展史上,《戰略》統領下建材工業取得的成績一定會留下絢麗多彩的一頁。”對建材工業取得的成就,原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參事馮之浚也表示肯定。他還建議建材工業要鼓勵和扶持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兩型”企業的發展。
  
  一組數據充分體現了建材工業的由大變強,特別是近10年的發展變化。全行業產業規模以主營業務收入計,2010年(預計)將達26000億元,是2000年的8.8倍;傳統高耗能產業所占比重2010年(預計)為45%,降低了17個百分點;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從2000年0.6億噸,占比11%,發展到2010年(預計)的14億噸,占比80%新型墻體材料從2000年占比28%左右提高到2009年占比52%建材工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從2000年9.53噸標準煤降低到2010年(預計)的3噸標準煤……
  
  “作為《戰略》制定和實施的親歷者,我長存感恩之心。”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張人為在講話中著重指出,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改革開放、得益于全行業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一系列正確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方針和政策措施,同時也是全行業廣大干部職工奮力拼搏、艱辛付出換來的碩果。
  
  “由大變強”已成行業發展主旋律
  
  在《戰略》的指引下,行業飛速發展,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脫穎而出,成為《戰略》的受益者。企業快速做大、由大變強印證了《戰略》在建材行業和企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指導作用,“由大變強”真正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旋律。
  
  “近10年的快速發展證明,中材集團制定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戰略是企業‘由大變強’的制勝法寶。”中國中材集團董事長譚仲明深有感觸地說,從2001年開始,集團在《戰略》的指引下,制定了正確的企業發展戰略,并不斷充實完善。10多年來,中國中材集團從一個規模不大、經營困難的企業發展成為今天有三大主業支撐,水泥工程建設穩居世界第一、居我國西部水泥制造業龍頭地位的大型企業集團。
  
  穩居我國建材行業百強首位的中國建材集團也是《戰略》成功實施的典范。回顧中國建材集團的發展,正是在建材工業“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的戰略指導下,跟隨時代潮流、遵循客觀規律、明確發展戰略、創新發展模式、迅速做強做大的歷程。中國建材集團總經理姚燕說,在《戰略》的正確引導下,中國建材集團通過大力推進水泥、玻璃結構調整、聯合重組和節能減排,實現了集團的由大變強;通過大力發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新能源材料,探索出一條創新發展的道路、一套獨具特色的管理方式,推進了集團的靠新出強戰略。
  
  安徽海螺集團董事長郭文叁對《戰略》的成功制定給予了充分肯定。到目前,海螺集團投產運行日產5000噸以上生產線68條,成為我國規模最大、資產最優質的建材集團企業之一。今年3月,世界首條水泥窯垃圾處理系統---日處理600噸垃圾示范項目在銅陵海螺公司建成,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可達20萬噸,節約標準煤約1.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萬噸。“通過秉承《戰略》,海螺集團走出了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之路。”郭文叁如是說。
  
  對于《戰略》中“強”的定義,金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蔣衛平認為,“強”指的就是以技術占領制高點,各項經營指標處于領先地位。金隅集團堅持創新求發展,通過有效開拓市場、合理利用資源,在文化傳承中進行體制創新、理念創新,調整產業結構,平衡、協調公司四大業務板塊的關系,發揮產業鏈優勢,實現了企業的由大變強。
  
  金晶集團董事長王剛在會上充滿激情地說,“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發展戰略的實施,使中國建材企業在國際上的地位迅速提升。產品創新為金晶集團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加了砝碼,使金晶品牌逐步得到認可。金晶集團將繼續踐行建材工業“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發展戰略,堅定不移地依靠創新促進企業發展,為增強中國建材工業的全球競爭力做出新貢獻。
  
  “靠新出強”關鍵在“新”
  
  很多與會的企業家代表認為,“靠新出強”關鍵在“新”.對企業來講,實現建材工業“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的藍圖,堅持自主創新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企業要把開發新技術、新裝備,發展新產品、新產業作為永恒課題。
  
  唐山惠達陶瓷集團董事長王惠文在談到企業未來發展方向時說:“企業取得今天的成績,得益于‘由大變強、靠新出強’戰略的指引。企業在‘十二五’期間,將以實現‘雙百惠達’(百年企業、百億元銷售額)為目標,實現企業新的跨越,為陶瓷產業的發展添磚加瓦。”
  
  “在‘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發展戰略的指引下,企業通過創新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創新是民族玻纖工業由大變強的唯一出路,是建材行業和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中國中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志法在回顧了泰山玻纖從零起步,建成國內首條萬噸玻纖池窯生產工藝線的歷程后,表示泰山玻纖將持續不斷地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走上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玻纖新型工業化道路。
  
  作為中國水泥工業科研開發和技術進步的引領者,中國中材集團旗下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直堅持“靠新出強”這條主線,結合市場需求和工程設計需要,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開發與應用,在推動水泥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的有效實施、提高水泥工業的技術水平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公司董事長宋壽順認為,水泥企業不僅生產水泥,還應該成為環境友好工程中的主力軍,特別是要將《戰略》融入企業自身發展規劃之中。
  
  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龔天林在座談會上表示,企業的發展歷程證實了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在企業未來發展中,冀東將繼續深入貫徹建材行業 “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的發展戰略,把低碳、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創新的核心內容,拓寬企業發展空間,實現經濟、環境、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進一步促進建材工業“由大變強”.
  
  增強《戰略》的生命力
  
  來自建材行業各領域的領導、專家、企業家通過自身的發展歷程來回顧《戰略》的實施和取得的成就。回顧是為了更好地總結經驗,不斷豐富和發展《戰略》內涵,增強其生命力,與時俱進,引領建材工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用原國資委國有企業監事會主席喬龍德的話說,座談會內容涉及整個行業的發展,實際上也是建材工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的動員會。
  
  座談會一開始,喬龍德就要求與會代表多提意見和建議,使《戰略》更加符合時代特征,與現實靠得更近。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長徐德龍在發言中說,《戰略》的制定與實施,說明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
  
  “在追逐物質、名利的環境中,科技人員難以養成勤奮、踏實的作風。”中國工程院院士顧真安認為,目前對于科研機構來說,最需要轉變的是思想方式,轉變創新體制和機制,只有這樣建材工業才能實現最終目標。原國家建材局副局長、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科教委原主任黃書謀則希望通過座談會對“大”、“強”、“新”有更切實的數量支撐和更清晰的表述,以更好地指導建材工業“十二五”規劃的制定。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表示,《戰略》是引領行業發展的旗幟和燈塔。他在充分肯定建材工業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時提出了建議,認為我國水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與世界巨頭還有差距,還需不斷努力。接著雷前治的話題,證券日報社社長謝鎮江談到,我國水泥工業具備轉化為綠色產業的條件,應該大力推廣利用水泥窯來協同處置、消納城市垃圾和污泥。
  
  前途似錦,任重道遠。參加座談會的代表們堅信,只要鍥而不舍地堅持走“靠新出強”之路,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國建材工業“由大變強”的歷史性跨越,實現建設現代化建材工業強國的目標。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川市| 中西区| 甘孜| 行唐县| 灵丘县| 平湖市| 江津市| 洛扎县| 吉安市| 崇左市| 东阳市| 遂平县| 酉阳| 南京市| 新蔡县| 北流市| 蒙自县| 乌苏市| 马关县| 休宁县| 哈巴河县| 大化| 平塘县| 汕头市| 英超| 舒城县| 河源市| 拉孜县| 阿拉尔市| 驻马店市| 桑植县| 阳信县| 武威市| 龙川县| 砚山县| 洛扎县| 萨迦县| 张家港市| 嘉黎县| 蓝山县| 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