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科技創新實現水泥熟料生產對電能零消耗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5-07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中國建材報
核心提示:科技創新實現水泥熟料生產對電能零消耗
  一條日產熟料5000噸的新型干法窯生產線,按目前國內外的先進水平來衡量,年產熟料為160萬~170萬噸,水泥則達到190萬~200萬噸;熟料單位熱耗為750×4.18kJ/㎏,水泥電耗為90kWh/t,其中熟料電耗約為55kWh/t.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如果利用這種水泥窯系統的各種余熱來發電,能夠達到噸熟料凈回收電能≥55kWh,實現水泥熟料生產對外界電能的零消耗。 

  到2008年年底,我國已投產的裝備有純低溫余熱發電裝置的新型干法窯共有260余條,發電裝機容量達1660MW,全國水泥窯余熱發電的噸熟料發電量平均為33kWh.然而其中將近半數以上的日產5000噸級水泥窯的余熱發電量已達到噸熟料40kWh左右。這是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組建余熱發電室,開拓水泥窯余熱發電“八五”科技攻關項目以來,在全國各兄弟單位和有關企業的共同努力和創新下,走過約25年曲折艱辛歷程,堅持自主創新的豐碩成果。 

  那么,下一步我國水泥窯余熱發電的目標與技術路線、發展方向將作何考慮?根據國內外在這一領域中的現實水平及其發展趨勢,筆者提出如下看法與水泥行業同仁商討。 

  目標:我國水泥熟料生產在2020年要實現對外界電能的零消耗,即水泥窯余熱發電的噸熟料回收電能,在熟料單位熱耗不大于750×4.18kJ/㎏的前提下,達到55kWh以上。根據國內外現有的技術條件及有關科技進步趨勢預測,筆者認為實現這個目標是比較有把握的。 

  技術路線:鼓勵多元化的技術路線,充分發掘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窯系統的各種余熱、廢熱的回收發電方式和途徑,不要過早地排斥任何一種理念或途徑,要相互取長補短,共同尋求最佳方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長期工業實踐的結果是最具有說服力的。 

  我國要進一步提高水泥窯余熱發電效率,就要走增加噸熟料發電量的技術發展路線。目前,一些水泥窯余熱發電循環系統的新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對我國水泥工業余熱發電方面的研發應用將具有促進作用。 

  近來,某種余熱發電新技術在有的媒體上被說成是噸熟料發電可達83kWh.然而實際上,這項技術在全世界除在鋼鐵、化工行業有四五家小規模企業應用以外,在水泥窯上的應用實例至今尚未見報道。在水泥領域中的應用恐怕還有待我國水泥工業來首先付諸現實,屆時它真正能發多少電尚需事實來說話。所以,即使應用這種新技術,我們仍然有很多艱難的工作要做,必須實事求是。 

  現在由上海電氣總包的北京琉璃河水泥廠日產2500噸窯余熱發電系統,是基于從3次風取熱的所謂能級重組出發的一種理念。這套余熱發電裝置已經運轉了一年半,在余熱條件充足的情況下,這條日產2500噸水泥窯的余熱發電功率達到了6000kW,甚至達到6300kW.但不知當時水泥窯的具體產量及單位熟料的熱耗幾何。為此,筆者非常希望能夠了解到琉璃河水泥廠長期的實際運行數據。筆者認為,對于各種理念、方式或途徑,我們都應抱著歡迎支持的態度,同時在科研開發和試驗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不同的觀點和評價,所以需要我們不懈地努力。如果琉璃河水泥廠的這條日產2500噸窯,在熟料產量為104t/h、熟料熱耗為750×4.18kJ/kg的條件下,余熱發電長期平均達到6000kW,即噸熟料發電量達到了57.6kWh,這的確是一個重大的突破,應該進行認真的科學鑒定,加以推廣應用。 

  此外,有人曾試驗從水泥窯胴體的表面熱損失中吸收一部分熱量用于發電,因為這些熱損失本身約占熟料單位熱耗的8%左右,這種想法在理論上是符合能量平衡原理的,但是在實踐中技術難度較大,試驗至今仍在繼續探求中。 

  或許還有一些其他的提取利用水泥窯系統余熱廢熱的理念和方式,筆者認為,應鼓勵大家“異想天開”,酌情試驗,多元化探索。 

  最后應該指出,實現熟料生產對外界電能的零消耗,需要進行兩方面的共同努力。除了上述提高余熱發電量以外,另一個就是降低熟料單位電耗,尤其是生料粉磨電耗、窯尾高溫風機電耗、熟料蓖冷機電耗及廣泛采用的調頻電機電耗等,均具有一定的節能空間。2020年,我國實現把熟料電耗降到50kWh/t以下的目標是很有可能的,筆者對我國熟料生產在2020年實現對外界電能的零消耗充滿信心,因為這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巧家县| 鹤庆县| 门源| 林口县| 宁强县| 文登市| 罗城| 桂平市| 宝鸡市| 大关县| 上饶市| 洛隆县| 从江县| 兴义市| 乌兰县| 银川市| 府谷县| 镇安县| 汕头市| 保康县| 白玉县| 松潘县| 宜宾县| 温州市| 油尖旺区| 三江| 罗江县| 清流县| 文水县| 南涧| 仪陇县| 连江县| 孙吴县| 弥渡县| 黄浦区| 金昌市| 崇仁县| 天水市| 南昌市| 比如县| 永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