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業看,上半年,水泥制品業、水泥制造業和建筑衛生陶瓷制造業是拉動建材工業增長的主要行業,分別拉動建材工業增長4.9個、4.2個和2.9個百分點。水泥制品業對建材工業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從經濟類型看,上半年,私人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28.5%,港澳臺商控股企業和外商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了15.3%和25.1%,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14.9%.
從地區看,中西部地區建材工業完成增加值增長較快。上半年,中部和西部地區建材工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了34.3%和40.8%,其中東部地區建材工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了20.4%.
主要產品產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水泥:上半年全國水泥熟料產量5.63億噸,同比增長13.4%,水泥產量8.38億噸,同比增長15.2%.在水泥熟料產量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量為4.37億噸,同比增長22.5%,其他水泥熟料產量1.27億噸,同比下降9.9%,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量比例為77.52%,比2009年年底上升了5.27個百分點。6月份當月水泥產量達到了1.73億噸,再創歷年月度最高產量。
中西部地區仍是拉動全國水泥產量較快增長的主體,上半年中部和西部地區水泥產量同比分別增長了15.2%和25.9%,其中西部地區的四川水泥產量同比增長了52.5%,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東部地區水泥產量同比增長了9.4%.
平板玻璃:上半年全國平板玻璃產量3.19億重量箱,同比增長16%,其中浮法玻璃產量2.7億重量箱,同比增長17%,普通平板玻璃產量增長 10.7%,浮法玻璃產量比例達到84.79%,比2009年年底上升0.55個百分點。6月份當月全國平板玻璃產量達到5521萬重量箱,為歷年月度最高產量。
今年以來,全國浮法玻璃產量較快恢復增長,主要得益于技術玻璃產量快速增長的拉動,上半年全國中空玻璃產量1703萬平方米、鋼化玻璃9680萬平方米、夾層玻璃2207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17.8%、43%和37%.
上半年在平板玻璃主要產區中,河北平板玻璃產量最高,為6540萬重量箱,增速也達到36.5%;廣東平板玻璃產量下降,同比下降1.6%;山東、江蘇、湖北和浙江平板玻璃產量同比分別增長了7.4%、8%、20.4%和10.9%.
陶瓷磚:上半年全國陶瓷磚產量為36.07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5.5%,增速同比加快24個百分點。在陶瓷磚主要產區,產量實現了較快增長,其中廣東陶瓷磚產量為8.9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6.2%;福建陶瓷磚產量為7.4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7.1%;山東陶瓷磚產量為5.9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8.7%;遼寧陶瓷磚產量同比增長速度達到了71%,江西陶瓷磚產量同比增長速度達到了40.8%.
衛生陶瓷:上半年全國衛生陶瓷產量6892萬件,同比增長10.9%,增速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主要產區產量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廣東衛生陶瓷產量為1794萬件,同比增長17.5%;河北衛生陶瓷產量為1034萬件,同比增長2.3%.
玻璃纖維紗:上半年全國玻璃纖維紗產量125萬噸,同比增長21.4%,其中池窯玻璃纖維紗產量98萬噸,同比增長21.3%,玻璃纖維紗產量已實現穩步增長。上半年浙江玻璃纖維紗產量30.81萬噸,同比增長12.7%;山東玻璃纖維紗產量30.16萬噸,同比增長29.7%;重慶玻璃纖維紗產量 19萬噸,同比增長50.4%,主要產區產量增長差異較大。此外,水泥制品,大理石和花崗石板材以及磚和瓦產量也保持了較快增長態勢。
出口恢復增長,國際市場需求有所增加
今年上半年,建材商品出口88.1億美元,同比增長28.1%,已超過2008年上半年出口額(2008年上半年建材商品出口86億美元,增長 20.8%);今年以來建材商品出口扭轉了去年持續下降的局面,各月出口額增速均保持在18%以上,7月份當月出口額達到了17.7億美元,為歷年月度最高出口額。從建材主要出口商品來看,建筑衛生陶瓷、建筑用石、技術玻璃等商品出口全面恢復,平板玻璃、水泥、玻璃纖維等商品出口仍未恢復金融危機前水平。
建筑用石:建筑用石出口恢復。上半年建筑用石出口621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9.4%,比前年同期增長3.1%,出口金額19.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4.4%,比前年同期增長7.5%.在上半年建筑用石出口中,大理石制品出口82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33.6%,比前年同期增長33.3%;出口金額5.0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3%,比前年同期增長10.6%;花崗石制品出口402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0.8%,比前年同期下降 3.6%;出口金額12.6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3%,比前年同期增長5.1%.建筑用石出口雖已恢復,但增長速度不及金融危機爆發前水平。6月份花崗石制品出口離岸價格平均每噸314美元,比上月低1美元,比去年同月高26美元,比前年同月高9美元;大理石制品出口離岸價格平均每噸613美元,比上月下降28美元,比去年同月低16美元,比前年同月低172美元。
水泥和水泥熟料:2006年全年水泥和水泥熟料出口曾經達到3613萬噸,自出口退稅取消后,水泥和水泥熟料出口持續下降。上半年水泥及水泥熟料出口 86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5.3%,出口金額3.6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1%.其中水泥熟料出口403萬噸,比去年同期下降1.8%,出口金額 1.3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2.3%;水泥出口46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2.3%,出口金額2.2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2%.
上半年水泥制品出口94.31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4.7%,比前年同期下降29.8%;出口金額2.1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3%,比前年同期下降20.5%;石棉制品出口3.2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62.4%,比前年同期增長32.5%;出口金額1.6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101.3%,比前年同期增長57.5%;石膏制品和保溫材料出口45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5.4%,比前年同期增長1.1%;出口金額2.0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9%,比前年同期下降3.7%.在石膏制品出口中,紙面石膏板出口10.9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7.8%,比前年同期增長 9.9%,出口金額2245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3%,比前年同期下降26.1%.
國際市場需求有所增加。從今年上半年國際市場對我國建材商品的需求看,總體需求呈穩步增長態勢。上半年,對亞洲建材商品出口47.3億美元,同比增長 25.4%;對歐洲建材商品出口18.7億美元,同比增長26.3%;對非洲建材商品出口增速達到了25%;對拉丁美洲建材商品出口增速超過了60%,對北美洲和大洋洲建材商品出口增速超過了30%.
亞洲市場:需求增長25%.亞洲市場是我國建材商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上半年,出口到亞洲的建材商品為47.3億美元,同比增長25.4%.亞洲市場主要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日本、韓國和印度。上半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對鉆石的需求同比增長了33%;對導電玻璃和大理石制品的需求同比增長了41%,對初加工玻璃和玻璃纖維織物的需求同比分別增長了69.7%和14.6%;日本對石墨和鋼化玻璃的需求同比分別增長了199.3%和195.5%;韓國對花崗石制品、大理石制品和陶瓷磚需求同比分別增長了15.6%、10.9%和18.8%.
歐洲市場:需求增長26%.歐洲市場是我國建材商品出口的第二大市場。上半年,出口到歐洲的建材商品18.7億美元,同比增長26.3%.上半年,歐洲主要國家對我國建材商品的需求均有所增長,其中比利時、德國、荷蘭、英國、意大利和俄羅斯需求增長超過了30%.
上半年,在歐洲市場方面,比利時對鉆石、陶瓷磚和玻璃纖維紗的需求同比分別增長了44.4%、43.7%和56.3%;德國對花崗石制品、鋼化玻璃和陶瓷磚的需求同比分別增長了15%、58.3%和21.8%;荷蘭對花崗石制品、陶瓷磚和螢石的需求同比分別增長了8.7%、28.7%和57.1%;英國對陶瓷磚、衛生陶瓷和鋼化玻璃的需求同比分別增長了28.7%、8.4%和126.7%.
北美洲市場:需求增長33%.上半年,出口到北美洲的建材商品為9.8億美元,同比增長33.2%.對北美洲的出口,主要是對美國的出口。上半年,對美國的建材商品出口為8.2億美元,同比增長30.2%,其中花崗石制品、陶瓷磚、夾層玻璃和大理石制品等主要商品的出口,同比分別增長了5.9%、 31.5%、16.3%和21.3%.
建材商品進口大幅增長
上半年,建材及非礦商品進口52.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9.7%,比前年同期增長24.4%.在進口商品中,大理石和花崗石荒料進口487萬噸,進口金額8.65億美元,增長66.5%;玻璃纖維及制品進口12.63萬噸,進口金額4.45億美元,增長 63.1%;平板玻璃進口11.87萬噸,進口金額3.32億美元,增長181.8%;導電玻璃進口1.53萬噸,進口金額3.13億美元,增長 89.1%;石英玻璃進口9238噸,進口金額2.46億美元,增長32.4%;密封制品進口2986噸,進口金額1.43億美元,增長23.3%;碳纖維及其制品進口4943噸,進口金額1.33億美元,增長40.5%,主要商品進口保持了快速增長態勢。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回落
上半年,建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2936億元,同比增長31.8%,但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5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建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呈持續減緩態勢,由今年年初的增長40%左右,降至目前的增長32%,主要是受中西部地區建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回落的影響。上半年,中部和西部地區建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分別為1160億元和81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3%和25%,但增速同比分別回落了29.2個和68.8個百分點;其中中部地區的安徽和江西及西部地區的重慶和四川,增速同比分別回落了41.7個、56個、171個和120個百分點。今年以來東部地區建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同比有所加快,上半年,東部地區建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966億元,同比增長38.7%,增速同比加快了 8.6個百分點,其中廣東和福建增速同比分別加快了57個和41個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水泥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775億元,同比增長16.1%,增速同比回落了48.5個百分點,水泥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將由高速增長轉為適度增長;今年以來建筑衛生陶瓷和建筑技術玻璃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加快,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分別加快了69個和42個百分點。上半年,建筑衛生陶瓷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237億元,同比增長107.1%;建筑技術玻璃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189.4億元,同比增長63.6%.
建材產品出廠價格運行平穩
6月份,建材產品出廠價格比上月上升0.01%,比去年同月上漲2.38%,上半年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漲1.34%.水泥出廠價格持續下降,平板玻璃出廠價格止跌趨穩。
水泥出廠價格繼續下降:6月份,全國水泥出廠價格每噸平均為275元,比5月份下降0.75元,今年以來全國水泥出廠價格已連續5個月下降。西部地區水泥出廠價格繼續下降,東部和中部地區水泥出廠價格略有回升。
西部地區水泥價格持續下降。6月份,西部地區水泥出廠價格每噸平均為304元,比5月份下降3.2元,是帶動全國水泥價格下降的主要因素,其中四川和貴州水泥價格,與上月相比下降幅度最大,每噸分別下降了13元和15元。自今年3月份開始,西部地區水泥價格呈持續下降態勢。
四川和貴州水泥價格下降幅度相對較大。今年2月份以來,四川水泥出廠價格呈現持續下降態勢,且下降幅度有所加大。近年來,四川水泥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生產能力迅速提高,今年上半年四川水泥產量同比增長了52.5%,增速遠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由于產量增長較快,市場需求量未有較大的變化,導致了市場競爭激烈,價格出現下滑,6月份,四川水泥平均出廠價格已降至每噸300元以下,為292元,比今年1月份下降了61元。從目前的價格走勢看,四川水泥出廠價格繼續下滑的可能性依然較大。
6月份,貴州水泥出廠價格每噸平均為315元,比5月份下降15元。今年以來貴州水泥出廠價格呈現在波動中下滑的趨勢,6月份貴州水泥出廠價格是 2008年1月份以來的最低價格。
東部地區水泥出廠價格有所上漲。6月份,東部地區水泥出廠價格每噸平均為255元,比5月份上漲了1.1元,已連續3個月上漲。6月份,除河北、江蘇、浙江和廣東水泥出廠價格與5月份相比略有下降外,東部地區其他省、區、市水泥出廠價格均比5月份有所上漲。東部地區的山東仍是6月份全國水泥價格最低的地區。
中部地區水泥價格略有下降。6月份,中部地區水泥出廠價格每噸平均為260元,比5月份下降0.4元。自去年11月份以來中部地區水泥出廠價格總體呈持續下降態勢。中部地區的黑龍江是全國水泥價格最高的地區,自今年2月份以來黑龍江水泥價格呈持續上漲態勢,6月份水泥價格達到每噸383元,與5月份相比上漲了3.5元。
湖北和湖南水泥價格持續下降。自今年2月份以來湖北和湖南水泥出廠價格均呈現持續下降態勢。6月份,湖北水泥出廠價格每噸平均為247元,比5月份下降1.9元,目前湖北水泥出廠價格是2008年1月份以來的最低價格。6月份,湖南水泥出廠價格每噸平均為257元,比5月份下降1.2元。
平板玻璃出廠價格止跌趨穩:6月份,全國平板玻璃出廠價格每重量箱平均為75.4元,比5月份上漲0.1元,今年以來全國平板玻璃出廠價格在連續4個月下降后止跌趨穩。6月份普通平板玻璃價格上漲幅度較大,與5月份相比,每重量箱上漲了1.2元。
6月份,河北和廣東平板玻璃出廠價格上漲幅度較大,與5月份相比,每重量箱上漲幅度超過了3元;浙江和山東平板玻璃出廠價格每重量箱上漲幅度也超過了 0.5元;但江蘇和河南平板玻璃出廠價格下降,與5月份相比,每重量箱分別下降了2.2元和1.4元。
建材企業能源購進價格繼續上漲
6月份,全國建材企業能源購進價格平均比5月份上漲0.3%,比去年同月上升9.48%,上半年平均比上年同期上漲 7.61%,其中東部地區建材企業能源購進價格比5月份上漲了1.1%,中部地區上漲了0.5%,西部地區下降了0.6%.今年以來建材企業能源購進價格呈持續上漲態勢,煤炭、電力、柴油和天然氣購進價格為歷年最高價格,重油購進價格已接近歷年最高價格。
煤炭:6月份建材企業煤炭平均購進價格每噸為613元,比5月份上漲了3.9元,已連續9個月持續上漲。目前建材企業煤炭價格已恢復到金融危機前水平。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對建材企業尤其是水泥企業帶來的成本壓力會逐步加大。6月份,北京、浙江、上海、海南、江蘇、安徽、河南、江西建材企業煤炭購進價格每噸高于700元,其中北京、浙江、上海高于800元。
重油:6月份,建材企業重油購進價格每噸平均為3980元,比5月份上漲了103元,已連續7個月持續上漲,目前價位已接近金融危機前水平。
電力:6月份,建材企業工業用電每千瓦時為0.67元,今年以來電力購進價格呈持續較快上漲態勢。電力購進價格較高的省、區、市主要是海南、廣東、湖北、重慶、安徽、江蘇、黑龍江、吉林、浙江、江西、福建和遼寧,6月份這些地區建材企業電力購進價格每千瓦時均高于0.7元。
天然氣:6月份,建材企業天然氣購進價格平均每立方米為1.73元,比5月份上漲0.05元,天然氣價位已處于歷史最高水平。
柴油:6月份建材企業柴油購進價格每噸平均為6487元,高于金融危機前水平。
結構調整使水泥行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
水泥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約占建材工業的1/4,2006年以后,水泥制造業經濟效益呈現穩定增長態勢。今年1~5月份規模以上水泥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3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8%.水泥行業在今年產品價格同比下降2.1%、煤電購進價格同比上漲8%的情況下,實現經濟效益的穩定增長,引起了行業內外許多人的關注。
我國新型干法噸水泥熟料標準煤耗已經降到116千克標準煤,比立窯平均水平低23%.這就意味著立窯企業噸水泥實物煤耗要比新型干法企業高34千克,按目前煤炭價格計算,噸水泥煤耗成本立窯企業要比新型干法企業高20元;新型干法企業水泥勞動生產率已經達到2700噸,立窯企業平均年工資1.92萬元,水泥勞動生產率750噸,噸水泥人工成本27元。新型干法企業職工平均工資雖然比立窯企業高1.3倍,水泥勞動生產率是立窯企業的3.6倍,因而噸水泥人工成本只有13元,比立窯企業低14元。新型干法企業人均技術裝備水平是立窯企業的6倍,固定折舊成本新型干法企業比立窯企業高。噸水泥煤耗和人工等變動成本立窯企業比新型干法企業高34元,在煤炭價格和職工工資上升的情況下,立窯工藝被淘汰成為必然趨勢。“十一五”時期,水泥生產新型干法工藝比例從 2005年的39%提高到今年的78%,是水泥行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的主要原因。
下半年發展趨勢預測
去年建材工業增長速度的走勢是“前低后高”,8月份以后月同比增長速度穩定在25%左右,今年建材工業增長速度的走勢是“前高后低”,今年下半年將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的走勢,進入平穩增長區間。預計今年全年建材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將達到25%.
自從2008年8月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人民幣匯率基本保持穩定。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發表談話,表示“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6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比率跌至679.8元,比上一個交易日升值3個基點,創金融危機以來最高點。今年建材出口未來走勢仍充滿不確定因素。1~5月份建材及非礦商品出口離岸價格平均比上年同期上漲27.2%,比2008年下降10%.匯率升值將抵消今年出口價格上升帶來的收益。預計今年全年建材商品出口175億美元,比去年增長16%,但仍低于2008年水平。
預計全年水泥產量接近18億噸,比去年增長9%;平板玻璃產量超過6億重量箱,增長3%.水泥生產新型干法比重將達到78%,浮法玻璃比例將達到 84.5%.
建材產品出廠價格基本穩定,總水平略有上升,水泥、平板玻璃價格下半年將在目前價位上波動,但不排除因災后重建、結構調整等影響,局部地區個別時段價格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建材企業能源購進價格高位運行,企業生產成本上升。由于生產數量的增長和落后生產能力的淘汰,建材工業經濟效益穩步上升。預計今年全年建材工業實現銷售收入2.6萬億元,增長27%,利潤總額1800億元,增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