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的足跡見證歷史,發展的成果彰顯實力。當中鐵二局在2005年捧回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公路建設優秀企業獎”和“2005年度中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的獎牌時,標志著有著55年歷史的中鐵二局在發展歷程中,又寫下新的輝煌。
這是一個成立于成渝鐵路建設起始的企業。
這是一個賀龍元帥親手授予“開路先鋒”旗幟的企業。
55年風風雨雨,半個世紀一路打拼,中鐵二局人以開路先鋒為己任,不斷創造著享譽世界和中國建筑業的奇跡:鑿通秦嶺,結束幾千年“蜀道難”的歷史;征服“地質博物館”,修通成昆鐵路;衡廣鐵路復線開中國鐵路建設史上全段創優先河;深圳雅園立交橋創造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深圳速度”。開拓創新為主要內涵的“開路先鋒”精神,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不斷地充實和升華。思路創新搶先機
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中鐵二局人率先闖進深圳特區,全面參與市場競爭,啟動了國有大型企業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90年代,中鐵二局以改革為發展動力,1998年成功改制,2000年成功上市,成為中國鐵路建筑行業第一家改制和上市企業。
歷史翻開新的篇章。進入新世紀,中國鐵路建設迎來新的高潮,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西部大開發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發展戰略的實施,投融資體制和公用事業管理體制的改革,使建筑業呈現出廣闊的發展空間。機遇為中鐵二局提供了新的發展舞臺。
困難同樣不能回避。作為一個國有老企業,2.6萬名員工,每年工資性支出近4億元,特別進入“WTO后過渡期”,國際工程承包商開始準入,鐵路建設市場全面開放,競爭對手更多,承包攬活難度加大,施工利潤越攤越薄。當做慣了億元工程的“鐵老大”與民營企業爭奪幾十萬元的小項目時,危機已經來臨。
樹立戰略制勝的理念,科學制定發展戰略,確定企業的前進方向和未來愿景,明確企業的市場定位,擁有超越競爭對手的優勢,才能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長于創新的中鐵二局人為自己號脈癥斷,在分析了市場趨勢、實力對比、資源優勢、品牌效應之后,決定突出重圍,跳出建筑業低水平競爭格局,制定新的發展戰略。2002年在與國際著名專業咨詢公司近一年的合作之后,“以建筑業縱向一體化為主、適度發展相關多元經營”的發展戰略清晰地躍出水面:注重從產業鏈關鍵部位和價值鏈高端部位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做大工程咨詢與設計、基礎設施、項目投資、項目代建等上游業務,做強做精工程施工中游業務,拓展運營維護管理等下游業務,適度發展資源開發和城市化產業等相關多元經營,鞏固外經優勢,廣泛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逐步形成基礎設施投資、資源開發、城市建設與項目代建、建筑施工相互依托帶動的產業格局,并通過生產經營、資本經營和知識經營的結合,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提供全方位建筑服務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承包商和城市運營商。
通過近三年的努力,公司充分發揮品牌優勢、融資平臺優勢、管理團隊優勢,重點扶持以項目投融資、建設管理和工程咨詢設計為核心的“上游產業”。強有力的市場開發,進一步溝通了企業與政府和金融機構的交流渠道,引發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反作用于施工、房地產開發、城市化產業等中下游與相關多元業務,形成良性互動態勢,基本實現了由被動追隨市場,開始向主動開發市場、設計市場轉化,為企業快速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目前,中鐵二局正在進一步完善布局、加強管理、穩步推進、實現效益,使上游業務、相關多元化業務、外經業務在營業額上形成規模,在經濟效益上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最終形成企業的支柱產業。
思路先,步步先。中鐵二局實施發展戰略的實踐成果,令同行震驚,傳統施工企業再見曙光。通過產業、產品和隊伍結構調整,向高層次經營邁進,使企業逐步擺脫低層次的市場競爭,贏得了企業發展的先機。技術進步占高地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展現當今中國建筑業水平的標志性工程。大橋設計新穎,科技含量高,施工難度大,是當今世界在地質環境最復雜、海相洋流最特殊、氣候條件最惡劣的海域修建的最長跨海大橋。同時這一工程也是一個全國乃至世界建筑精英同臺演繹的“大擂臺”。
杭州灣大橋工程以“施工決定設計”的全新理念,采用工廠化、預制化、大型化的施工組織和施工工藝,在南岸灘涂區實施創新的50米箱梁“梁上運梁架設”。目前,世界上“梁上運梁架設”的最大重量是900噸,能架設1430噸的“梁上運架梁”設備尚無先例。實施50m整體箱梁的預制、運輸、架設,其工藝的關鍵是運輸、架設箱梁的各種配套設備,核心是運用輪胎式運梁機沿橋面運輸箱梁和架橋機在已建成的梁上架梁,是一項重大的技術創新。
中鐵二局以“創新工藝,登上世界建橋領域的制高點”為目標,堅持“施工生產工廠化,施工手段機械化,施工作業專業化,施工控制數據化,施工管理規范化,施工環境園林化”的施工理念,匯集公司的橋梁、設備專業技術人才,聯合西南交大、同濟大學、浙江大學的數十名專家教授,對大型整孔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架設技術、梁上運輸技術、提升技術、箱梁體系轉化施工技術以及大型預制箱梁的結構分析、線型控制、模型設計、標準工藝、運輸方式及配套設備、高性能海工混凝土等15個課題、45個子課題進行技術攻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同時,斥資1.7億元人民幣與意大利DEAL公司合作研發了運架重1430噸的50米整孔箱梁的“五大設備”和相配套的運架梁工藝。施工現場的全體員工憑著“突破跨海大橋建設的大難題”的雄心壯志,打響了征服淺海灘涂第一戰。
7月28日,杭州灣大橋南岸海浪翻涌,彩旗蔽日,人聲鼎沸。全球唯一,世界首創的1600噸架橋機及配套的五大設備機聲轟鳴。9時36分,杭州灣大橋副總指揮方夏平一聲令下,中鐵二局的LGB1600噸架橋機把吊車機臂上的50m箱梁穩穩當當地安放在橋墩上,成功地完成了“世界第一架”。從而,宣告了淺海灘涂區大型整體箱梁架設的技術難題被攻克,開創了世界橋梁建設史上的新紀錄。首片50米箱梁的成功架設,向世人展示了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運架設備和遠距離“梁上運梁架設”的先進工藝,開創了世界上單跨重量“梁上運梁架設”的世界紀錄,將對我國乃至世界公路橋梁建設產生深遠影響。
一招鮮吃遍天。從六七十年代修建成昆鐵路榮獲國家科技特等獎,到今年“全新世沖淤沉積地鐵明挖車站施工技術”達到國內甚至國際先進水平,55年,中鐵二局獲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7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3項,國家及省部級優質工程獎80項。技術創新不斷前進的步伐,為中鐵二局積累了發展的雄厚實力,打下了市場的一片新天地。市場擴展拓天地
中鐵二局從八十年代初躋身路外市場,進而跨入幾乎所有建筑領域;從擴展國內市場,到開拓國際業務;從穩步發展施工領域,到涉足上游業務和相關多元領域,市場在中鐵二局人的手中不斷延伸,一個個新的發展天地呈現在面前。
在西南地區,以BOT方式投資已建設和正在建設的跨江大橋和高速公路總投資將超過50億元,以總承包和代建方式取得南寧大橋、北京美邦亞聯公寓寫字樓以及北京賽洛城等建設管理項目,總價值超過50億元。躋身上游產業,實現了新跨越。中游業務方面,產品結構調整及隊伍結構調整取得了進展,中標的項目規模大,高難新項目增多,城市軌道交通和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得以有效拓展。目前,公司已經進入了全國所有在建的城市地鐵和輕軌施工領域。
通過整合房地產資源,房地產業和城市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先后進入一級土地開發、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和文化地產,到年底土地儲備將超過4000畝。繼都江堰市國際長壽產業基地──百草園項目正式簽約,與自貢市沿灘區合作整體開發4平方公里沿灘新城以及成都龍泉驛區總面積達3600畝的東方國際社區業已啟動。目前,公司以山東肥城石橫鎮起步,正積極進入國家小城鎮項目的開發建設領域,以房地產為龍頭,打造從項目策劃、項目融資、項目集成、資源集成、規劃設計到開發建設的城市建設運營全息產業鏈,建設和運營和諧、生態、人文的地方特色小城鎮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涉足金融行業,為經營增添了新的競爭手段和資本運作平臺。公司與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共同收購了衡平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72.39%的股權,成為衡平信托的重要股東之一,實現了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優勢互補,為推動實施發展戰略提供有力的支撐。
在國際業務方面,中鐵二局在固守傳統的東南亞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非洲、中亞及南美市場,去年新簽合同額突破5億美元。2003年,公司審時度勢,承建了西方公司無法實施的梅克內斯──非斯鐵路隧道項目,實現了中國公司首次進入摩洛哥市場,打破了歐洲公司對摩洛哥建筑市場的長期壟斷。“整個隧道中線誤差僅為7毫米”,讓法國監理由衷贊嘆。中鐵二局的出色表現贏得了摩洛哥政府、業主、媒體乃至同行專家的一致稱贊,今年內又一舉中標摩洛哥丹吉爾──拉塞梅爾鐵路大型鐵路隧道工程項目,在摩洛哥市場站穩了腳跟。
強力的市場開拓為公司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品牌效應贏得了同行的關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上海實業集團等國內外著名企業與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發展戰略,結合企業現有的產業結構,中鐵二局把企業的業務圈定為上游、中游、國際業務、相關多元產業四大板塊。到2006年底四大板塊比例將達到3:5:1:1。今年,集團又將目標鎖定為營業額突破120億元,實現產值3年翻番!
歷史總是發生驚人的相似一幕。55年前,中鐵二局因成渝鐵路而生,鐵路連接起成渝這兩座西部最大的都市,為成渝經濟區初步形成打下了現代交通基礎。今天,“十一五”規劃將成渝經濟區納入國家重點發展地區,成長在巴山蜀水的中鐵二局人,時刻準備著在國家的新一輪發展期大顯身手,再筑輝煌。
這是一個成立于成渝鐵路建設起始的企業。
這是一個賀龍元帥親手授予“開路先鋒”旗幟的企業。
55年風風雨雨,半個世紀一路打拼,中鐵二局人以開路先鋒為己任,不斷創造著享譽世界和中國建筑業的奇跡:鑿通秦嶺,結束幾千年“蜀道難”的歷史;征服“地質博物館”,修通成昆鐵路;衡廣鐵路復線開中國鐵路建設史上全段創優先河;深圳雅園立交橋創造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深圳速度”。開拓創新為主要內涵的“開路先鋒”精神,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不斷地充實和升華。思路創新搶先機
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中鐵二局人率先闖進深圳特區,全面參與市場競爭,啟動了國有大型企業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90年代,中鐵二局以改革為發展動力,1998年成功改制,2000年成功上市,成為中國鐵路建筑行業第一家改制和上市企業。
歷史翻開新的篇章。進入新世紀,中國鐵路建設迎來新的高潮,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西部大開發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發展戰略的實施,投融資體制和公用事業管理體制的改革,使建筑業呈現出廣闊的發展空間。機遇為中鐵二局提供了新的發展舞臺。
困難同樣不能回避。作為一個國有老企業,2.6萬名員工,每年工資性支出近4億元,特別進入“WTO后過渡期”,國際工程承包商開始準入,鐵路建設市場全面開放,競爭對手更多,承包攬活難度加大,施工利潤越攤越薄。當做慣了億元工程的“鐵老大”與民營企業爭奪幾十萬元的小項目時,危機已經來臨。
樹立戰略制勝的理念,科學制定發展戰略,確定企業的前進方向和未來愿景,明確企業的市場定位,擁有超越競爭對手的優勢,才能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長于創新的中鐵二局人為自己號脈癥斷,在分析了市場趨勢、實力對比、資源優勢、品牌效應之后,決定突出重圍,跳出建筑業低水平競爭格局,制定新的發展戰略。2002年在與國際著名專業咨詢公司近一年的合作之后,“以建筑業縱向一體化為主、適度發展相關多元經營”的發展戰略清晰地躍出水面:注重從產業鏈關鍵部位和價值鏈高端部位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做大工程咨詢與設計、基礎設施、項目投資、項目代建等上游業務,做強做精工程施工中游業務,拓展運營維護管理等下游業務,適度發展資源開發和城市化產業等相關多元經營,鞏固外經優勢,廣泛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逐步形成基礎設施投資、資源開發、城市建設與項目代建、建筑施工相互依托帶動的產業格局,并通過生產經營、資本經營和知識經營的結合,致力于成為中國領先的、提供全方位建筑服務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承包商和城市運營商。
通過近三年的努力,公司充分發揮品牌優勢、融資平臺優勢、管理團隊優勢,重點扶持以項目投融資、建設管理和工程咨詢設計為核心的“上游產業”。強有力的市場開發,進一步溝通了企業與政府和金融機構的交流渠道,引發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反作用于施工、房地產開發、城市化產業等中下游與相關多元業務,形成良性互動態勢,基本實現了由被動追隨市場,開始向主動開發市場、設計市場轉化,為企業快速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目前,中鐵二局正在進一步完善布局、加強管理、穩步推進、實現效益,使上游業務、相關多元化業務、外經業務在營業額上形成規模,在經濟效益上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最終形成企業的支柱產業。
思路先,步步先。中鐵二局實施發展戰略的實踐成果,令同行震驚,傳統施工企業再見曙光。通過產業、產品和隊伍結構調整,向高層次經營邁進,使企業逐步擺脫低層次的市場競爭,贏得了企業發展的先機。技術進步占高地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展現當今中國建筑業水平的標志性工程。大橋設計新穎,科技含量高,施工難度大,是當今世界在地質環境最復雜、海相洋流最特殊、氣候條件最惡劣的海域修建的最長跨海大橋。同時這一工程也是一個全國乃至世界建筑精英同臺演繹的“大擂臺”。
杭州灣大橋工程以“施工決定設計”的全新理念,采用工廠化、預制化、大型化的施工組織和施工工藝,在南岸灘涂區實施創新的50米箱梁“梁上運梁架設”。目前,世界上“梁上運梁架設”的最大重量是900噸,能架設1430噸的“梁上運架梁”設備尚無先例。實施50m整體箱梁的預制、運輸、架設,其工藝的關鍵是運輸、架設箱梁的各種配套設備,核心是運用輪胎式運梁機沿橋面運輸箱梁和架橋機在已建成的梁上架梁,是一項重大的技術創新。
中鐵二局以“創新工藝,登上世界建橋領域的制高點”為目標,堅持“施工生產工廠化,施工手段機械化,施工作業專業化,施工控制數據化,施工管理規范化,施工環境園林化”的施工理念,匯集公司的橋梁、設備專業技術人才,聯合西南交大、同濟大學、浙江大學的數十名專家教授,對大型整孔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架設技術、梁上運輸技術、提升技術、箱梁體系轉化施工技術以及大型預制箱梁的結構分析、線型控制、模型設計、標準工藝、運輸方式及配套設備、高性能海工混凝土等15個課題、45個子課題進行技術攻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同時,斥資1.7億元人民幣與意大利DEAL公司合作研發了運架重1430噸的50米整孔箱梁的“五大設備”和相配套的運架梁工藝。施工現場的全體員工憑著“突破跨海大橋建設的大難題”的雄心壯志,打響了征服淺海灘涂第一戰。
7月28日,杭州灣大橋南岸海浪翻涌,彩旗蔽日,人聲鼎沸。全球唯一,世界首創的1600噸架橋機及配套的五大設備機聲轟鳴。9時36分,杭州灣大橋副總指揮方夏平一聲令下,中鐵二局的LGB1600噸架橋機把吊車機臂上的50m箱梁穩穩當當地安放在橋墩上,成功地完成了“世界第一架”。從而,宣告了淺海灘涂區大型整體箱梁架設的技術難題被攻克,開創了世界橋梁建設史上的新紀錄。首片50米箱梁的成功架設,向世人展示了當今世界獨一無二的運架設備和遠距離“梁上運梁架設”的先進工藝,開創了世界上單跨重量“梁上運梁架設”的世界紀錄,將對我國乃至世界公路橋梁建設產生深遠影響。
一招鮮吃遍天。從六七十年代修建成昆鐵路榮獲國家科技特等獎,到今年“全新世沖淤沉積地鐵明挖車站施工技術”達到國內甚至國際先進水平,55年,中鐵二局獲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7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3項,國家及省部級優質工程獎80項。技術創新不斷前進的步伐,為中鐵二局積累了發展的雄厚實力,打下了市場的一片新天地。市場擴展拓天地
中鐵二局從八十年代初躋身路外市場,進而跨入幾乎所有建筑領域;從擴展國內市場,到開拓國際業務;從穩步發展施工領域,到涉足上游業務和相關多元領域,市場在中鐵二局人的手中不斷延伸,一個個新的發展天地呈現在面前。
在西南地區,以BOT方式投資已建設和正在建設的跨江大橋和高速公路總投資將超過50億元,以總承包和代建方式取得南寧大橋、北京美邦亞聯公寓寫字樓以及北京賽洛城等建設管理項目,總價值超過50億元。躋身上游產業,實現了新跨越。中游業務方面,產品結構調整及隊伍結構調整取得了進展,中標的項目規模大,高難新項目增多,城市軌道交通和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得以有效拓展。目前,公司已經進入了全國所有在建的城市地鐵和輕軌施工領域。
通過整合房地產資源,房地產業和城市化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先后進入一級土地開發、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和文化地產,到年底土地儲備將超過4000畝。繼都江堰市國際長壽產業基地──百草園項目正式簽約,與自貢市沿灘區合作整體開發4平方公里沿灘新城以及成都龍泉驛區總面積達3600畝的東方國際社區業已啟動。目前,公司以山東肥城石橫鎮起步,正積極進入國家小城鎮項目的開發建設領域,以房地產為龍頭,打造從項目策劃、項目融資、項目集成、資源集成、規劃設計到開發建設的城市建設運營全息產業鏈,建設和運營和諧、生態、人文的地方特色小城鎮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涉足金融行業,為經營增添了新的競爭手段和資本運作平臺。公司與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共同收購了衡平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72.39%的股權,成為衡平信托的重要股東之一,實現了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優勢互補,為推動實施發展戰略提供有力的支撐。
在國際業務方面,中鐵二局在固守傳統的東南亞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非洲、中亞及南美市場,去年新簽合同額突破5億美元。2003年,公司審時度勢,承建了西方公司無法實施的梅克內斯──非斯鐵路隧道項目,實現了中國公司首次進入摩洛哥市場,打破了歐洲公司對摩洛哥建筑市場的長期壟斷。“整個隧道中線誤差僅為7毫米”,讓法國監理由衷贊嘆。中鐵二局的出色表現贏得了摩洛哥政府、業主、媒體乃至同行專家的一致稱贊,今年內又一舉中標摩洛哥丹吉爾──拉塞梅爾鐵路大型鐵路隧道工程項目,在摩洛哥市場站穩了腳跟。
強力的市場開拓為公司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品牌效應贏得了同行的關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上海實業集團等國內外著名企業與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發展戰略,結合企業現有的產業結構,中鐵二局把企業的業務圈定為上游、中游、國際業務、相關多元產業四大板塊。到2006年底四大板塊比例將達到3:5:1:1。今年,集團又將目標鎖定為營業額突破120億元,實現產值3年翻番!
歷史總是發生驚人的相似一幕。55年前,中鐵二局因成渝鐵路而生,鐵路連接起成渝這兩座西部最大的都市,為成渝經濟區初步形成打下了現代交通基礎。今天,“十一五”規劃將成渝經濟區納入國家重點發展地區,成長在巴山蜀水的中鐵二局人,時刻準備著在國家的新一輪發展期大顯身手,再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