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企業情況 » 正文

上海建工集團“特殊環境下施工技術”達到國際領先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3-23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轉自國資委  作者:中國混凝土網
核心提示:上海建工集團“特殊環境下施工技術”達到國際領先

      一、特殊環境下超高層技術研究課題通過市級鑒定,7項專項技術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最近,由上海建工集團牽頭的“特殊環境下超高層施工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系統研究課題,作為上海市建筑技術發展基金重大科研項目之一,順利通過了市建設交通委、市科委組織的課題研究成果鑒定。專家組中的葉可明、陸海平、李永盛等院士和其他專家都給與了高度肯定,一致認為總體上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具有較強的創新性,不但解決了特殊環境下超高層施工的關鍵技術難題,而且縮短了工期,節省了投資,具有明顯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其中,在施工期保證商場正常營業與保持城市景觀等專項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完全可以在國內推廣應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課題成果中已經有7項專項技術申請國家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

  該研究成果是建工集團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得來的。近幾年來,他們成功地建造了港匯廣場“雙塔”主樓、長峰商城(龍之夢)、世茂國際廣場等上海標志性工程。在施工過程中,他們克服了地處鬧市、建筑密度高、人流擁擠、交通繁忙、場地狹小和臨近地鐵、地下綜合管線等一個又一個難題,集中力量進行技術攻關,終于獲得了成功。

  港匯廣場“雙塔”主樓施工不誤營業。港匯廣場“雙塔”主樓是續建在地處徐家匯繁華商業區正在營業中的商場上的兩座超過200米的超高層建筑,這在上海還是首次嘗試,在國內也鮮有先例。建工集團的科研人員把“施工不誤營業”的理念地體現在施工方案的優化中,形成了地處鬧市區超高層施工的多層次安全防護體系和有效的施工噪音、施工污水及光污染控制和環境保護技術、狹小場地的“立體場布技術”等,并在工程建設中得到了成功應用。由于營業中的商場位于交通要道,顧客絡繹不絕,主樓地下室又與地鐵車站相通,是地鐵主要出入口之一,周圍人流量、車流量極高。整個建筑群和周邊道路都在施工和塔吊回轉半徑范圍之內,哪怕掉下一粒石子也可能會傷到行人。集團技術人員在多層設防、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把底部的防護設施融入到城市景觀設施之中,沒有對路人和商場營業造成任何影響,確保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交通主干道的暢通。據統計,在施工期間,港匯廣場的營業額非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港匯廣場“雙塔”主樓靜悄悄地以平均每5天一層的速度“長高”著,它已經成為上海徐家匯地區的“第一高樓”,成為又一個新的地標。

  成功開發大型地下空間。長峰商城(龍之夢)位于地鐵二號線和明珠輕軌線中山公園站邊,由10層裙樓和60層主樓組成,總建筑面積31萬平方米,其中主樓高達238米,地下4層,最大開挖深度達24米,且周邊緊鄰運營中的地鐵2號線,最近處距離僅1.9米。在這樣復雜的地下環境中建造超高層建筑,如何準確控制超大超深基礎的位移和變形,確保運營中的地鐵和輕軌的安全,并將大樓地下空間與地鐵、輕軌車站連通,成為這一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也成為需要破解的一系列技術難題。建工集團的科研人員不畏艱險,攻堅破難,針對這一國內罕見的超深超大基礎的特殊環境和功能要求,確定了技術方案,采用逆作法技術,運用“時空效應”理論,實施了“分層、分塊、對稱、平衡、限時”為特征的信息化施工。實踐證明,這一技術方案是非常正確的,在施工中也獲得了巨大成功,附近的地鐵、輕軌的運營沒有受到絲毫影響,周圍的建筑和管線也保持著良好的狀況,成為上海成功開發大型地下空間、地下綜合體的一個典范。

  南京路上巧施工。世茂國際廣場位于“中華第一街”的南京路步街西端,地下3層,主樓60層呈三角形,高達246.5米,樓頂安裝86.8米高的鋼結構天線,總建筑面積達13.88萬平方米。這一新穎獨特造型的超高層要建在人流、車流擁擠的黃金地段,難度不言而喻。建工集團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攻關,針對主體結構整體提升鋼平臺施工工藝和斜爬模技術等,進行了創新和改造,在確保安全防護的同時,成功解決了施工場地狹小等一系列難題,最終實現了“主樓還在建造、裙房開張營業”的目標。

  二、鐵路南站建設施工技術取得突破,9項專項技術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鐵路南站新建工程是上海目前規模最大的對外交通樞紐和市內換乘樞紐,也是上海最大規模的地下空間開發工程、上海陸上交通“南大門”、上海21世紀地標性工程。在施工建設過程中,涉及到軟土地質條件下復雜超大規模地下空間開發、復雜混凝土及鋼結構體系施工技術等,施工技術難度極大。建工集團針對關鍵施工技術進行課題攻關,取得了五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是復雜條件下超大地下空間開發施工技術的研究,南站工程地下施工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集團科研人員以保證滬杭線正常運營為中心,地鐵一號線正常入地運營為指導,M3號線南站站托換保護為原則,成功實現了在南站進行超大規模地下空間開發。

  二是研發了一批有創新意義的地下空間開發施工工藝,形成了復雜條件下地下空間開發施工的技術、組織體系,為今后上海軟土地基超大規模地下空間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針對復雜條件下超大超長預應力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研究,保證了延長達800米無永久縫環形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在設置后澆帶的情況下的施工,同時保證了滬杭線的正常通車。

  四是大跨度張弦梁旋轉龍門吊的應用,南站主站屋鋼結構屋蓋吊裝工藝,采用達123米的大跨度旋轉龍門吊進行極坐標式結構安裝,填補了國內外空白。

  五是施工控制技術在建筑鋼結構中得到成功應用,很好地解決了特殊形體鋼結構建筑建造過程中出現的變形和內力問題。

  鐵路南站工程成套施工技術研究課題近日已經通過鑒定 ,9項專項技術申請國家發明專利或實用新型專利,并有9篇論文發表在國內有影響的刊物上,這意味著上海建工地下空間應用各種單項施工技術已經成熟,并已具備將單項技術進行綜合與集成的能力。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南县| 新野县| 昌乐县| 柳河县| 鸡西市| 金湖县| 广南县| 繁昌县| 宾川县| 海兴县| 汉寿县| 巴青县| 体育| 黄浦区| 临猗县| 于都县| 蒙山县| 韩城市| 疏附县| 灵丘县| 兴隆县| 灵山县| 闽侯县| 湘乡市| 河源市| 祥云县| 秭归县| 马山县| 武鸣县| 杨浦区| 于田县| 阳高县| 毕节市| 阳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东港市| 金昌市| 千阳县| 广灵县| 隆昌县| 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