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了解到,四川射洪籍發明家杜世永3月中旬捐贈的兩項專利,在廣元結出碩果:建筑垃圾再生磚正式投產,500多萬匹磚塊運往了災區。
今年58歲的杜世永家在河北,原籍是遂寧市射洪縣金華鎮人,從事建筑行業多年。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杜世永就開始研究用建筑垃圾生產建筑磚塊的新型技術。去年3月19日,杜世永拿到了“粉煤灰渣建材制品養護機”專利證書。4月9日,杜世永又獲得了“采用建筑垃圾制備建筑磚塊”的專利證書。
汶川地震發生后,杜世永很想為家鄉災后重建出點力,于是決定回家鄉奉獻自己的專利技術。6月1日,杜世永專程坐飛機回到四川。第二天,他抱著專利證書走進射洪縣知識產權局,表示要把自己的兩項發明專利無償捐贈給災區。
6月18日,本報報道了杜世永情系家鄉災后重建、準備把兩項發明專利無償捐贈給災區的善舉。四川虹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通過本報與杜世永取得了聯系。8月初,公司與杜世永達成捐贈專利技術的協議,該公司利用杜世永捐贈的專利技術,在廣元市利州區回龍河興建虹森建筑垃圾再生磚廠,專門生產災區重建急需的磚塊。
此后,杜世永以技術顧問的身份,多次從河北飛到廣元,為該磚廠提供現場規劃設計等服務。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第一條生產線終于在今年3月中旬正式投入大規模生產,每日近10萬塊建筑垃圾再生磚運往災區。據悉,從3月中旬以來,已有500多萬匹建筑垃圾再生磚塊運往了災區。
今年58歲的杜世永家在河北,原籍是遂寧市射洪縣金華鎮人,從事建筑行業多年。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杜世永就開始研究用建筑垃圾生產建筑磚塊的新型技術。去年3月19日,杜世永拿到了“粉煤灰渣建材制品養護機”專利證書。4月9日,杜世永又獲得了“采用建筑垃圾制備建筑磚塊”的專利證書。
汶川地震發生后,杜世永很想為家鄉災后重建出點力,于是決定回家鄉奉獻自己的專利技術。6月1日,杜世永專程坐飛機回到四川。第二天,他抱著專利證書走進射洪縣知識產權局,表示要把自己的兩項發明專利無償捐贈給災區。
6月18日,本報報道了杜世永情系家鄉災后重建、準備把兩項發明專利無償捐贈給災區的善舉。四川虹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通過本報與杜世永取得了聯系。8月初,公司與杜世永達成捐贈專利技術的協議,該公司利用杜世永捐贈的專利技術,在廣元市利州區回龍河興建虹森建筑垃圾再生磚廠,專門生產災區重建急需的磚塊。
此后,杜世永以技術顧問的身份,多次從河北飛到廣元,為該磚廠提供現場規劃設計等服務。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第一條生產線終于在今年3月中旬正式投入大規模生產,每日近10萬塊建筑垃圾再生磚運往災區。據悉,從3月中旬以來,已有500多萬匹建筑垃圾再生磚塊運往了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