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堡公司水泥窯處置污泥項目試運行,廣州市五成以上污泥找到“出路”
3月9日,在綠樹鮮花、藍天碧水掩映下的廣州市越堡水泥有限公司,國內最大規模利用水泥窯“規模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置污泥項目投入試運行。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項目,設計處置能力達每年18.6萬噸(日處置量為600噸)。廣州市目前產生市政污泥的50%以上可通過該項目實現無害化、規模化處理。這對傳統水泥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城市生態環境的治理改善具有重要意義,標志著廣州探索建設大型環保水泥產業基地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廣州越秀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企業廣州市越堡水泥有限公司,是原廣州水泥廠為實現廣州城市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改善、碧水藍天工程而環保遷建的重大工程,是國家“十五”規劃內水泥工業重點項目和廣東省、廣州市的重點建設項目,由越秀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世界第四大水泥生產商德國海德堡水泥集團共同投資組建。項目開始建設時,越堡公司就高度重視在生產各環節配置相應的環保設施,不但粉塵排放優于國家標準,還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大大減少了污染隱患,窯系統在設計之初就預留了處置城市廢棄物的空間與能力。該項目建成后,淘汰落后水泥產能224萬噸,使廣州市水泥粉塵排放總量每年減少3萬~4萬噸。越堡水泥公司新建了一條日產6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并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脫硫石膏、粉煤灰和礦山剝離土等工業廢棄物,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循環利用,被廣東省經貿委和科技廳評為廣東省清潔生產企業。
越堡水泥公司在具備一定的廢棄物處置能力與實踐經驗基礎上,開始了對其環保遷建承諾的進一步探索———啟動了利用水泥窯處置城市市政污泥和工業污泥的工業試驗,以協助政府解決治水過程中伴生的污泥處理難題,為城市建設貢獻企業的一份力量。越堡水泥公司自行投資7000多萬元,配套建設了越堡水泥窯處置污泥項目。該項目利用水泥窯的廢氣余熱烘干污泥,干化后的污泥進入水泥窯焚燒處理,既可替代部分原料和燃料,又可實現污泥的徹底無害化處置。項目由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開發設計,采用該院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并充分利用德國海德堡水泥集團的技術優勢和豐富經驗建設完成,被廣東省環保局列為廣東省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棄物試驗的試點示范工程,并被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列為工業及城市廢棄物在水泥窯中的處置技術及裝備研究攻關項目,同時也是中德雙方在工業和環保領域的技術合作交流項目。
與其他污泥處置方式相比,水泥窯明顯的優勢在于處理徹底,無害化程度高,無飛灰、爐渣等二次污染物產生。新型干法水泥窯容積大、穩定高溫,作為廢棄物處理生產線,既不增加土地占用、投資較小,又可在原料搭配及燃料替代等多方面消納工業廢料及生活廢棄物,可有效節約資源和能源,是目前無害化程度最高、節能減排效果最顯著、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最佳、經濟性最優的固體廢棄物處理方式。國家水泥工業發展政策及廣東省建材工業發展規劃等相關政策也十分鼓勵和支持利用中心城市周邊的大型水泥廠處置工業廢料、污泥和生活垃圾等城市廢棄物,將水泥工廠同時發展成為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企業。
廣州越秀水泥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以水泥工業為依托,處置廢棄物,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越秀水泥集團的中長期發展戰略,也是越堡水泥公司的企業定位與發展思路。我們一定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污泥處置過程中,把好污泥的安全運輸關;把好生產處置關,做到去污、去臭、零排放;把好質量檢驗關,確保成品水泥安全無害,讓環保水泥工業更好地發揮作用。今后,集團將繼續利用區域優勢,推動廣州傳統水泥工業的優化升級,解決治水過程中伴生的治泥難題,加強資源綜合循環利用,為廣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做出貢獻。
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蘇澤群,德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舒涵德,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國家發改委、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及省市相關部門領導,越秀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志峰、總經理張招興,德國海德堡水泥集團中國區運營總監博天德等共同推啟了越堡公司水泥窯處置污泥生產線的啟動桿。
中國建材聯合會副會長徐永模,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于興敏,廣東省建材協會會長吳一岳,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劉長發,廣州越秀水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思源,廣州市越堡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小雄,以及廣東省、廣州市政府有關領導,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的技術專家共150余人出席了啟動儀式。
3月9日,在綠樹鮮花、藍天碧水掩映下的廣州市越堡水泥有限公司,國內最大規模利用水泥窯“規模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置污泥項目投入試運行。這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項目,設計處置能力達每年18.6萬噸(日處置量為600噸)。廣州市目前產生市政污泥的50%以上可通過該項目實現無害化、規模化處理。這對傳統水泥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城市生態環境的治理改善具有重要意義,標志著廣州探索建設大型環保水泥產業基地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廣州越秀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企業廣州市越堡水泥有限公司,是原廣州水泥廠為實現廣州城市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改善、碧水藍天工程而環保遷建的重大工程,是國家“十五”規劃內水泥工業重點項目和廣東省、廣州市的重點建設項目,由越秀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和世界第四大水泥生產商德國海德堡水泥集團共同投資組建。項目開始建設時,越堡公司就高度重視在生產各環節配置相應的環保設施,不但粉塵排放優于國家標準,還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大大減少了污染隱患,窯系統在設計之初就預留了處置城市廢棄物的空間與能力。該項目建成后,淘汰落后水泥產能224萬噸,使廣州市水泥粉塵排放總量每年減少3萬~4萬噸。越堡水泥公司新建了一條日產6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并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脫硫石膏、粉煤灰和礦山剝離土等工業廢棄物,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循環利用,被廣東省經貿委和科技廳評為廣東省清潔生產企業。
越堡水泥公司在具備一定的廢棄物處置能力與實踐經驗基礎上,開始了對其環保遷建承諾的進一步探索———啟動了利用水泥窯處置城市市政污泥和工業污泥的工業試驗,以協助政府解決治水過程中伴生的污泥處理難題,為城市建設貢獻企業的一份力量。越堡水泥公司自行投資7000多萬元,配套建設了越堡水泥窯處置污泥項目。該項目利用水泥窯的廢氣余熱烘干污泥,干化后的污泥進入水泥窯焚燒處理,既可替代部分原料和燃料,又可實現污泥的徹底無害化處置。項目由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開發設計,采用該院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并充分利用德國海德堡水泥集團的技術優勢和豐富經驗建設完成,被廣東省環保局列為廣東省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棄物試驗的試點示范工程,并被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列為工業及城市廢棄物在水泥窯中的處置技術及裝備研究攻關項目,同時也是中德雙方在工業和環保領域的技術合作交流項目。
與其他污泥處置方式相比,水泥窯明顯的優勢在于處理徹底,無害化程度高,無飛灰、爐渣等二次污染物產生。新型干法水泥窯容積大、穩定高溫,作為廢棄物處理生產線,既不增加土地占用、投資較小,又可在原料搭配及燃料替代等多方面消納工業廢料及生活廢棄物,可有效節約資源和能源,是目前無害化程度最高、節能減排效果最顯著、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最佳、經濟性最優的固體廢棄物處理方式。國家水泥工業發展政策及廣東省建材工業發展規劃等相關政策也十分鼓勵和支持利用中心城市周邊的大型水泥廠處置工業廢料、污泥和生活垃圾等城市廢棄物,將水泥工廠同時發展成為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企業。
廣州越秀水泥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以水泥工業為依托,處置廢棄物,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越秀水泥集團的中長期發展戰略,也是越堡水泥公司的企業定位與發展思路。我們一定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污泥處置過程中,把好污泥的安全運輸關;把好生產處置關,做到去污、去臭、零排放;把好質量檢驗關,確保成品水泥安全無害,讓環保水泥工業更好地發揮作用。今后,集團將繼續利用區域優勢,推動廣州傳統水泥工業的優化升級,解決治水過程中伴生的治泥難題,加強資源綜合循環利用,為廣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做出貢獻。
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蘇澤群,德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舒涵德,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國家發改委、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及省市相關部門領導,越秀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志峰、總經理張招興,德國海德堡水泥集團中國區運營總監博天德等共同推啟了越堡公司水泥窯處置污泥生產線的啟動桿。
中國建材聯合會副會長徐永模,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于興敏,廣東省建材協會會長吳一岳,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劉長發,廣州越秀水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思源,廣州市越堡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小雄,以及廣東省、廣州市政府有關領導,國內外知名研究機構的技術專家共150余人出席了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