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組織的專家鑒定委員會對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承擔的首個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專題研究項目“超高性能結構混凝土材料工程化應用基礎研究”進行了科技成果鑒定。專家委員會認為,課題組通過系統研究提出了不同強度等級(80~200Mpa級)的超高性能結構混凝土材料(簡稱UHPSC)配合比設計方法,形成了適用于UHPSC制作與生產的工程化應用技術,制備出了低成本環保型UHPSC材料,并在國內10多項重點工程中成功應用,所取得的科研成果達到國內領先,工程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有限資源的節約和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不斷加強。在土木工程領域,如何有效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提高工程結構的耐久性,是行業發展的重點。但目前我國采取的常規混凝土結構和預應力結構中,由于日照、溫度、二氧化碳等內外因素的影響,出現了結構壽命和安全度降低等問題。上世紀90年代初,發達國家研制出一種新型混凝土材料活性粉末混凝土(RPC)。與常規混凝土相比,RPC具有超高強度、高韌性、高耐久性和高溫度適應性等特點,并在工程中進行了推廣使用。目前,RPC材料已成為國際工程材料領域一個新的研究熱點,但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
2006年,我國啟動了該課題。課題組以土木工程中UHPSC工程化應用為目標,針對UHPSC及RPC進行了系統研究,解決并掌握了規模化生產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和系統工藝,獲得了相關專利和自主知識產權。與普通混凝土相比,UHPSC的抗壓強度、抗折強度、耐久性等方面都有大幅提高。
目前,這一新型材料已在遷曹鐵路、薊港鐵路、京滬高速、滬寧城際等10多條鐵路低高度梁及高耐久性配套構件中成功應用,顯示出了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課題組將進一步拓展其在建筑工程、地下隧道工程及市政工程等領域的應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有限資源的節約和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不斷加強。在土木工程領域,如何有效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提高工程結構的耐久性,是行業發展的重點。但目前我國采取的常規混凝土結構和預應力結構中,由于日照、溫度、二氧化碳等內外因素的影響,出現了結構壽命和安全度降低等問題。上世紀90年代初,發達國家研制出一種新型混凝土材料活性粉末混凝土(RPC)。與常規混凝土相比,RPC具有超高強度、高韌性、高耐久性和高溫度適應性等特點,并在工程中進行了推廣使用。目前,RPC材料已成為國際工程材料領域一個新的研究熱點,但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
2006年,我國啟動了該課題。課題組以土木工程中UHPSC工程化應用為目標,針對UHPSC及RPC進行了系統研究,解決并掌握了規模化生產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和系統工藝,獲得了相關專利和自主知識產權。與普通混凝土相比,UHPSC的抗壓強度、抗折強度、耐久性等方面都有大幅提高。
目前,這一新型材料已在遷曹鐵路、薊港鐵路、京滬高速、滬寧城際等10多條鐵路低高度梁及高耐久性配套構件中成功應用,顯示出了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課題組將進一步拓展其在建筑工程、地下隧道工程及市政工程等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