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百年一遇、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走勢依然復雜,但中國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振興產業、促進經濟增長政策,成效已開始顯現。6月4~5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歐美亞化工投資人高峰論壇上,許多在華外企的負責人都表示,已看到了行業回暖的曙光,做好了迎接新一輪發展的準備。
“一枝獨秀”提振信心
去年第四季度,金融危機嚴重影響到中國經濟,許多在華外企受到影響,尤其是出口業務。在外企觀望徘徊之時,形勢已有可喜轉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世良介紹,受內需拉動,國內化工產品價格逐步回升,行業經濟向積極方向轉變,在世界各國中“一枝獨秀”。在協會的積極推動下,政府有關部門還出臺了新的出口退稅政策,約70%化工產品的出口退稅由原來的零增加到9%或13%,堅定了外企在華生產、投資的信心。
與會的外企老總頗有同感。德國南方化學中國投資公司總裁胡效東談道:“從2月份開始,我們注意到在‘擴內需、保增長’政策刺激下,中國經濟正逐步回暖,基礎原材料價格趨于穩定。看來中國今年GDP增長8%的目標能夠實現,這一增長比歐洲和北美要快得多。”胡效東預測中國化工在未來幾年將會有快速增長,所以在中國投資具有明顯優勢,南方化學對在華的發展充滿信心。
已在中國長三角、華北、華南地區建有六大化工倉儲基地的荷蘭孚寶公司,十分關注金融危機對其在華業務的影響。上海孚寶港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博尼法斯·瑪利努斯(Bonifacius Marinus)向記者表示:“雖然出口減少了,但通過擴大內需,中國經濟在危機中是復蘇最快的。同時,我們注意到國際油價也已從低位一路上行,這是個積極信號,估計全球經濟很快就可走出低谷,我們已準備好迎接新一輪發展。”
投資要善于把握良機
金融危機中有“危”又有“機”。那么投資中國的機遇何在?雅保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展說:“當前受全球需求低迷影響,產品出口明顯減少,企業關閉了一些裝置。但中國政府制定了家電下鄉、對新能源汽車實行補貼、建設高鐵、發展3G網絡等措施,中國國內市場仍有巨大空間,對我們生產特種化學品的外企來說,是安全度過困難時期不可多得的商業機遇。目前雅保正進行結構調整,并立足長遠,把創新和人才作為發展的重要因素。”
“金融危機中,全球企業并購頻繁。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化工行業有分解、有組合很正常,并購有利于行業進步,也是企業在發展中實現低成本擴張的機遇。”胡效東在演講中如此分析。今年4月德國南方化學公司根據自身在華業務發展的需要,成功收購了巴斯夫在南京的一家催化劑工廠。
瑪利努斯在演講中說:“中國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并提出調整和振興規劃,我們深感鼓舞。孚寶已制定在華未來發展戰略,兩年內將擴建現有漕涇、張家港、寧波和天津等庫區,還計劃在海南省建一個大項目。”
中國政府鼓勵發展的節能建筑、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替代能源、水處理和環保等領域,都對化學品和新材料提出了質與量的要求。對此,拜耳、陶氏、道康寧、默克和賽默飛世爾等外企的部門負責人,分別介紹了各自的優勢和技術解決方案。
優質服務筑就投資樂土
化工園區是外商投資和發展的舞臺。上海化工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國華說,上海化工區自2001年開建來,已累計吸引投資138.9億美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2億元,計劃到2010年底還要再投資90億美元。
“中國為什么成為外企的投資樂土?除了市場環境和園區基礎條件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為外企提供一流服務。”李國華介紹,“前一段時間,園區入駐企業出口明顯下降,管委會協調海關,簡化進出口手續,改變儲罐運作方式,降低了外企成本。園區一些服務公司也降低了收費。目前園區生產已現轉機,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PC裝置實現滿負荷生產,上海賽科還追加投資,近日將90萬噸/年乙烯裝置產能擴大到119萬噸/年,使之成為中國國內最大乙烯生產裝置。
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將為全球石化企業提供未來發展的良機。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金興明表示,“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間,上海將以上海化工區建設為契機,加強國內外合作,繼續吸引各類投資,使石化產業鏈不斷完善和延伸。
“一枝獨秀”提振信心
去年第四季度,金融危機嚴重影響到中國經濟,許多在華外企受到影響,尤其是出口業務。在外企觀望徘徊之時,形勢已有可喜轉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世良介紹,受內需拉動,國內化工產品價格逐步回升,行業經濟向積極方向轉變,在世界各國中“一枝獨秀”。在協會的積極推動下,政府有關部門還出臺了新的出口退稅政策,約70%化工產品的出口退稅由原來的零增加到9%或13%,堅定了外企在華生產、投資的信心。
與會的外企老總頗有同感。德國南方化學中國投資公司總裁胡效東談道:“從2月份開始,我們注意到在‘擴內需、保增長’政策刺激下,中國經濟正逐步回暖,基礎原材料價格趨于穩定。看來中國今年GDP增長8%的目標能夠實現,這一增長比歐洲和北美要快得多。”胡效東預測中國化工在未來幾年將會有快速增長,所以在中國投資具有明顯優勢,南方化學對在華的發展充滿信心。
已在中國長三角、華北、華南地區建有六大化工倉儲基地的荷蘭孚寶公司,十分關注金融危機對其在華業務的影響。上海孚寶港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博尼法斯·瑪利努斯(Bonifacius Marinus)向記者表示:“雖然出口減少了,但通過擴大內需,中國經濟在危機中是復蘇最快的。同時,我們注意到國際油價也已從低位一路上行,這是個積極信號,估計全球經濟很快就可走出低谷,我們已準備好迎接新一輪發展。”
投資要善于把握良機
金融危機中有“危”又有“機”。那么投資中國的機遇何在?雅保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展說:“當前受全球需求低迷影響,產品出口明顯減少,企業關閉了一些裝置。但中國政府制定了家電下鄉、對新能源汽車實行補貼、建設高鐵、發展3G網絡等措施,中國國內市場仍有巨大空間,對我們生產特種化學品的外企來說,是安全度過困難時期不可多得的商業機遇。目前雅保正進行結構調整,并立足長遠,把創新和人才作為發展的重要因素。”
“金融危機中,全球企業并購頻繁。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化工行業有分解、有組合很正常,并購有利于行業進步,也是企業在發展中實現低成本擴張的機遇。”胡效東在演講中如此分析。今年4月德國南方化學公司根據自身在華業務發展的需要,成功收購了巴斯夫在南京的一家催化劑工廠。
瑪利努斯在演講中說:“中國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并提出調整和振興規劃,我們深感鼓舞。孚寶已制定在華未來發展戰略,兩年內將擴建現有漕涇、張家港、寧波和天津等庫區,還計劃在海南省建一個大項目。”
中國政府鼓勵發展的節能建筑、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替代能源、水處理和環保等領域,都對化學品和新材料提出了質與量的要求。對此,拜耳、陶氏、道康寧、默克和賽默飛世爾等外企的部門負責人,分別介紹了各自的優勢和技術解決方案。
優質服務筑就投資樂土
化工園區是外商投資和發展的舞臺。上海化工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國華說,上海化工區自2001年開建來,已累計吸引投資138.9億美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02億元,計劃到2010年底還要再投資90億美元。
“中國為什么成為外企的投資樂土?除了市場環境和園區基礎條件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為外企提供一流服務。”李國華介紹,“前一段時間,園區入駐企業出口明顯下降,管委會協調海關,簡化進出口手續,改變儲罐運作方式,降低了外企成本。園區一些服務公司也降低了收費。目前園區生產已現轉機,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PC裝置實現滿負荷生產,上海賽科還追加投資,近日將90萬噸/年乙烯裝置產能擴大到119萬噸/年,使之成為中國國內最大乙烯生產裝置。
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將為全球石化企業提供未來發展的良機。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金興明表示,“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間,上海將以上海化工區建設為契機,加強國內外合作,繼續吸引各類投資,使石化產業鏈不斷完善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