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上周,真有不少“震”人的事情發生:先是在合肥一些建筑工地發現成堆的“竹簽墊塊”,混凝土里面穿的不是鋼筋而是竹簽,然后西安毫不示弱,馬上就出現用超拉的“瘦身”鋼筋蓋樓的現象。就在這些讓“純潔的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同時,又傳出一則消息:新西蘭南島4日凌晨發生里氏7.1級強震,但截至4日晚尚未聽說有人員死亡。
沈陽日報訊:9月初,有不少“震”人的事情發生:先是在合肥一些建筑工地發現成堆的“竹簽墊塊”,混凝土里面穿的不是鋼筋而是竹簽,然后西安毫不示弱,馬上就出現用超拉的“瘦身”鋼筋蓋樓的現象。就在這些讓“純潔的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同時,又傳出一則消息:新西蘭南島4日凌晨發生里氏7.1級強震,但截至4日晚尚未聽說有人員死亡。
于是,許多門戶網站都把這次強震當做“一般新聞”處理,請下“頭條”——不管是《后天》還是“后年(《2012》)”,都讓我們見慣了災難,習慣了死傷,連區區礦難都能釀成重大傷亡,何況連專家都“不可預知”的自然災害。這次強震很“一般”。
真的“一般”?據專家分析,這次強震的“零死亡”奇跡應歸功于新西蘭政府對建筑物的安全標準和抗震能力規定得非常嚴格,對“豆腐渣”工程等質量不合格現象都有極其嚴厲的懲罰措施。現在,該我們檢視“竹簽+抽條”的國產鋼筋了。文章開頭說過,只有“純潔的人”才不理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在國內,這些都并非孤例,更用不著去“百度”:“樓脆脆”“橋塌塌”“塔垮垮”等一系列建筑安全問題至今讓人們感到憤慨。事后諸葛亮的“檢驗”,靠著壓強、應力差、結構力學等一系列半通不通的指數四兩撥千斤,輕松就化解掉有關方面的責任——而這,是一切“豆腐渣”的源頭。
曾經,有專家認為,中國建筑物壽命只有30年,雖然爭議性很大,但是現在看來,要這樣使用“瘦身鋼筋”,說不定30年都活不到。這幾年,中國房地產行業是非特多,但主要集中在價格方面,就算是出現了質量問題,也因為缺少渠道,而被“個別”了。大家關心的也只是那些公共設施(如橋梁、涵洞等)的質量問題,但實在想不到在一般民用建筑中竟會出現如此“不要臉”的質量問題。可以想見,一旦我們的“國際化大都市”出現地質災害,結果會如何。就拿這次被發現使用“瘦身鋼筋”的西安來說吧,西北地區地震相當頻繁,距離西安很近的臨潼地區,明代時期曾經發生過8級地震,大約100多萬人喪生。如此大肆使用“瘦身鋼筋”給人民造成的安全隱患可想而知。
我國建筑業一直擺脫不了草臺班子的路數,尤其是層層轉包的“潛規則”,實在是最大的隱患。建筑工人因為培訓不到位、受教育程度較低,絕大多數時候充當的只是簡單勞力,根本不可能對施工質量負責,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只是,我們更多關注了埋在其中的腐敗因素。比如說制度不健全、監管不到位、失職瀆職等等。當然,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需要嚴格制度法律,需要嚴格監管查處,需要執法部門嚴格打擊,但是,治本之策還是要讓建筑業成為一個正常行業,而不是一個靠勞動力包打天下的行業。
唯利是圖的人的確不少,但恪守原則的也大有人在啊。關鍵是,我們是否知道這個“原則”。我曾經看過神戶大地震后的一個報告,內中說地震中逃生不在于經驗,甚至不在于運氣,其關鍵乃是“建筑質量”。而據專家分析,在鋼筋的延伸性遭到破壞后,當地震來臨,樓房倒塌的過程就會由緩慢變得迅速,逃生的可能性大大減少。竹簽呢?更不必說。為什么還要如此作為,除了唯利是圖外,就是心存僥幸,總以為倒霉事怎么剛巧就會被自己攤上呢?職業操守的缺乏讓“原則”的底線一次又一次被突破。
如果說,缺少制度上的懲戒讓唯利是圖的建筑商屢屢鋌而走險,那缺少心靈上的懲戒就讓一些施工人員昧著良心亦步亦趨,不客氣地說,這是法治和人性的恥辱。
極端災害在抽檢我們的建筑,更在抽檢我們的人心。拿什么來構建新西蘭式的高質量建筑?如果任由“竹簽+抽條”的“國產鋼筋”不了了之,顯然是對民眾生命權的褻瀆。
沈陽日報訊:9月初,有不少“震”人的事情發生:先是在合肥一些建筑工地發現成堆的“竹簽墊塊”,混凝土里面穿的不是鋼筋而是竹簽,然后西安毫不示弱,馬上就出現用超拉的“瘦身”鋼筋蓋樓的現象。就在這些讓“純潔的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同時,又傳出一則消息:新西蘭南島4日凌晨發生里氏7.1級強震,但截至4日晚尚未聽說有人員死亡。
于是,許多門戶網站都把這次強震當做“一般新聞”處理,請下“頭條”——不管是《后天》還是“后年(《2012》)”,都讓我們見慣了災難,習慣了死傷,連區區礦難都能釀成重大傷亡,何況連專家都“不可預知”的自然災害。這次強震很“一般”。
真的“一般”?據專家分析,這次強震的“零死亡”奇跡應歸功于新西蘭政府對建筑物的安全標準和抗震能力規定得非常嚴格,對“豆腐渣”工程等質量不合格現象都有極其嚴厲的懲罰措施。現在,該我們檢視“竹簽+抽條”的國產鋼筋了。文章開頭說過,只有“純潔的人”才不理解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在國內,這些都并非孤例,更用不著去“百度”:“樓脆脆”“橋塌塌”“塔垮垮”等一系列建筑安全問題至今讓人們感到憤慨。事后諸葛亮的“檢驗”,靠著壓強、應力差、結構力學等一系列半通不通的指數四兩撥千斤,輕松就化解掉有關方面的責任——而這,是一切“豆腐渣”的源頭。
曾經,有專家認為,中國建筑物壽命只有30年,雖然爭議性很大,但是現在看來,要這樣使用“瘦身鋼筋”,說不定30年都活不到。這幾年,中國房地產行業是非特多,但主要集中在價格方面,就算是出現了質量問題,也因為缺少渠道,而被“個別”了。大家關心的也只是那些公共設施(如橋梁、涵洞等)的質量問題,但實在想不到在一般民用建筑中竟會出現如此“不要臉”的質量問題。可以想見,一旦我們的“國際化大都市”出現地質災害,結果會如何。就拿這次被發現使用“瘦身鋼筋”的西安來說吧,西北地區地震相當頻繁,距離西安很近的臨潼地區,明代時期曾經發生過8級地震,大約100多萬人喪生。如此大肆使用“瘦身鋼筋”給人民造成的安全隱患可想而知。
我國建筑業一直擺脫不了草臺班子的路數,尤其是層層轉包的“潛規則”,實在是最大的隱患。建筑工人因為培訓不到位、受教育程度較低,絕大多數時候充當的只是簡單勞力,根本不可能對施工質量負責,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只是,我們更多關注了埋在其中的腐敗因素。比如說制度不健全、監管不到位、失職瀆職等等。當然,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需要嚴格制度法律,需要嚴格監管查處,需要執法部門嚴格打擊,但是,治本之策還是要讓建筑業成為一個正常行業,而不是一個靠勞動力包打天下的行業。
唯利是圖的人的確不少,但恪守原則的也大有人在啊。關鍵是,我們是否知道這個“原則”。我曾經看過神戶大地震后的一個報告,內中說地震中逃生不在于經驗,甚至不在于運氣,其關鍵乃是“建筑質量”。而據專家分析,在鋼筋的延伸性遭到破壞后,當地震來臨,樓房倒塌的過程就會由緩慢變得迅速,逃生的可能性大大減少。竹簽呢?更不必說。為什么還要如此作為,除了唯利是圖外,就是心存僥幸,總以為倒霉事怎么剛巧就會被自己攤上呢?職業操守的缺乏讓“原則”的底線一次又一次被突破。
如果說,缺少制度上的懲戒讓唯利是圖的建筑商屢屢鋌而走險,那缺少心靈上的懲戒就讓一些施工人員昧著良心亦步亦趨,不客氣地說,這是法治和人性的恥辱。
極端災害在抽檢我們的建筑,更在抽檢我們的人心。拿什么來構建新西蘭式的高質量建筑?如果任由“竹簽+抽條”的“國產鋼筋”不了了之,顯然是對民眾生命權的褻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