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 建設世界一流高鐵
京滬高速鐵路全長1318公里,起自北京南站,終到上海虹橋站,設計時速350公里,項目總投資2209.4億元,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次投資規(guī)模最大的建設項目。
鐵道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建設世界一流高速鐵路的要求,提出了“五個世界一流”的標準:
世界一流的運營速度。全線持續(xù)運行速度達到350公里,確保京滬間5個小時到達。
世界一流的工程質量。主體工程質量“零缺陷”,充分滿足高速鐵路對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舒適性的要求,成為百年不朽的精品工程。
世界一流的技術裝備。所有技術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主要行車設備實現(xiàn)免維修或少維修,所有技術裝備和技術參數(shù)實現(xiàn)數(shù)字化控制、信息化管理,建成數(shù)字高速鐵路。
世界一流的運輸效率。列車最短追蹤間隔3分鐘,大量開行大編組動車組列車,實現(xiàn)高速條件下的大運量、高密度運輸,運輸效率和效益名列世界高速鐵路前茅。
世界一流的運營管理。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高速鐵路運營管理機制,采用先進高效的管理手段,實現(xiàn)智能化運輸,做到用人少、成本低、效益好。
按照“五個世界一流”的標準,京滬高速鐵路各參建單位創(chuàng)新建設理念,嚴格技術規(guī)格要求,全面提高全線的建設、設計、施工、監(jiān)理和咨詢水平,向世界一流高速鐵路大踏步邁進。建設全線又好又快推進
京滬高速鐵路全線開工后,迅速形成了施工高潮。
——項目開工當年完成投資536億元,創(chuàng)造了中國鐵路單一項目年度完成投資最高紀錄。目前,京滬高速鐵路每天的建設投資達到1.9億元,平均每天要消耗1萬噸鋼筋、3.5萬噸水泥、11萬立方混凝土。按照鐵路投資與相關產業(yè)1∶10比例,京滬高速鐵路對拉動經濟特別是促進當?shù)亟洕l(fā)展效果明顯。
——項目已完成永久征地54876畝,完成拆遷448萬平方米,全線正式用地已交付95%。
——項目創(chuàng)造了數(shù)以十萬計的就業(yè)崗位,11.4萬建設工人鏖戰(zhàn)在千里建設線上,晝夜不息。
——全線已開工建設里程1231公里,占設計正線里程的92%。
——全線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主橋樁基、承臺、墩身施工全部完成,鋼梁架設完成78個節(jié)間安裝;濟南黃河特大橋主橋鉆孔樁完成171根,占設計的89%,5號、6號、7號墩墩身全部完成,承臺完成3個;淮河特大橋樁基全部完成;上海虹橋站完成部分基礎工程施工。
一連串令國人精神振奮、備感自豪的數(shù)字,體現(xiàn)出鐵路部門在高速鐵路建設上的長期技術積累和全體參建單位的傾力投入。
在京滬高速鐵路全線最長的西渴馬一號隧道口,每個施工人員都戴著寫有姓名、職務的胸卡,緊張有序地進行作業(yè)。施工采用了自主研發(fā)的32米可移動棧橋,在棧橋下可同時進行仰拱鋼筋綁扎、仰拱混凝土澆筑、仰拱填充等各道工序,使隧道開挖和仰拱襯砌互不干擾。
在宿州大店制梁場,梁場自2008年6月12日生產出京滬高速鐵路首孔箱梁以來,9月30日又在全線率先架梁。項目部和當?shù)卣献?,對返鄉(xiāng)的農民工進行培訓,充實到梁場的架子隊。目前,已有1500多名返鄉(xiāng)農民工參與到京滬高速鐵路建設中,受到當?shù)卣屠习傩盏臍g迎。展望實現(xiàn)“六個確?!蹦繕?
2009年是京滬高速鐵路全線開工建設的第二年,也是十分關鍵的一年。
在取得開局之年首戰(zhàn)告捷的基礎上,鐵道部黨組提出,2009年為京滬高速鐵路建設攻堅年,具體要實現(xiàn)“六個確?!钡哪繕耍?
確保施工安全持續(xù)穩(wěn)定。突出抓好箱梁的安全運輸、架設,確保施工安全穩(wěn)定,確保參建人員的勞動安全和身體健康。
確保完成600億元投資。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完成600億元基本建設投資,能夠產生200萬噸鋼材和1200萬噸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萬個就業(yè)崗位。同時,還可以帶動沿線地方建材、農副產品和日用品的消費,拉動與高速鐵路建設相配套的機械、電子、通信、信息、環(huán)保等多個行業(yè)的發(fā)展。
確保征地拆遷工作全面完成。堅持統(tǒng)籌規(guī)劃、同步實施,一次征拆到位,確保工程用地全面完成。
確保達到形象進度要求。上半年完成路基施工,年內完成全部橋梁下部工程、98%制梁工程、90%以上架梁施工,50%的站房建設,貫通全線所有隧道。
確保工程質量全面達標。分部工程驗收合格率達到100%,已建工程檢驗率達到100%,堅決消滅不合格工程,實現(xiàn)主體工程“零缺陷”。
確保技術創(chuàng)新取得新突破。在無砟軌道、長大橋梁、高架站無縫線路、沉降控制技術等方面,取得一批創(chuàng)新成果,滿足工程建設需要。
京滬高速鐵路全長1318公里,起自北京南站,終到上海虹橋站,設計時速350公里,項目總投資2209.4億元,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次投資規(guī)模最大的建設項目。
鐵道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建設世界一流高速鐵路的要求,提出了“五個世界一流”的標準:
世界一流的運營速度。全線持續(xù)運行速度達到350公里,確保京滬間5個小時到達。
世界一流的工程質量。主體工程質量“零缺陷”,充分滿足高速鐵路對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舒適性的要求,成為百年不朽的精品工程。
世界一流的技術裝備。所有技術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主要行車設備實現(xiàn)免維修或少維修,所有技術裝備和技術參數(shù)實現(xiàn)數(shù)字化控制、信息化管理,建成數(shù)字高速鐵路。
世界一流的運輸效率。列車最短追蹤間隔3分鐘,大量開行大編組動車組列車,實現(xiàn)高速條件下的大運量、高密度運輸,運輸效率和效益名列世界高速鐵路前茅。
世界一流的運營管理。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高速鐵路運營管理機制,采用先進高效的管理手段,實現(xiàn)智能化運輸,做到用人少、成本低、效益好。
按照“五個世界一流”的標準,京滬高速鐵路各參建單位創(chuàng)新建設理念,嚴格技術規(guī)格要求,全面提高全線的建設、設計、施工、監(jiān)理和咨詢水平,向世界一流高速鐵路大踏步邁進。建設全線又好又快推進
京滬高速鐵路全線開工后,迅速形成了施工高潮。
——項目開工當年完成投資536億元,創(chuàng)造了中國鐵路單一項目年度完成投資最高紀錄。目前,京滬高速鐵路每天的建設投資達到1.9億元,平均每天要消耗1萬噸鋼筋、3.5萬噸水泥、11萬立方混凝土。按照鐵路投資與相關產業(yè)1∶10比例,京滬高速鐵路對拉動經濟特別是促進當?shù)亟洕l(fā)展效果明顯。
——項目已完成永久征地54876畝,完成拆遷448萬平方米,全線正式用地已交付95%。
——項目創(chuàng)造了數(shù)以十萬計的就業(yè)崗位,11.4萬建設工人鏖戰(zhàn)在千里建設線上,晝夜不息。
——全線已開工建設里程1231公里,占設計正線里程的92%。
——全線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主橋樁基、承臺、墩身施工全部完成,鋼梁架設完成78個節(jié)間安裝;濟南黃河特大橋主橋鉆孔樁完成171根,占設計的89%,5號、6號、7號墩墩身全部完成,承臺完成3個;淮河特大橋樁基全部完成;上海虹橋站完成部分基礎工程施工。
一連串令國人精神振奮、備感自豪的數(shù)字,體現(xiàn)出鐵路部門在高速鐵路建設上的長期技術積累和全體參建單位的傾力投入。
在京滬高速鐵路全線最長的西渴馬一號隧道口,每個施工人員都戴著寫有姓名、職務的胸卡,緊張有序地進行作業(yè)。施工采用了自主研發(fā)的32米可移動棧橋,在棧橋下可同時進行仰拱鋼筋綁扎、仰拱混凝土澆筑、仰拱填充等各道工序,使隧道開挖和仰拱襯砌互不干擾。
在宿州大店制梁場,梁場自2008年6月12日生產出京滬高速鐵路首孔箱梁以來,9月30日又在全線率先架梁。項目部和當?shù)卣献?,對返鄉(xiāng)的農民工進行培訓,充實到梁場的架子隊。目前,已有1500多名返鄉(xiāng)農民工參與到京滬高速鐵路建設中,受到當?shù)卣屠习傩盏臍g迎。展望實現(xiàn)“六個確?!蹦繕?
2009年是京滬高速鐵路全線開工建設的第二年,也是十分關鍵的一年。
在取得開局之年首戰(zhàn)告捷的基礎上,鐵道部黨組提出,2009年為京滬高速鐵路建設攻堅年,具體要實現(xiàn)“六個確?!钡哪繕耍?
確保施工安全持續(xù)穩(wěn)定。突出抓好箱梁的安全運輸、架設,確保施工安全穩(wěn)定,確保參建人員的勞動安全和身體健康。
確保完成600億元投資。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完成600億元基本建設投資,能夠產生200萬噸鋼材和1200萬噸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萬個就業(yè)崗位。同時,還可以帶動沿線地方建材、農副產品和日用品的消費,拉動與高速鐵路建設相配套的機械、電子、通信、信息、環(huán)保等多個行業(yè)的發(fā)展。
確保征地拆遷工作全面完成。堅持統(tǒng)籌規(guī)劃、同步實施,一次征拆到位,確保工程用地全面完成。
確保達到形象進度要求。上半年完成路基施工,年內完成全部橋梁下部工程、98%制梁工程、90%以上架梁施工,50%的站房建設,貫通全線所有隧道。
確保工程質量全面達標。分部工程驗收合格率達到100%,已建工程檢驗率達到100%,堅決消滅不合格工程,實現(xiàn)主體工程“零缺陷”。
確保技術創(chuàng)新取得新突破。在無砟軌道、長大橋梁、高架站無縫線路、沉降控制技術等方面,取得一批創(chuàng)新成果,滿足工程建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