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混凝土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大連建筑行業改革開放30年成就一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2-04  來源:中國混凝土網  作者:大連市建筑行業協會 王鳳翔
核心提示:大連建筑行業改革開放30年成就一瞥 
  改革開放促發展 勇于奮進鑄輝煌  
   
  改革開放30年來,大連市建筑行業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市的領導下,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內部改革,克服重重困難,勇于拼搏創新,全市建筑行業經營管理水平和施工能力不斷提高,建筑隊伍不斷擴大,建筑企業領導班子逐步年輕化,科學創新不斷進步,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增強,為大連市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作出了顯著的貢獻。 

  一、轉變思想觀念,適應市場機制。 

  改革開放之初,大連市建筑行業無論在思想準備、人才準備,還是管理方式準備都極其不足,還帶著計劃經濟體制行政分配任務的烙印,背負著國有企業的歷史負擔,被動地投身到市場競爭的大潮中。但是,歷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我們通過舉辦培訓班、走出去、請進來、沉下去、反復動員,學習農村改革的經驗,使建筑企業的當家人思想觀念逐步轉變,理清了思路、找到了出路,樹立了市場經濟觀念、公平競爭觀念、精品工程觀念。很多建筑企業制訂了企業發展的規劃和戰略、人才開發的戰略、科技創新的戰略、外埠施工的拓展戰略。變市場競爭的壓力為企業發展的動力,“找市場不找市長”已成為建筑企業家的名言。通過這種思想觀念的轉變,建筑企業真正走上了找市場、勇拼搏、自我奮進的發展道路。 

  二、深化內部改革,企業注入活力。 

  實踐證明,深化改革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大連市建筑行業發展的唯一選擇。30年前,大連市的建筑行業只有國營和集體十余家企業,施工任務是政府分配的,建筑工人都有一個鐵飯碗。手捧鐵飯碗、吃著大鍋飯是很難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因此,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勢在必行。改革之初,我們學習農村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經驗,把“包”字引進建筑行業,在全國同行業中首創以創全優工程為目標的層層經濟包干責任制,并率先實行了百元產值工資含量包干的管理辦法,邁開改革第一步。受到了當時的建設部的高度重視,派調查組來大連總結經驗。同時,還在大連舉辦了有25個省市自治區建設主管部門領導參加的學習班,在全國進行推廣。 

  在此基礎上,大連市建筑行業突破國家與企業統收統支核算體制,在實行利改稅之前,調整了企業經營機制,把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經營單位向國家承包,利潤上實行“包死基數,確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補”,一定數年不變,使企業成為責、權、利的經營主體,深化了企業內部改革,推行經理負責制、干部聘任制、優化勞動組合和項目法施工,改革了企業經營機制,增加了企業活力。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建筑企業逐步實行了產權制度改革,原有的國營建筑公司和大集體建筑企業,在國家、省、市政府的支持之下,改成了股份制企業,將原有離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使建筑企業放下了沉重的包袱,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同時,農村集體性質建筑企業實行了股份制和民營化的徹底改造。現在,大連市建筑行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已經完成,以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來的股份制企業、民營企業已遍布城鄉,成為大連市建筑行業的主力軍。另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變革了施工生產方式,學習消化“魯布革”工程管理經驗,實行項目法施工,找到了項目經理部的這種組織形式。如今,項目經理責任制作為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制度,已在建筑企業深深扎根,在施工管理的實踐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實踐充分證明,是改革給建筑企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是改革給建筑企業注入了無限的活力,是改革給建筑企業增強了市場的競爭能力,是改革鞏固了建筑行業支柱產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金廣建設集團,在1986年只是一個農村工程隊,經過不斷深化改革,不斷發展壯大,現已成為一個年產值逾30億元的國家特級建筑企業。2006年,金廣集團還跨入國家建筑行業60強的行列。 

  三、建筑隊伍不斷擴大,施工能力逐年提高。 

  經過多次的脫胎換骨改革,現在,大連市建筑企業已發展到2117家,其中特級企業5家,一級企業66家,二級企業303家,三級企業1179家,從業人數45萬人。2007年全市建筑行業產值608億元,納稅27億余元,財稅貢獻率占大連市12%左右。建筑行業產值占遼寧省1/3左右,在遼寧乃至東北各市之中名列第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建筑行業經營領域不斷地擴大,除了房屋建筑施工以外,還發展到裝飾行業、商品混凝土行業、建設監理行業、機械租賃行業。目前,全市共有裝飾行業400余家,從業人員3.5萬余人;工程監理企業62家,其中甲級20家,乙級19家,丙級23家,從業人員近4000人;租賃行業近200家,從業人員近25000人。此外,擁有混凝土攪拌站企業73家,2007年實際年產量1100萬立方,日產近40000立方,從業人員近5000人。現在,全行業的產業結構正向總承包企業做強做大、專業承包企業更精更專、勞務企業素質不斷提高的方向邁進。科學合理的產業結構,滿足和促進了建筑行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同時,不論是四五十層以上的高樓大廈,還是港口、橋梁、道路等工程項目,大連市建筑企業從經營管理能力、組織施工能力、技術能力、機械設備能力,完全可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從實際上看,大連市幾百棟高樓大廈,70余公里的輕軌線路,黃海大道高速公路的建設,以及沈大高速的改造,還有30萬噸碼頭建設等,都是大連市建筑企業用辛勤的汗水和聰明的才智建設而成的。以2005年為例,全市開工工程面積為2900萬平方米,當年竣工1300萬余平方米,人均勞動生產率13萬元,自有機械裝備凈值31.8億元,機械設備總工率160萬千瓦。此充分說明,改革開放30年來,大連市建筑行業的施工能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四、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精品是品牌發展之道。 

  建筑行業是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轉化為新的物質基礎,形成社會生產力的特殊行業。建筑行業的產品具有堅固性、長久性、社會性的特點。改革開放30年來,通過我們不斷的教育培訓,使建筑企業不斷增強質量觀念,樹立精品意識。“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誠信是企業的根本”,“質量第一、用戶滿意”等口號已經融入大連市建筑企業的文化。 目前,大連市建筑企業制定了一整套確保工程質量的規章制度,形成了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相當企業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使工程質量全面的提高。從建設部和中建協開展魯班獎工程評比20年來,大連市共獲得魯班獎工程23項,占遼寧省獲獎總數的一半左右。在中施協開展的國優工程評比中,大連市共獲得7項國優工程。在遼寧省世紀杯工程的評比中,大連市建筑企業每年平均獲得30項左右,占總數近三分之一。在大連市星海杯工程評比中,平均每年評出80項左右市優工程。由于建筑企業實行全面的質量管理,有一套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所以,大連市的建筑工程質量一直處于遼寧省乃至東北地區的領先水平。 

  在2007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了紀念魯班獎工程評比20周年大會,對獲得3項魯班獎工程以上的建筑企業予以表彰。大連市受到表彰的有阿爾濱建設集團(5項)、建工集團(3項)、金廣建設集團(3項)。在大連市,凡是獲得魯班獎工程的建筑企業,都受到建設單位的歡迎。例如,華禹建設集團是大連市近幾年發展較快的大型一級建筑企業,2002、2004年分別獲得2項魯班獎工程。2006年他們在四川都江堰市承攬了四川信息學院2棟教學樓工程,由于注重質量,嚴格按照規范施工,獲得了成都市各界的好評。5.12大地震后,華禹建設集團施工的教學樓經歷8級大地震的考驗,可以說是巋然不動。此事引起成都市的強烈反響,他們一再邀請華禹建設集團到成都市去承建其他工程。 

  五、安全生產制度化,監督管理信息化。 

  建筑行業是事故多發的行業之一,幾年來,大連市建筑行業堅持“以人為本、創新機制、科學監管”,做到安全生產制度化,監督管理信息化,取得較好的效果。2006年建筑施工每百億元產值,控制在2.2人,低于遼寧省3.4的控制指標,在全省安全檢查中,大連市以1574.7分的成績位居全省第一。在安全生產管理中,我們制定并推行了起重機械設備登記管理制度、安全產品登記管理制度、項目經理不良行為扣分登記制度、施工現場“安全黃牌”警告制度、“三類人員”安全考核制度、安全生產預先告知制度、安全生產風險評價管理制度、深基坑安全評價驗收制度、事故責任行政追究制度、建筑施工企業年度安全生產考核制度等10項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了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行為。為嚴格規范大連市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條件,加強建筑施工企業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和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市建委下發了《大連市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監督管理考核辦法》和《大連市建筑施工企業主要負責人、項目經理人和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監督管理考核辦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405家建筑施工企業辦理了《安全生產許可證》、35217人獲得省建設廳《安全生產考核合格證書》,其中:主要負責人4320人,項目經理人12686人,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18211人。同時,還加強起重機械設備安裝企業安全生產條件審查和物料提升機的登記管理工作。目前全市已有27家起重機械設備安裝企業通過了安全生產條件審查,共登記備案起重機械設備4060臺。2007年1月,大連市建委頒發了《關于推廣使用建筑安全監督管理信息系統的通知》,目前全市已有近900家建筑施工企業應用了該系統。目前,省建設廳以《大連市建筑安全監督管理信息系統》為樣本,開發全省信息系統,在全省推廣使用。為提高現場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我們還組織安全技術人員按照建設部的有關規定和標準,編寫了《建設工程安全監督管理實施指南》和《建筑施工現場安全檔案指導》兩本工具書,針對建筑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和高空作業技術要求,制作了《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和《預防高處墜落事故安全防范措施》兩部VCD片,發放給施工企業,用于指導現場安全生產工作。 

  六、應用科技成果,開發人力資源。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普及和強化建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對提高建筑行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連市已有4項工程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選為科技示范項目。建筑企業還廣泛地開展技術攻關活動,針對工程的施工難點,組織科技人員成立QC小組104個,寫出論文百余篇,其中51個QC小組獲得中建協評選的優秀QC小組,51篇論文在中建協組織的會議上予以發表,對提高工程質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為了適應新的特級建筑企業必須成立技術中心的要求,我們組織特級企業到青島、上海考察學習,組織專家編寫了大連市建筑企業技術中心的行業標準,對推動大連市建筑企業成立技術中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根據這個標準,大連市政府已經批準了三川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技術中心。與此同時,建筑企業還廣泛地應用信息技術,建立網站,加強信息的收集、應用、交流。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越來越顯示出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巨大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改革開放以來,大連市建筑人才隊伍有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一是企業領導班子逐漸年輕化,給企業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比如,金廣、阿爾濱、九洲、華禹等都是由三十多歲的年輕人主持工作。他們年紀輕、學歷高、有知識、懂管理,朝氣蓬勃、腳踏實地,給企業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二是人才數量有所增加。建筑企業重視招收大專畢業生,并采取一幫一,結對子的方式放在一線進行培養,使之盡快成才。目前,大連市建筑專業技術人才已占行業職工總數的7.2%。據我們對15家企業(其中特級企業3家,一級企業12家)的抽樣調查,到去年年底,在冊職工總數為39148人。其中,各類管理與專業技術人員為5892人,占總數15%,比2006年增加了3個百分點。具有國家執業資格的各類注冊師576人,比2006年增加了20%。具有高級技術職稱368人,中級技術職稱1430人,初級職稱2350人。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1514人,大專學歷1831人,合計起來占總數8.5%。人才數量的增加,為建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是人才培養工作成效明顯。通過培訓,大連市有高級職業經理人319人,建造師3900人,項目經理12000多人。另外,全行業持有技工證書者24000人,通過對建筑行業20多個崗位培訓,持證上崗率達80%以上。 

  七、克服陳舊觀念,開辟外埠市場。 

  目前大連市有幾十家建筑企業在全國30多個城市施工,年產值平均70億元左右。大連金廣集團在沈陽等外埠施工產值達15億元,占企業產值近一半。有的企業還走出國門,在境外承攬工程,產值已達7億美元左右。這些企業與國際承包商同臺競技,他們注重信譽、確保質量,贏得了好評。 

  八、關心關愛農民工,培育新型生力軍。 

  關心關愛農民工,培育他們成為建筑行業一支新型的生力軍,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大連市現有農民工38萬人,其中,來自大連市農村13萬人。建筑企業對農民工一視同仁,實行人性化的管理,加強對他們的培養教育。全市對農民工崗位培訓4萬多人,使他們學會技術、懂得操作,大連的不少高樓大廈是靠農民工的雙手擎起來的,相當一批農民工已成為行業技術能手。2006年,我們舉行了建筑行業職工技術能手大賽,100多家企業參加了預賽和決賽。有2人獲得了“五一勞動獎章”、“技術狀元”,11人獲二等獎,23人獲三等獎。我們本著“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主導思想,始終不渝關心關愛農民工生活,成立了農民工援助分會,圍繞著“三送”、“四助”(即“送溫暖”、“送健康”、“送文化”和“農民工工傷大病援助”、“子女就學援助”、“就業培訓援助”、“法律維權援助”)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在建筑企業中建立了30家企業農民工聯絡站;建立了1個全市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總站和10個法律援助分站,110余名援助律師為農民工維護合法權益提供法律咨詢;救助了28名工傷大病農民工,為8000名農民工開展了身體健康檢查,為農民工送電影近60場,舉辦《放歌新市民》主題文藝演出7場,舉辦了三屆“新市民杯”農民工籃球賽,編輯印制了30000本《大連市建筑施工人員安全常識讀本》、30000本《關愛農民工健康知識手冊》、10萬冊《大連市建筑行業農民工權益指導手冊》、45000副建筑安全漫畫撲克,免費發放到農民工手中。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大連市建委聯系專機,免費送部分四川籍農民工回鄉。 

  回顧過去,成績輝煌,展望未來,任重道遠。我們要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溫家寶總理對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站在時代的高度,站在新的起點上,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勇于創新,不斷促進建筑行業又好又快的發展,為把大連市建筑行業做強做大而努力奮斗! 
 
 
[ 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企業

?2006-2016 混凝土網版權所有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國康路100號國際設計中心12樓 服務熱線:021-65983162

備案號: 滬ICP備09002744號-2 技術支持:上海砼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00200048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化市| 搜索| 甘泉县| 云和县| 崇信县| 天全县| 斗六市| 庆元县| 苍梧县| 和顺县| 永寿县| 通榆县| 濮阳县| 黄冈市| 祁阳县| 锦屏县| 丹棱县| 铜山县| 三明市| 上杭县| 诏安县| 南丰县| 芦溪县| 绍兴县| 昌图县| 容城县| 隆林| 昌吉市| 聂拉木县| 旬邑县| 闵行区| 定襄县| 巩留县| 弥勒县| 瑞金市| 石屏县| 西丰县| 泸溪县| 南城县| 通海县| 阳城县|