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省建材工業保持了生產、銷售、投資較快增長的局面。主要經濟指標完成良好,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積極推進,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
一、主要經濟指標和產品產量完成情況
全年工業增加值完成410.56億元,同比增長28.19%;實現銷售收入1211.64億元,同比增長48.35%;實現利潤總額54.21億元,同比增長37.9%;實現利稅總額93.1億元,同比增長32.29%;完成出口交貨值30.28億元,同比增長43.23%.全年水泥完成4074.4萬噸,同比增長9.1%;平板玻璃完成2275.19萬重量箱,同比增長19.2%,塑料板材、型材完成50.83萬噸,同比增長28.2%;陶瓷磚完成2.4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9%.
二、全行業運行特點
1、經濟效益、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和改善。全省建材工業實現利稅、利潤總額同去年相比分別增長32.29%和37.9%.在全省12個工業行業中,利潤總額增幅位居第1位。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率位居全國第2位。在列入統計的33個小行業中,除石棉、云母制造業停產,平板玻璃行業虧損外,其他30個小行業均為盈利。
2、建材行業投資增勢迅猛,行業發展勢頭強勁。全省建材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來勢迅猛,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9.39億元,同比增長26.21%.水泥、水泥制品、陶瓷行業是熱點行業,其中水泥行業投資占全省建材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31.25%.在建水泥生產線有7條,規模均在4000噸/日以上,可形成生產能力1300余萬噸。水泥行業是全省建材行業中發展最快和結構調整效果較為顯著的一個行業。
3、市場較為低迷,主要產品價格逐月回落。進入2008年12月份,由于進入工程淡季,水泥需求量大幅減少,全省水泥價格處于下降趨勢,水泥銷售價格處于全年最低水平。
12月份,普通硅酸鹽水泥42.5級每噸342.6元,同比上漲5.09%,比上月下降2.1%;礦渣硅酸鹽水泥32.5A級每噸281.3元,同比增長0.46%,比上月下降4.69%;平板玻璃每重量箱79元,同比增長12.86%,比上月下降2.71%.預計2009年一季度,全省水泥平均價格仍將維持這個價位。4月初,全省水泥價格將會逐月上升。分析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隨著建筑市場和市政工程陸續啟動,水泥供需量增大。二是國家近期出臺一些優惠政策。三是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加大,正在重點實施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突破遼西北三大經濟發展戰略;同時正在加快推進沈撫同城化、沈鐵工業走廊;加快完善和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等,都將為全省建材工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4、非公有企業發展迅速,保持較好發展勢頭。在統計中,建材工業非公有企業占全省建材工業企業總數的85%.沈陽遠大、遼寧忠旺集團、沈陽金德管業集團、營口東林、營口盼盼集團、沈陽冀東、遼陽水工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實現銷售收入、利潤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兩位數以上,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對全行業經濟發展起到明顯拉動作用。
5、外貿出口增長較快,出口結構與產品發生新變化。全年完成出口交貨值30.28億元,同比增長43.23%,表現出了平穩快速增長勢頭。其中金屬門窗、平板玻璃、其他非金屬礦采選的出口占很大比重。出口品種與結構發生新的變化,已由礦產類為主向制品類為主的轉變。
三、存在主要問題
一是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影響,對部分地區房地產投資和開工項目已產生影響并呈擴大和加重之勢。特別是地處全省中心城市的沈陽市,房地產開發面積約占全省近三分之一。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下半年,沈陽市房地產開工面積比上年同期減少近四成,使中部水泥企業銷售受到很大影響,特別是鐵嶺、本溪、遼陽等地的水泥企業,訂貨減少,庫存增加。還由于國家對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的限制,企業流動資金貸款也更加困難,同時因通脹原有流動資金已縮水。此外企業應收帳款、產成品也在增加,建材企業普遍反映生產運營資金更加短缺,融資環境進一步惡化。
二是煤電運價格持續攀升,企業成本壓力巨大。2008年5月份以后,煤炭價格大幅攀生,電力漲價及原材料價格上漲,對建材行業造成成本壓力增大。據對10戶重點水泥企業的調查,6月末煤炭平均價格已由2007年的430元/噸,漲到2008年的647元/噸,上漲幅度高達50%以上,到三季度時煤炭價格曾突破千元,從10月份以后,煤炭價格才逐漸回落。6月份,電力統一提價2.5分/度,噸水泥增加成本2.5元,目前煤電成本已占到水泥生產成本的60%-65%.主要原材料成本也上升了28%;柴油漲價運輸成本也大幅攀升。全行業僅電價上漲增加成本就達2.25億元。
三是有些行業或企業增產不增收。盡管主要建材產品價格一路隨漲,但跟不上原燃材料的大幅漲價。雖然一些發行業或企業產銷增長較快,效益卻不斷走低,有些企業還出現虧損。另外,受電力、運輸緊張的制約,生產旺季,建材企業也出現了煤炭庫存大幅下降和限電停產的情況,致使企業正常生產受到一定影響。
四是產能擴張和生產過快增長,導致區域建材產品總量過剩,供求矛盾更加尖銳,造成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價格回落,效益下降。其中水泥行業盲目投資和產能擴張行為仍較為沖動,特別是國內大型水泥集團進入遼寧后依靠自身實力,欲做省內行業老大欲望十分強烈,建線布點也十分迅速,以搶占市場。遼陽、本溪、鐵嶺以及大連等地已成為這些企業投資的熱點地區,造成這些區域產能嚴重過剩,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四、主要措施及建議
一是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落后產能退出。效益下滑或行業不景氣,是加快行業調整或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的較好時機。落后產能的退出減少了總供給,緩解嚴重供大于求的矛盾。建議通過嚴格環保執法、水泥生產許可、差別電價等手段推進落后產能的退出。同時政府應集中一部分財力用于落后產能退出的補償或獎勵。
二是積極推進企業的購并與重組。特別是大型企業購并和整合中小企業,在相應政策上給予鼓勵和支持,進一步提高生產集中度和企業競爭力。
三是對一些管理基礎較好,產品有特色的中小企業應給予必要資金支持,吸納就業,維護社會穩定。
四是鼓勵企業積極采用節能技術與產品。重點推廣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的應用,在節能減排專項資金中給予支持,相關部門在并網發電等積極給予支持并提供便利條件。
五是強化企業各項管理。切實實現由粗放管理向科學化管理的轉變,努力挖潛降耗,向管理要效益,努力消化原燃材料漲價帶來的不利影響。
六是做好行業自律。充分發揮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的作用,積極制訂切實可行的行規行約,搞好價格自律,制止惡性競爭,為行業創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
一、主要經濟指標和產品產量完成情況
全年工業增加值完成410.56億元,同比增長28.19%;實現銷售收入1211.64億元,同比增長48.35%;實現利潤總額54.21億元,同比增長37.9%;實現利稅總額93.1億元,同比增長32.29%;完成出口交貨值30.28億元,同比增長43.23%.全年水泥完成4074.4萬噸,同比增長9.1%;平板玻璃完成2275.19萬重量箱,同比增長19.2%,塑料板材、型材完成50.83萬噸,同比增長28.2%;陶瓷磚完成2.4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59%.
二、全行業運行特點
1、經濟效益、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和改善。全省建材工業實現利稅、利潤總額同去年相比分別增長32.29%和37.9%.在全省12個工業行業中,利潤總額增幅位居第1位。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率位居全國第2位。在列入統計的33個小行業中,除石棉、云母制造業停產,平板玻璃行業虧損外,其他30個小行業均為盈利。
2、建材行業投資增勢迅猛,行業發展勢頭強勁。全省建材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來勢迅猛,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9.39億元,同比增長26.21%.水泥、水泥制品、陶瓷行業是熱點行業,其中水泥行業投資占全省建材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的31.25%.在建水泥生產線有7條,規模均在4000噸/日以上,可形成生產能力1300余萬噸。水泥行業是全省建材行業中發展最快和結構調整效果較為顯著的一個行業。
3、市場較為低迷,主要產品價格逐月回落。進入2008年12月份,由于進入工程淡季,水泥需求量大幅減少,全省水泥價格處于下降趨勢,水泥銷售價格處于全年最低水平。
12月份,普通硅酸鹽水泥42.5級每噸342.6元,同比上漲5.09%,比上月下降2.1%;礦渣硅酸鹽水泥32.5A級每噸281.3元,同比增長0.46%,比上月下降4.69%;平板玻璃每重量箱79元,同比增長12.86%,比上月下降2.71%.預計2009年一季度,全省水泥平均價格仍將維持這個價位。4月初,全省水泥價格將會逐月上升。分析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隨著建筑市場和市政工程陸續啟動,水泥供需量增大。二是國家近期出臺一些優惠政策。三是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加大,正在重點實施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突破遼西北三大經濟發展戰略;同時正在加快推進沈撫同城化、沈鐵工業走廊;加快完善和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等,都將為全省建材工業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4、非公有企業發展迅速,保持較好發展勢頭。在統計中,建材工業非公有企業占全省建材工業企業總數的85%.沈陽遠大、遼寧忠旺集團、沈陽金德管業集團、營口東林、營口盼盼集團、沈陽冀東、遼陽水工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實現銷售收入、利潤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兩位數以上,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對全行業經濟發展起到明顯拉動作用。
5、外貿出口增長較快,出口結構與產品發生新變化。全年完成出口交貨值30.28億元,同比增長43.23%,表現出了平穩快速增長勢頭。其中金屬門窗、平板玻璃、其他非金屬礦采選的出口占很大比重。出口品種與結構發生新的變化,已由礦產類為主向制品類為主的轉變。
三、存在主要問題
一是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影響,對部分地區房地產投資和開工項目已產生影響并呈擴大和加重之勢。特別是地處全省中心城市的沈陽市,房地產開發面積約占全省近三分之一。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下半年,沈陽市房地產開工面積比上年同期減少近四成,使中部水泥企業銷售受到很大影響,特別是鐵嶺、本溪、遼陽等地的水泥企業,訂貨減少,庫存增加。還由于國家對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的限制,企業流動資金貸款也更加困難,同時因通脹原有流動資金已縮水。此外企業應收帳款、產成品也在增加,建材企業普遍反映生產運營資金更加短缺,融資環境進一步惡化。
二是煤電運價格持續攀升,企業成本壓力巨大。2008年5月份以后,煤炭價格大幅攀生,電力漲價及原材料價格上漲,對建材行業造成成本壓力增大。據對10戶重點水泥企業的調查,6月末煤炭平均價格已由2007年的430元/噸,漲到2008年的647元/噸,上漲幅度高達50%以上,到三季度時煤炭價格曾突破千元,從10月份以后,煤炭價格才逐漸回落。6月份,電力統一提價2.5分/度,噸水泥增加成本2.5元,目前煤電成本已占到水泥生產成本的60%-65%.主要原材料成本也上升了28%;柴油漲價運輸成本也大幅攀升。全行業僅電價上漲增加成本就達2.25億元。
三是有些行業或企業增產不增收。盡管主要建材產品價格一路隨漲,但跟不上原燃材料的大幅漲價。雖然一些發行業或企業產銷增長較快,效益卻不斷走低,有些企業還出現虧損。另外,受電力、運輸緊張的制約,生產旺季,建材企業也出現了煤炭庫存大幅下降和限電停產的情況,致使企業正常生產受到一定影響。
四是產能擴張和生產過快增長,導致區域建材產品總量過剩,供求矛盾更加尖銳,造成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價格回落,效益下降。其中水泥行業盲目投資和產能擴張行為仍較為沖動,特別是國內大型水泥集團進入遼寧后依靠自身實力,欲做省內行業老大欲望十分強烈,建線布點也十分迅速,以搶占市場。遼陽、本溪、鐵嶺以及大連等地已成為這些企業投資的熱點地區,造成這些區域產能嚴重過剩,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四、主要措施及建議
一是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落后產能退出。效益下滑或行業不景氣,是加快行業調整或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的較好時機。落后產能的退出減少了總供給,緩解嚴重供大于求的矛盾。建議通過嚴格環保執法、水泥生產許可、差別電價等手段推進落后產能的退出。同時政府應集中一部分財力用于落后產能退出的補償或獎勵。
二是積極推進企業的購并與重組。特別是大型企業購并和整合中小企業,在相應政策上給予鼓勵和支持,進一步提高生產集中度和企業競爭力。
三是對一些管理基礎較好,產品有特色的中小企業應給予必要資金支持,吸納就業,維護社會穩定。
四是鼓勵企業積極采用節能技術與產品。重點推廣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的應用,在節能減排專項資金中給予支持,相關部門在并網發電等積極給予支持并提供便利條件。
五是強化企業各項管理。切實實現由粗放管理向科學化管理的轉變,努力挖潛降耗,向管理要效益,努力消化原燃材料漲價帶來的不利影響。
六是做好行業自律。充分發揮中介組織和行業協會的作用,積極制訂切實可行的行規行約,搞好價格自律,制止惡性競爭,為行業創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