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建筑施工季節性及春節長假的影響,一季度通常不是建材行業的消費旺季。一季度,我國建材工業總體繼續保持一定增長,特別是和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建材生產增速有所回升,主要經濟指標好于其它原材料工業。但是,和去年同期相比,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多數建材產品生產增速明顯回落,銷售明顯下滑,出口大幅下降,效益也出現下滑勢頭。
雖然國家4萬億元投資的啟動及實施也存在一定的時滯性,但已開始對大型建材企業特別是大型水泥企業產生明顯的影響。在建材工業主要行業中,除磚瓦及建筑砌塊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外,多數行業前兩個月的增長都是近年來最低水平,其中出口比重較大的建筑技術玻璃、建筑衛生陶瓷和玻璃纖維制品增速下降尤為明顯。
目前,水泥行業產銷增長,價格穩中有升,但利潤微降,顯現一定的壓力。玻璃行業在已出現較大范圍停產的情況下,隨著消費旺季的到來,已出現產銷小幅回升、庫存改善,浮法玻璃價格也顯現止跌走穩的向好跡象。
A 數據: 內需政策效應顯現 行業復蘇跡象明顯
在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拉動內需政策的作用下,建材行業總體表現出較快的增長勢頭。一季度,建材工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12.6%,快于全部工業增速7.5個百分點;全國水泥產量2.8億噸,增長12.9%;平板玻璃產量13533萬重量箱,增長0.5%;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庫存1226萬噸,上升19.1%;平板玻璃庫存2084萬重量箱,下降14.6%。扣除1~2月虛高成分,僅從3月當月看,水泥產量為12206.74萬噸,同比增長10.09%,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16.21個百分點。3月份,全國重點水泥企業銷售水泥4985萬噸,環比增長128%,同比增長8%。
水泥和平板玻璃價格基本與上月持平。3月份,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平均出廠價為290元/噸,比上月末的292元/噸略有下降;平板玻璃平均出廠價為58.6元/重量箱,比上月末的58元/重量箱小幅上升。1~2月,建材行業利潤小幅下滑,實現利潤94.8億元,下降0.5%。其中,水泥制造業實現利潤11.87億元,下降4.4%;平板玻璃制造業虧損5.16億元(去年同期實現利潤3億元)。
一季度,建材商品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20.2%,建筑用石、建筑衛生陶瓷、建筑技術玻璃、玻璃纖維及制品、水泥和水泥熟料等主要出口商品全面下降。建材產品出口額僅占全部建材工業銷售額的7%,但建材產品出口下降對建筑技術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玻璃纖維制品等出口導向型行業及企業影響巨大。
B 運行特征: 區域性特征明顯 固定資產投資猛增
一季度,中、西部地區建材工業增加值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3.7%和31.2%,東部地區僅增長8.1%;北京、山西、上海、浙江、海南、青海的建材工業增加值下降;私人控股企業工業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長20.2%;國有控股企業增長9.2%,受出口下降影響,港澳臺和外商控股企業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3.6%和4%。
3月份,各地水泥產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以災后重建中的西南地區漲幅最為強勁,同比上漲36.2%,單月水泥產量達到1680.34萬噸。而作為全國水泥消費量最大的地區,華東地區的水泥需求依然薄弱,3月份出現同比2.96%的負增長,單月產量為4460.17萬噸。由此可見,對房地產復蘇依賴程度較高的地區依然依靠政府投資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僅華東地區,就有包括浙江、江蘇、山東和上海四省市的水泥單月產量出現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分別為14.02%、8.97%、3.70%和13.47%。
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建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中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東部地區增長明顯減緩。1~2月,建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2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2.5%,增速同比回落10.3個百分點。其中,水泥制造業、水泥制品業、磚瓦及建筑砌塊制造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為79億元、23億元和2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3.7%、60.9%和32.2%;建筑技術玻璃制造業、建筑衛生陶瓷制造業分別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9億元和7.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0.2%和31.7%。
在世界金融風暴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下,與玻璃行業息息相關的房地產和汽車兩大行業發展增速放緩,產品出口大幅萎縮,國內、國際需求快速下降,整個玻璃行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玻璃行業發展也具備一些積極因素,如國內40多條浮法玻璃生產線放水停產,使得現有產能大幅減少,國家4萬億元投資及保障性住房等帶來的需求不能忽視,目前各廠家庫存不大,根據慧聰建材網第一季度玻璃行業供求數據統計,玻璃市場需求量正穩步回升。
C 問 題: 重復建設風險加大 淘汰落后進展不順
數據顯示,全國在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有200多條,總能力約2.42億噸,其中建成投產120余條,新增產能1.43多萬噸。尤其是,四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增加了水泥需求,引來各方投資新上水泥項目,目前在建和擬建項目達70多條,總能力達8000多萬噸,存在重復建設隱患。
平板玻璃2008年部分地區突擊上新線、短期建設項目過于集中的問題非常突出,新建成投產生產線13條,新增產能4000多萬重箱。在建、擬建的新生產線還有41條,總產能近1.7億重箱。由于產能潛在過剩風險日益顯現,導致平板玻璃市場競爭環境惡化,經濟效益不斷下滑。2008年底,全國共有41條生產線因市場原因處于停產狀態。
2008年,全國新關停淘汰落后水泥產能5300多萬噸,淘汰落后平板玻璃產能650萬重箱。但是,由于缺少經濟補助等有效政策,仍有部分所謂關停生產線并沒有徹底拆除生產線,持等待觀望態度。由于落后玻璃產能比較分散,一些地方對淘汰落后玻璃產能工作重視不夠。值得關注的是,在保增長的大背景下,要謹防某些地區的落后產能死灰復燃。
D 建 議: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完善行業相關配套政策
在當前的形勢下,根據建材行業發展的特點,業內人士表示,建材行業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引導、支持資源向大企業集中,為企業在項目審批、稅收、信貸、運輸保障等方面爭取配套政策,進一步提高相對分散的行業集中度,穩定市場價格,減少惡性競爭。
二是嚴格行業和市場準入門檻,不符合準入標準的企業和產品禁入市場。強化產業布局規劃管理,有效控制新增產能,防止新的重復建設。
三是爭取有導向性的建材行業出口退稅制度,改變建材產品單一出口退稅比例,提高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退稅比例,優化建材行業產業結構。
四是進一步推動建材行業的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及時發布相關信息,鼓勵建材企業推廣技術改造。
E 趨 勢: 出口大國地位不變 大企業集團優勢明顯
中國是世界建材出口大國,天然石材、玻璃纖維紗、平板玻璃等產品的出口占世界貿易量的40%~60%,水泥及熟料、加工玻璃、高嶺土等產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貿易量的20%~30%。中國建材產品已經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平均出口價格只有發達國家市場價格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鑒于這些優勢,2009年中國仍會保持建材出口大國的地位。
種種跡象表明,大企業集團更期待利用這樣的機會來搶占市場,多家建材大企業集團獲得銀行的授信,獲得了充足的資金。
比較典型的是中材集團。4月7日,中材集團與民生銀行在京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后者將為其提供總額90億元的授信額度,以支持中材在北方的并購重組以及加強其在西北地區的市場控制力。4月13日,中材集團又與中國光大銀行簽署協議,獲得總額100億元的授信額度。目前,中國建材集團正在大力推進水泥工業和玻璃工業的結構調整、聯合重組和節能減排;大力發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這筆資金無疑將加快該集團的發展進程。
業內人士指出,水泥市場是否好轉仍需觀望,主要是基于兩個原因:一是3月份水泥產量的同比增長部分是由于前期工程的延續,后期工程是否能夠跟上,是水泥市場需求啟動的決定性因素;二是與房地產市場一樣,真正的市場回暖需經過三個階段,即消耗庫存-價格提高-銷量增加,而目前市場對旺季提價還處在謹慎試探中。
而對于陶瓷業來說,出口頹勢有望緩解。數據顯示,雖然一季度建筑衛生陶瓷累計出口額同比下降12%。不過,作為中國的陶瓷大省,廣東省今年一季度出口各類陶瓷產品價值7.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1%,扭轉了出口頹勢,這對于處境極為艱難的中國陶瓷業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數據顯示,前兩個月廣東省陶瓷出口均下降,但3月份出口2.8億美元,同比增長28.6%,環比增長87.8%。
雖然國家4萬億元投資的啟動及實施也存在一定的時滯性,但已開始對大型建材企業特別是大型水泥企業產生明顯的影響。在建材工業主要行業中,除磚瓦及建筑砌塊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外,多數行業前兩個月的增長都是近年來最低水平,其中出口比重較大的建筑技術玻璃、建筑衛生陶瓷和玻璃纖維制品增速下降尤為明顯。
目前,水泥行業產銷增長,價格穩中有升,但利潤微降,顯現一定的壓力。玻璃行業在已出現較大范圍停產的情況下,隨著消費旺季的到來,已出現產銷小幅回升、庫存改善,浮法玻璃價格也顯現止跌走穩的向好跡象。
A 數據: 內需政策效應顯現 行業復蘇跡象明顯
在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等拉動內需政策的作用下,建材行業總體表現出較快的增長勢頭。一季度,建材工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12.6%,快于全部工業增速7.5個百分點;全國水泥產量2.8億噸,增長12.9%;平板玻璃產量13533萬重量箱,增長0.5%;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庫存1226萬噸,上升19.1%;平板玻璃庫存2084萬重量箱,下降14.6%。扣除1~2月虛高成分,僅從3月當月看,水泥產量為12206.74萬噸,同比增長10.09%,比上年同期增速回落16.21個百分點。3月份,全國重點水泥企業銷售水泥4985萬噸,環比增長128%,同比增長8%。
水泥和平板玻璃價格基本與上月持平。3月份,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平均出廠價為290元/噸,比上月末的292元/噸略有下降;平板玻璃平均出廠價為58.6元/重量箱,比上月末的58元/重量箱小幅上升。1~2月,建材行業利潤小幅下滑,實現利潤94.8億元,下降0.5%。其中,水泥制造業實現利潤11.87億元,下降4.4%;平板玻璃制造業虧損5.16億元(去年同期實現利潤3億元)。
一季度,建材商品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20.2%,建筑用石、建筑衛生陶瓷、建筑技術玻璃、玻璃纖維及制品、水泥和水泥熟料等主要出口商品全面下降。建材產品出口額僅占全部建材工業銷售額的7%,但建材產品出口下降對建筑技術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玻璃纖維制品等出口導向型行業及企業影響巨大。
B 運行特征: 區域性特征明顯 固定資產投資猛增
一季度,中、西部地區建材工業增加值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3.7%和31.2%,東部地區僅增長8.1%;北京、山西、上海、浙江、海南、青海的建材工業增加值下降;私人控股企業工業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長20.2%;國有控股企業增長9.2%,受出口下降影響,港澳臺和外商控股企業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3.6%和4%。
3月份,各地水泥產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以災后重建中的西南地區漲幅最為強勁,同比上漲36.2%,單月水泥產量達到1680.34萬噸。而作為全國水泥消費量最大的地區,華東地區的水泥需求依然薄弱,3月份出現同比2.96%的負增長,單月產量為4460.17萬噸。由此可見,對房地產復蘇依賴程度較高的地區依然依靠政府投資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僅華東地區,就有包括浙江、江蘇、山東和上海四省市的水泥單月產量出現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分別為14.02%、8.97%、3.70%和13.47%。
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建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中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東部地區增長明顯減緩。1~2月,建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2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2.5%,增速同比回落10.3個百分點。其中,水泥制造業、水泥制品業、磚瓦及建筑砌塊制造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為79億元、23億元和2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3.7%、60.9%和32.2%;建筑技術玻璃制造業、建筑衛生陶瓷制造業分別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9億元和7.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0.2%和31.7%。
在世界金融風暴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下,與玻璃行業息息相關的房地產和汽車兩大行業發展增速放緩,產品出口大幅萎縮,國內、國際需求快速下降,整個玻璃行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但玻璃行業發展也具備一些積極因素,如國內40多條浮法玻璃生產線放水停產,使得現有產能大幅減少,國家4萬億元投資及保障性住房等帶來的需求不能忽視,目前各廠家庫存不大,根據慧聰建材網第一季度玻璃行業供求數據統計,玻璃市場需求量正穩步回升。
C 問 題: 重復建設風險加大 淘汰落后進展不順
數據顯示,全國在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有200多條,總能力約2.42億噸,其中建成投產120余條,新增產能1.43多萬噸。尤其是,四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增加了水泥需求,引來各方投資新上水泥項目,目前在建和擬建項目達70多條,總能力達8000多萬噸,存在重復建設隱患。
平板玻璃2008年部分地區突擊上新線、短期建設項目過于集中的問題非常突出,新建成投產生產線13條,新增產能4000多萬重箱。在建、擬建的新生產線還有41條,總產能近1.7億重箱。由于產能潛在過剩風險日益顯現,導致平板玻璃市場競爭環境惡化,經濟效益不斷下滑。2008年底,全國共有41條生產線因市場原因處于停產狀態。
2008年,全國新關停淘汰落后水泥產能5300多萬噸,淘汰落后平板玻璃產能650萬重箱。但是,由于缺少經濟補助等有效政策,仍有部分所謂關停生產線并沒有徹底拆除生產線,持等待觀望態度。由于落后玻璃產能比較分散,一些地方對淘汰落后玻璃產能工作重視不夠。值得關注的是,在保增長的大背景下,要謹防某些地區的落后產能死灰復燃。
D 建 議: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完善行業相關配套政策
在當前的形勢下,根據建材行業發展的特點,業內人士表示,建材行業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引導、支持資源向大企業集中,為企業在項目審批、稅收、信貸、運輸保障等方面爭取配套政策,進一步提高相對分散的行業集中度,穩定市場價格,減少惡性競爭。
二是嚴格行業和市場準入門檻,不符合準入標準的企業和產品禁入市場。強化產業布局規劃管理,有效控制新增產能,防止新的重復建設。
三是爭取有導向性的建材行業出口退稅制度,改變建材產品單一出口退稅比例,提高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退稅比例,優化建材行業產業結構。
四是進一步推動建材行業的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及時發布相關信息,鼓勵建材企業推廣技術改造。
E 趨 勢: 出口大國地位不變 大企業集團優勢明顯
中國是世界建材出口大國,天然石材、玻璃纖維紗、平板玻璃等產品的出口占世界貿易量的40%~60%,水泥及熟料、加工玻璃、高嶺土等產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貿易量的20%~30%。中國建材產品已經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平均出口價格只有發達國家市場價格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鑒于這些優勢,2009年中國仍會保持建材出口大國的地位。
種種跡象表明,大企業集團更期待利用這樣的機會來搶占市場,多家建材大企業集團獲得銀行的授信,獲得了充足的資金。
比較典型的是中材集團。4月7日,中材集團與民生銀行在京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后者將為其提供總額90億元的授信額度,以支持中材在北方的并購重組以及加強其在西北地區的市場控制力。4月13日,中材集團又與中國光大銀行簽署協議,獲得總額100億元的授信額度。目前,中國建材集團正在大力推進水泥工業和玻璃工業的結構調整、聯合重組和節能減排;大力發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這筆資金無疑將加快該集團的發展進程。
業內人士指出,水泥市場是否好轉仍需觀望,主要是基于兩個原因:一是3月份水泥產量的同比增長部分是由于前期工程的延續,后期工程是否能夠跟上,是水泥市場需求啟動的決定性因素;二是與房地產市場一樣,真正的市場回暖需經過三個階段,即消耗庫存-價格提高-銷量增加,而目前市場對旺季提價還處在謹慎試探中。
而對于陶瓷業來說,出口頹勢有望緩解。數據顯示,雖然一季度建筑衛生陶瓷累計出口額同比下降12%。不過,作為中國的陶瓷大省,廣東省今年一季度出口各類陶瓷產品價值7.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1%,扭轉了出口頹勢,這對于處境極為艱難的中國陶瓷業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數據顯示,前兩個月廣東省陶瓷出口均下降,但3月份出口2.8億美元,同比增長28.6%,環比增長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